但問題是,當代中國的思想界正處於壹種多元和分裂的狀態中。“傳統”雖然被不同派別都樹立為旗幟,但在各家各派紛紛對“傳統”進行附會的同時,“傳統”也越發成了壹個空泛的詞匯――看似無所不包,實則不知所指,這也為傳統文化外衣下的沈渣泛起創造了條件。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極書院圍繞“中國方”的易學理論建構,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解釋“傳統”的問題。“中國方”的踐行者們對此有自己獨到的壹套理解。在無極書院執行院長李定看來,當前“國學復興”的最大問題,是在於操作者視野偏於狹窄,被復興的往往只是人文點綴性的國學,而作為中華文化精神要義的中國傳統,其思維體系的創造性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戴誌康對此有更為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近代以來,受西方線性時間觀的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經歷了從“全息式思維”向“平面式思維”的重大轉變。在某種程度上,這導致了現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代際倫理危機、社會治理惡化等壹系列問題。有鑒於此,戴誌康指出,中華文明的復興需要現代中國人拋棄西方的“平面式思維”,回歸到“中國方”這套“全息式”的思維模式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