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兒是指老北京人在孩子周歲生日時,於家中放置書、筆、糖果、銀錢、玩具、算盤、官帽、梳子等物品,叫孩子隨便去抓,以先抓得的物品來判斷他壹生的事業及人生目標。
這個習俗是受古代的占蔔術的影響,在民間流傳已久。
宋吳自牧《夢粱錄·育子》載: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開鬥戥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應,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謂之'拈周試啐'。
清末時期,老北京民間非常盛行這種抓周兒的習俗。抓周兒雖然沒有辦滿月那麽熱鬧,但親朋好友們都會前往祝賀,來者壹般不送大禮,只給小孩買些糕點食物或玩具就行了。不過,是小孩長輩的都要送點禮金。
抓周兒的儀式壹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壹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設個大案子,擺上印章、經書、筆、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剪子、尺子、繡線、花樣子等等。
壹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壹銅茶盤,內放壹本《三字經》或《百家姓》,毛筆、算盤、糖果,女孩加擺鏟子、剪子、繡花線就行了。東西擺好後,由大人將小孩抱來,扶他端坐,不給任何誘導暗示,任其挑選。
然後,根據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來測蔔其誌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就會官運事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就會學業有成;如果小孩先抓算盤,就是經商的好手;如果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不會被解釋成好吃、貪玩,而是說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福兒,會享福兒。
其實,抓周兒不過是長輩們對小孩前途的壹種精神寄托,借小孩壹周歲之際搞的社會交際活動而已,並沒有什麽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