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手術室用的縫合線,怎麽分類的啊?

手術室用的縫合線,怎麽分類的啊?

按照醫用手術縫合線的結構進行分類,有單絲線、復絲線、撚合線、加撚線等。如果按照醫用手術縫合線的生物降解性能進行分類,可分成2類,可吸收縫合線和不可吸收縫合線。

1、不可吸收縫合線已經應用在臨床的手術傷口縫合上很久了,其中天然和合成紡織纖維制作手術縫合線的原料。而棉纖維則是制作手術縫合線最早的原料之壹。

2、可吸收縫合線在現代臨床外科手術中,主要用於腹部、眼睛等手術的切口縫合。最早出現的可吸收縫合線是以羊腸黏膜和牛腸黏膜中的膠原作為原料制作而成的,但是進行手術傷口縫合後機體組織對羊腸線的反應較大,所以現在羊腸線已經漸漸地被新型手術縫合線所代替。

但是可吸收縫合線存在難以控制吸收期的缺點,相關的研究人員還在為解決這壹難題而努力中。

擴展資料

手術縫合線的發展歷史

手術縫合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而已知最古老的縫合是在公元前1100年的木乃伊身上。對傷口縫合和使用縫合材料的第壹個詳細書面記載來自公元前500年印度的聖人和醫師蘇胥如塔。

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和後來羅馬的奧盧斯·科尼利厄斯·塞爾蘇斯描述了基本的縫合技術。第壹次描述腸道縫合的是2世紀的羅馬醫生蓋倫,也有人認為是10世紀的安達盧西亞外科醫生宰赫拉威。據記載,壹次宰赫拉威魯特琴的琴弦被壹只猴子吞掉,他由此發現了腸線可吸收的性質。從此之後就開始制造醫用羊腸線。

約瑟夫·利斯特引入了縫合技術的巨大變革,他提倡對所有的縫合線進行常規消毒。與19世紀60年代,他第壹次嘗試對“石炭酸羊腸線”殺菌,二十年後又對鉻羊腸線做了消毒。1906年制成了經過碘處理的無菌羊腸線。

下壹次大飛躍發生在20世紀。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制成了第壹根合成線,眾多的吸收和非吸收性合成線由此迅速的發展出來。第壹根合成線在1931年由聚乙烯醇制成。50年代開發了聚酯線,後來發展出針對羊腸線和聚酯的輻射滅菌。

60年代發現了聚乙醇酸,70年代它被用於縫合線的制造。現在,大部分的縫合線是用聚合物纖維制作的。古代的材料中只有絲綢和腸線仍在使用——雖然並不經常。在歐洲和日本,腸線因牛海綿狀腦病而被禁止,而絲綢有時會被用於血管和耳鼻喉科手術。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手術縫合線

  • 上一篇:快速背誦古詩的方法和技巧
  • 下一篇:新基建龍頭股排名前十名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