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北上廣深等十大城各有痛點

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北上廣深等十大城各有痛點

從引進新能源 汽車 項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從爭奪“小米 汽車 ”到“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在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的各個地方政府都將新能源 汽車 視作全新的發展機遇,展現出打造中國“新能源 汽車 之都”的強烈願望。

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壹線城市到武漢、重慶等傳統 汽車 產業重鎮,再到合肥等新興 汽車 產業基地,廣袤遼闊的中國城市版圖上, 汽車 產業的變革與升級正在加速向前推進,中國新能源 汽車 的產業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走在前面?各個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優勢何在?又面臨哪些發展痛點和難點?

以城市為坐標,今年8月以來,21世紀經濟報道持續推出了重磅系列報道——《 汽車 新商業地理 | 尋找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高地》,分析解讀了國內多個城市新能源 汽車 產業。

11月17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1中國 汽車 新創峰會上,21世紀新 汽車 研究院正式發布了《2021中國新能源 汽車 城市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進壹步全面深入地闡述了我國新能源 汽車 城市的發展現狀、未來趨勢和面臨的發展難題,為推動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集群的形成給出建設性意見。

《報告》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重慶、南京、合肥、武漢十個國內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靠前的城市,從規模實力、產業密度、創新能力、營商環境、推廣應用等5個維度、10個指標,對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競爭力進行了分析解讀。

《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 汽車 進入市場化階段,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價值鏈將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重心將發生轉移,出現“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為發展中心,形成優質產業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國內新能源 汽車 總產能達2669萬輛,而當年新能源 汽車 累計銷量為136.7萬輛,產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紀新 汽車 研究院通過查詢公開資料統計發現,目前國內新能源 汽車 項目產能建設規劃建設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江蘇省、陜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車 規劃產能均已超過150萬輛。

這五個省份中,只有廣東省是傳統的 汽車 強省,其余四省並不是傳統的主要 汽車 生產基地,不過,毗鄰上海的江蘇、浙江兩省 汽車 零部件供應鏈體系較為完善,具有壹定產業基礎,而陜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車制造項目極少。

整體來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地,招商引資的熱情和實際落地效果也明顯優於我國傳統的 汽車 工業重鎮東北地區。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仍以具有壹定產業基礎、相關條件較為成熟的城市為主。近年來,部分二三線城市雖然有部分產業布局的舉措,也引進了相關企業,但以實力薄弱的企業為主,當地產業鏈布局不善,這些企業的發展往往也會受到壹定制約,有可能會造成新能源 汽車 產能過剩的問題。

自2014年以來,國內出現了近百家新造車公司,部分地方政府提供了土地、資金、政策、資源等各方面的支持,壹些企業花費大量資金,建成了生產基地,但是遲遲造不出來車,處於被淘汰的邊緣,更有壹批企業已經倒閉,留下了不少“爛尾”項目。

從國家的層面來看,其實現在的新能源 汽車 的產能已經遠超規劃和實際需求。再者,某些地方政府的投資失敗後,存在難以歸責以及文過飾非等問題。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布局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熱度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壹類城市,產業基礎雄厚、並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車企,供應鏈體系較為完善。目前,北上廣深在產業基礎、政策支持、人才儲備、市場配套、營商環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優勢。

第二類是傳統的 汽車 基地,但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發展仍然依靠原有的傳統車企,暫未培育出具有壹定競爭實力的新型互聯網造車公司。以武漢、重慶為代表的傳統 汽車 生產基地,面臨著轉型的難題。

第三類城市,在傳統 汽車 擁有壹定基礎,但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當地企業,試圖抓住新能源 汽車 的機會,對於引進新造車項目的態度更為積極。以合肥、南京等城市為代表,引進了壹批新造車公司,從而打造當地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

《報告》指出,目前,盡管主流新能源 汽車 城市產業布局已有壹定基礎,但不同城市面臨著不同的產業發展難題亟需解決。

北京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低端制造業正在往外遷,亟需引進 “高端制造業+新能源”的造車項目,補齊北京在智能 汽車 和新能源 汽車 領域的短板,推動北京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相關供應鏈體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車 “研發+量產”的產業協同效應。

上海的劣勢在於,壹是對企業端的資金支持有限。相比較而言,上海在政策層面主要以優化行政流程為主,輔以為數不多的補貼,資金方面的支持較少,某造車新勢力原本計劃在上海嘉定區建廠生產,但受制於資金鏈,轉而投靠能給它投資入股的另壹城市;二是運營成本偏高。盡管上海擁有廣闊的市場和源源不斷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適合發展相對成熟的企業,而不太適合處於發展初期的、規模偏小的、資金相對緊的企業;三是集成電路、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相對較弱。

廣州則缺乏新能源龍頭車企,盡管廣汽埃安、小鵬 汽車 今年銷量捷報頻傳,但體量仍然相對較小。其次,傳統車企的體制機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創新提高研發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實現突破,提高話語權,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此外,廣州市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傳統 汽車 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迫切。

深圳市壹方面土地空間緊缺,需要打破行政屬地概念,優化深圳各個區域間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布局,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聯動中實現優勢互補;另壹方面,盡管深圳近年來在高等教育和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於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現仍有差距。

對武漢和重慶市而言,壹方面,當地的傳統車企面臨著轉型壓力。另壹方面,在新造車的投資浪潮下,都沒有引入具有壹定競爭力的新鮮血液,產業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發展正在提速,將重新塑造產業的格局,新機遇下優勝劣汰的出現,如果轉型不順利,將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安全,影響當地多家公司,形成連鎖反應。

因此,車企轉型必須提速,同時,當地的產業鏈公司需要同步升級進步,並引入在新能源 汽車 及智能網聯 汽車 領域優質的供應商企業,從而將體系化的競爭優勢延續。

對於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車 產業規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據各自的特點與優勢,揚長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

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還處於成長狀態,總量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優勢不足,現有產業規模不足以支撐產業的發展。因此,要以優質整車為代表梳理當地新能源 汽車 產業,通過壹系列舉措進壹步協助明星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規模化增長的實現,促進當地產業鏈體系的全面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隨著第壹批頭部互聯造車新勢力,與不同的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的合作,各個地方政府下壹個階段要引入更多優質的產業鏈企業,從而促進產業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繼續加大鼓勵企業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車企通過市場競爭活下去,才能體現出企業的生命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 上一篇:黃醬做菜菜譜方法
  • 下一篇:有什麽關於石家莊七女山的歷史傳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