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拋腹 日本

拋腹 日本

慫恿殘酷無情 “武士道”是戰爭之道

公元7世紀的“大化改新”後,日本社會武力爭奪土地資源與政治權力的鬥爭日益激烈,武士階層逐漸形成。11世紀末,日本封建領主源義家擔任陸奧守時,曾平定當地壹次內亂。源義向朝廷請功,遭到拒絕。源義家便自行對家臣論功行賞。這個舉動贏得了人心,關東(今東京壹帶)武士紛紛投靠他,與其結成主從關系。從此,武士階層的基礎在日本正式形成。久而久之,這種武士階層的思維、道德和行為規範逐漸形成了“武士道”。

瘋狂崇尚切腹

“武士道”壹詞大約始於江戶時代(1603—1867年)初年。但是,早在始於8世紀末的平安時代,就已出現“武士之道”、“弓矢之習”、“阪東武者之習”等稱謂,即武士道的雛形。它驅使武士以效忠和服從主君為首要義務,為主君殺伐征戰、攻城掠地,是典型的殺人與戰爭之道。

12世紀末,鐮倉幕府成立後,設立禦家人制度,進壹步以儀式和法律形式確立主從關系,武士的政治地位開始上升,武家政治制度也隨之強化,儒學、禪宗佛教和神道教等思想開始成為銘刻在武士心靈深處的法典。此時的武士道同樣是以殺人為目的的戰爭之道,但是,它更強調獻身精神和禮儀。最典型的是,死的傾向被美化,切腹自殺成為“光榮的解脫法”。當時對切腹的崇尚已到了瘋狂的境地,以至於在切腹的體位和方法上還有多種區別。另外,還有更殘忍的殉死切腹,少則數人,多則上百人。當代電影導演小林正樹就曾拍過《切腹》壹片,真實刻畫了那殘忍的壹幕幕。其實,武士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切腹動機歸根到底是受利益的驅使,以自己的名譽,換取子孫後代在武家社會的權益。

江戶時代前,武士的公務以軍役為中心,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江戶時代的200多年間,實質性的戰鬥已經消失,武士作為戰鬥者的角色形式化,主要公務轉化為行政事務。武士道的基本內容轉化為忠誠、武勇、名譽、服從、義、儉樸、禮儀、勤學等。當然,這些無壹不是旨在強化武家政治和主從關系,無壹不是武士經濟生活與職責義務的需要,無壹不是在培養為主君建功立業的技能和“品格”。其中,“忠誠”是核心和靈魂,起統帥作用。

本質是殘酷無情

這種“忠誠”表現為日益濃烈、盲目狹隘的復仇主義。影響最深遠的就是“赤穗47浪人”復仇事件。1701年,江戶城的義央汙辱了播州赤穗城城主淺野內匠頭長矩,長矩自殺。淺野的47名家臣成為浪人,又合謀殺死義央,然後自殺殉主。這壹赤穗事件成為日本歷代各種文學體裁競相表現的“忠臣藏”主題。

武士道中的這種“忠誠”精神與武士的死亡觀有關。1716年,由佐賀藩的藩士山本長朝傳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陳基聽聞書寫整理的《葉隱聞書》寫本完成,***11卷1200多節。這是日本武士道的古典,所表現的正是武士道中的毫不留戀的、毫不猶豫的死亡觀。當然,“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葉隱聞書》中處處都是非常殘忍的武士論語。例如,佐賀鍋島藩祖直茂向其子勝茂說,要想使斬首習以為常,得先對處刑者斬首。於是在其衙門內,排列十人讓他壹壹斬首。日本軍人侵略中國時搞的“百人斬”正是這種殘忍的典型。

《葉隱聞書》中的很多例子也是令人發指的。比如,江戶屋敷的看守倉庫者堀江三右衛門,偷了庫存的金銀,被逮捕逼出口供之後,即下令折磨死。於是先將他身體上的體毛燒光,剝他的指甲,切斷他的腳筋,用錐磨等工具給他種種折磨;再比如,依父親的指示,山本吉左衛門為養成殺人不在乎的品性,5歲時就得斬殺狗,15歲時斬殺死刑犯。因此,武士道中講述的許多行為,本質上都是殘酷無情,慘不忍睹的。

明治維新後,武士道並未隨著封建制度和封建武士退出歷史舞臺而畫上句號,反而從中世紀的武士道中推陳出新。明治政府的核心由中下級武士組成。1871年和1878年,陸軍大臣山縣有朋發布軍人守則《讀法》七章和《軍人訓誡》,在軍人精神的外衣下復活武士道。這樣,武士道逐漸演變成了“近代天皇制武士道”和“現代軍國主義法西斯武士道”,成為對外進行侵略擴張的精神工具。比如在日俄戰爭中,日軍常常采用“肉彈攻擊法”,即以己方官兵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不計傷亡地連續沖鋒陷陣,迫使對方最終喪失戰鬥意誌而崩潰投降,讓士兵用鮮血和生命去填平“勝利道路”。

作者: 61.51.92.* 2006-7-19 17:40 回復此發言

--------------------------------------------------------------------------------

2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切腹文化(內含切腹方法,小朋友切勿模仿)

對外侵略的精神工具

19世紀末的甲午戰爭中,日軍暴虐地進行“旅順大屠殺”、“領臺大屠殺”。西方列強壹致將日本視為野蠻國。為了向國際社會解釋日軍的殘忍行為,新渡戶稻造於1899年用英文寫成了《武士道》壹書。

新渡戶早年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留學,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曾是他同學。畢業後,新渡戶娶了美國人瑪麗。在瑪麗的幫助下,新渡戶出了英文書《武士道》,將日本傳統與歐美比較,詳述日本的武士道與歐美騎士精神的相似性,辯解說日本切腹、復仇等絕不是野蠻。憑借典雅的英文,《武士道》壹書在歐美知識界廣為暢銷,新渡戶也成為日本精神和倫理學的權威。1905年,因為以“武士道”精神對日本從事對外戰爭進行包裝,新渡戶夫婦獲得了明治天皇的召見和嘉獎。接著,新渡戶步步高升,先後擔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第壹高等學校校長、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和東京女子大學校長等職。

1920年起,新渡戶擔任國際聯盟副秘書長長達7年,負責日本在國際上的宣傳工作,積極為日本的殖民統治吶喊助威。回國後,新渡戶又擔任貴族院的議員,為“九壹八”事變出兵中國東北強加辯解,竟胡說“滿洲國”是“民族自決”,並壹直強調日軍侵華戰爭的正當性。1938年,《武士道》壹書的日文版由矢內原忠雄翻譯在巖波書店出版,成為日本的“鐵定版”,其書的第16章中《武士道仍然存在?》中斷定“武士道壹直都是日本的精神與原動力”。書中認為,通過佐久間象山、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板垣退助等人,日本的“王政復古”維新事業得以推動,日本成為“上下壹體的皇國”。但是,他否認日本的“內政”成就是建立在“外征”的基礎之上的。

20世紀,日本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對傳統社會中武士道的核心價值———“忠誠”進行改造與更新、繼承與強化,使之轉變為近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在1984年日本銀行推出的新版日幣上,5000日元上的圖案為新渡戶稻造,這表明日本人對武士道的推崇。

事實上,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國主義者以武士道為精神支柱和戰爭工具,不遺余力地對外侵略、掠奪,獲得的巨大賠款和殖民地收益,極大地加快了日本現代化的發展步伐。當前,日本式企業經營方式的三大法寶———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業內工會,即“勞資命運***同體”,就是直接來源於武家社會“君臣壹體”家族觀念中的傳統模式。這足可見武士道對日本的影響之深。▲

剖腹時不能閉眼:日本切腹文化揭秘

壹、剖腹的起源和沿革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將腹部壹字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軍——據說這是剖腹的最早來源。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鐮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占了絕大多數,壹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占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壹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麽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采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二、類型 動機

自刃 自裁 戰爭失敗(如淺井久政)

引責 對過失承擔責任

犧牲 以自己的犧牲來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如清水宗治)

諫死 為了勸諫主君(如平手政秀)

名譽 為保住自己的臉面

殉死 先腹 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

追腹 義腹 為了盡士道義理

論腹 為了樹立名聲

商腹 為了給家族和子孫帶來恩惠

詰腹 無念腹 痛飲悔恨之淚的剖腹

憤腹 憤慨於無實之罪的剖腹

刑死 武士專用的刑罰(如瀧善三郎)

剖腹按體位,可分為"立腹"和"坐腹"兩種。方法主要有"壹字"、"二字"、"三字"、"十字"四種。

剖腹的時候,首先要準備壹把肋差--實在搞不到的話,匕首也湊合,絕對不推薦使用菜刀或水果刀。工具要磨快和擦凈,不怕破傷風的話,您就試用壹把生銹的鈍刀看看……如果不是情勢緊急,最好采用坐姿,身下墊上整潔的布毯或毛毯。

作者: 61.51.92.* 2006-7-19 17:40 回復此發言

--------------------------------------------------------------------------------

3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切腹文化(內含切腹方法,小朋友切勿模仿)

首先解開衣襟,露出您的肚腹,然後……對了,先決定是采用何種剖腹方式。壹字形腹,是用右手執肋差(書上是這麽寫的,不知道左撇子怎麽辦)深刺入左側肋骨下,然後刀刃稍微上翻,壹字狀橫拉到右側腹。所謂二字形和三字形腹,則是在壹字形腹的傷口上方或下方,再拉壹刀或兩刀。這三種是比較輕松的方法。

當然,剖腹是壹種非常藝術化和有益於心(絕對不利於身)的運動,其中有許多訣需要掌握。首先,作為壹名武士,為了表現自己的英勇氣概,剖腹的時候不能閉上眼睛。其次,身體傾倒的方向應該是正前方,而摔個仰八叉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因此整個過程中,膝蓋要並攏,不可分開,身體要略微前傾,並且為了保證向前伏倒,如果袖子夠長的話,可以壓在雙腿底下。肋差上最好裹以吸水性強的白紙,以免鮮血狂標,搞臟了地面。刺入側腹不能太淺,否則您會更加痛苦而不得就死(據說在沒有介錯的情況下,如果剖腹不得法,要長達七十二小時才會斷氣,而不是通常短暫輕松的六個小時),壹定要讓刀尖碰觸到腸子。當然也不能刺入太深,否則您會因手軟而無力拉動。

然後為各位介紹最為霸氣逼人的十字形腹。請大家準備好工具,照我請來示範的真田家重臣楠木政文先生的動作來做--先把肚子壹字形剖開,然後不要拔出肋差,直接將其抽回到靠近臍部處,向臍下豁開,再從臍下向咽喉方向上劃。這是非常優雅而英勇的方法,如果您想要剖腹後拉出腸子擲向某人的話,建議采用這壹方式(非常消耗體力,孕婦和嬰幼兒禁用)。

最後,談談介錯的問題。其實介錯是非必要的,您在剖完肚子以後如果還有余力,大可自己拔出肋差,直刺心臟(刺咽喉類似婦人所為,不推薦)。如果您怕到時力氣不夠而需要介錯的話,建議找劍術高手來擔當。介錯必須在您前傾的壹瞬間出刀,從後切斷您的頭頸(必須留壹片頸皮牽連,以免腦袋骨碌碌滾遠不好撿)--好啦,來人,把楠木先生擡出去。

當然啦,使用何種工具和采取何種方式,都是個人的自由。您也大可使用骯臟生銹的切菜刀,用千字甚至萬字(註意,是繁體萬字)形狂拉肚子,然後找個三百刀也砍不斷您脖子的超級無能介錯,嘗試壹下這種離經叛道的快感……切腹,分為被動和自動兩種。凡觸犯政府當局被處分的,即屬被動。這種處分也僅限於士族以上的人,才有資格賜予切腹,普通人還輪不到這樣的死法。據說,執刑時儀式異常隆重,切腹者照例獨處密室,不必在廣場上示眾,算是保持了武士的尊嚴。在密室地上先鋪好席子和厚棉被,上面再撒滿細砂,用以吸收血穢。密室的三面圍上布幕,四角點上白燈籠,及許多白蠟燭。切腹者事先梳沐浴,吃過豐盛的晚?,換上淺黃色的禮服,踏上鋪有細砂的被褥上,先向留守官鞠躬致謝,等飲完壹杯鹽水,就從容不迫,拿起切腹刀自己動手切腹了。這樣被動的切腹,多數身旁有"介錯人"在。這"介錯人"手執大刀,等切腹者在肚子上橫切壹刀後,立刻手起刀落,將切腹者的頭部砍下,這樣可以減少切腹者不少的痛苦。而切腹者對於自己的刀法亦得講究,深入有壹定的分寸,絕對不容許五腸流出腹外,如果做不到,就被稱為"遺憾腹",有失武士的風度了。

自動切腹的動機較復雜,除了為主報仇,切腹而死外,有引咎切腹的;有屍諫切腹的;有戰敗不屈切腹的,有有誌不遂、生不如死而切腹的等等。凡自動切腹的,就沒有"介錯人"在旁幫忙了。切腹者多數采用下列幾種方式:其壹,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橫切壹刀;再從下至上,直切壹刀,成為十字形,達到心臟為度。其二,腹部橫切壹刀,立即回刀割斷自己的咽喉。其三,腹部橫切壹刀後,立即用刀向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切腹者明知這樣死法肉體上很痛苦,但必須始終忍住痛苦不出壹聲,積極達到目的。

臨死時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誌,按照儀式壹壹做去。第壹,要使屍體不傾斜,只許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儀。第二,腹上刀痕不許皺折。第三,雙膝須合攏,如松開了,就表示不夠修養。最後對於自殺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當,不能任其散亂。看來切腹者不但死誌堅強,固執禮儀,並能超脫生死的觀念,實在當得起"硬漢"的稱呼。"

作者: 61.51.92.* 2006-7-19 17:40 回復此發言

--------------------------------------------------------------------------------

4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切腹文化(內含切腹方法,小朋友切勿模仿)

嗯,上述最後壹個要求"自殺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當,不能任其散亂。"這個似乎有很高難度喲。

另外,據知:江戶時代高級武士被賜切腹的,壹般不壹定要真的開膛,往往切腹人手剛剛拿起脅差,介錯便哢嚓壹刀砍下斷其首級,被稱為:"擬腹"。

古代日本武士之間的美少年之戀很流行,伴侶切腹殉情被認為是勇敢而浪漫的歸宿。

回答者:受困的英雄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5-10 18:02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

其他回答*** 4 條

回答者:peter114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5-10 17:22

什麽是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麽?壹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這種思想也是對傳統儒家“士道”的壹種反動。儒家的“士道”講究君臣之義,有“君臣義合”、“父子天合”的人倫觀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

武士道重視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無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盡臣道),盡忠是絕對的價值。中國的原始儒學是以孝為本,盡孝才是絕對的價值。如果“父有過”,子“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但是如果“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則逃之”。武士道論者認為,儒家的“士道論”乃在粉飾貪生怕死的私心,慎於人倫而註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選擇生死,則面對死卻不幹脆去死。唯有純粹徹底的覺悟死,才是武士道強人之處。武士道徹底的覺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語、起居動作,也就與眾不同。武士社會尊重禮儀,不光是封建社會階層秩序的尊從,更進壹步說“禮儀端正”,才是武士強人壹等的表現。武士要“死的幹脆”,君要妳切腹自殺妳就得切腹自殺,這是日本鐮倉武家時代以來的傳統。

武士家訓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稱為‘葉隱’(hagakure),是江戶時代的佐賀藩(肥前鍋島藩)所傳誦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就如樹木的葉蔭,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此書是由佐賀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傳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陳基(Tashiro Tsuramoto)聽聞書寫整理,在18世紀初的1716年完成‘葉隱聞書’寫本,***11卷1200多節,簡稱‘葉隱’或‘葉隱集’。卷壹、卷二講武士的心得修養,卷三講鍋島藩藩祖直茂,卷四講第壹代藩主勝茂,卷五講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綱茂等,卷六講鍋島藩古來的事跡,卷七、卷八、卷九講鍋島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講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壹是補遺。

‘葉隱’所表現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壹般人對生命執著,武士道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夢幻。當壹個人舍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這是日本武士強人壹等的道德律。“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葉隱”的教訓真是非常殘酷的武士論語。

例如佐賀鍋島藩祖直茂,向其子勝茂說:“要使斬首習以為常,得先對處刑者斬首”,於是在其西方衙門內,排列十人讓他嘗試斬首,勝茂連續斬首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強壯的年輕人,就說“已經斬夠了,那家夥讓他活吧,這人才免斬得救” 。日本軍人侵略中國時的“百人斬”殘酷典型,在此可以窺見。

‘葉隱’的著述者山本常朝壹家的典故,也是令人發指。

山本常朝的異母兄山本吉左衛門,依父親山本神右衛門的指示,5歲時就得斬殺狗,15歲時斬殺死罪者。武士大眾,14、15歲開始實習斬首 。如此武士從小帶刀成長,養成斬殺人不在乎的精神。

武士道的本義,如日本戰前教育敕語所教諭,以“義勇奉公”為最高原則,這是武士為“奉公人”的心裏準備,說來非常殘酷不人道。舉例說,佐賀鍋島藩第四代吉茂,年輕時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討其喜歡的,即將此人之妻的壞話寫在扇上,交給近侍說“妳把此扇讓他看,再將那家夥做何反應呈報”。此家臣看了扇之後,並不知道是誰寫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將此呈報。吉茂公曰“將主人書寫的東西撕裂,乃是無禮者。令他切腹。 ”在武士道的世界,“切腹是武士道最忠義的表現”。山本常朝也說,武士應盡的忠義,是以殉死為最高。

作者: 61.51.92.* 2006-7-19 17:40 回復此發言

--------------------------------------------------------------------------------

5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切腹文化(內含切腹方法,小朋友切勿模仿)

有壹個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故事。江戶屋敷的看守倉庫者堀江三右衛門,偷了庫存的金銀,被逮捕逼出口供之後,即下令“大罪人,折磨死”。於是先將他身體中的體毛燒光,剝他的指甲,切斷他的腳筋,用錐磨等工具給他種種折磨,但他不哀聲大叫,連臉色都不改變。最後就斬開他的脊背,用熱燙的醬油澆灑其上,他即軀體折彎而死。

武士道相傳也講究義、忍、勇、禮、誠、名譽、忠義等德目,但實際上是殘酷無情,慘不忍睹。中世紀的鐮倉時代,源氏家族親兄弟(源義朝、源為義、源為朝),骨肉相克殺戮,而斷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條氏的策謀,功臣們也就斷了命脈。日本戰國時代的無情,都有血淋淋的殺戮史為佐證。有殺主君的,松永彈正叛逆弒君即將軍義輝;有殺父親的,齋藤義龍殺其父齋藤道三;有殺兄長的,今川義元為了繼承家主地位,在長兄死後,殺戮次兄以及其壹切支持家臣;有殺親子的,江戶幕府第壹代將軍德川家康聽織田信長的話,命其親生長子德川信康自害死亡。日本武士的殘酷不人道,比比皆是,從此也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的另壹真實面。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壹個名滿天下的法師。他的壹生是奔波勞碌的壹生,因為他是說藝人,而且也是壹名武師,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學。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壹樣有名,他到處講述武士的故事,講故事時身旁總有壹把琵琶,於是人們就叫他“琵琶法師”。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在道路上奔波,足跡遍及日本各地。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他的刀銹了,但筆卻更加鋒利。他的文法如同他手中的刀刃,華麗、任性、痛快淋漓,他可以驚人的不顧事實,但他的滿懷豪情和個人行為的確成了武士最初的形象。傳說,琵琶法師在晚年,為了磨練自己的刀,砍斷了上百棵白樺。而在他有生之年,卻未曾找到對手。

那時的琵琶法師未曾找到對手,決不是武士太少,而是他的刀術太高。在他那個年代,武士已成為壹個階層,在民間已廣為流行,到處可見腰別長刀,頭挽發髻、身著真垂的武士浪人。標誌著日本進入武家政治時代。

武士道興起於藤原氏專權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的形成是與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的瓦解和莊園制的發展相關聯的。大化革新以後實行的征兵制隨著中央集權制的衰落也日趨松弛。9世紀初改行“健兒制”,而導致服兵役成為貴族的專制,以至軍隊素質壹落千丈。正於此時日本各地莊園興起,莊園主為了領土和安全,而,慢慢分離壹些農民去訓練,後來幹脆成立了專門負責保衛工作的武士團。壹些寺廟、神社也組織了“僧兵”。但莊園武裝的建立,對地方構成威脅,意識地方勢力也組織了武裝力量。壹般由當地的富豪組成,稱為“郎黨、郎眾”。

武士勢力的出現和加強,從11世紀初期開始逐漸形成了超越莊園範圍的地區性武裝集團。無數分散的武士聚集在壹地,統壹指揮,組成了武士團。武士團的首領稱“物領”下屬稱“庶子”。武士團有著極強的宗族觀念,堅決實行首領的命令,實行主從關系。武士在戰場上武勇和對主人的獻身精神,是武士個人和武士團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習氣”,“弓矢之道”等新觀念,成為維持武士團組織的重要思想支柱!武士興起的年代,正是日本從律令社會轉變為貴族社會的時期。也正是封建社會開始占據優勢的時代。所謂武士的興起,決不僅僅是貴族與武士之間爭奪權利的過程,而且包含了武士從地方富農中產生的新興力量。那時,作為地方地主的五武士,把根紮在土地之中。他們被任命為捕頭、押司等,並且擁戴出身名門的武將為靠山。

但事實上直到戰國末年,德川幕府初年,“武士道”這個名詞才最早見於文字資料。

武士道的目的與西方中世紀的騎士規章很相近:為戰士設定生存的理念,將他們由受雇的殺手的地位加以升華。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堅毅、簡樸、膽識、禮節、誠實、忠誠等種種美德。只要武士忠於天職,就能得到榮譽。這種不計代價維護個人榮譽的信念,使得武士不會避開堪稱無謂的自我犧牲。被敵人團團圍住,仍然英勇廝殺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標準看,並非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行為乃是武士由衷忠誠的具體表現。關於這壹點,以現代的觀點來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是自殺的行為。事實上並非如此。比起歐洲的騎士精神來說,壹點也不稀奇。受到武士道深深影響的武士,在考慮自己下壹步的行動時,根本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對壹切果說,還在其次,讓自己行動發揮效果才是正道。奮力壹試,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得壹死,也比毫不嘗試來得好,因為武士完全不用考慮自己的得失,而勇向前。不過這種精神仍然法阻止部分武士自陣中逃走(畢竟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武士道並非要人壹味死戰,不管勝算多寡,將自己陷入困境。武士必須智勇全,無謂的性命是錯誤而愚不可及的行為。像是經常出現的那城內守軍開城迎擊敵人的自殺行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審視壹番。出城迎擊圍攻城堡的敵軍,不啻是自殺行為,但要是能牽制敵軍,讓領主有時間擊退敵軍,就是忠義和英勇的表現,而不是自我毀滅的沖動。

作者: 61.51.92.* 2006-7-19 17:40 回復此發言

--------------------------------------------------------------------------------

6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切腹文化(內含切腹方法,小朋友切勿模仿)

1600年伏見城最後兩百名德川家守軍,開城不斷迎擊西軍,正是此類的英勇行為!當然,這種精神也能用來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有太平洋小島上的日本守軍高呼萬歲的自殺式攻擊。武士道仍長存於二十世紀的日本陸軍及日本海軍心中。武士道,和其他正式的行為規範壹樣,也有負面的地方。武士經常殘酷的對待俘虜,因為俘虜放棄了武士道。許多武士的敵人在作戰後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遭處決。不像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和騎士被俘(通常會被監禁數年)可以用贖金贖回,日本人的作戰方式從未采取用金錢換回俘虜的類似作法。武士或大名在戰場上被生擒,通常都會不光彩地死在俘虜者的手下。

戰國時代流傳下來關於武士道的書籍主要有三大類。其壹是武術秘笈,武士道的定義大幅削減為武技。《單騎選集》這本1735年出版的書,著重於武士在戰場上需學的武技。副標題為著鎧之道,正確地詮釋了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是在戰國時代過去許久之後才寫就,但在行事作風壹向保守的德川幕府,這本書內所寫的武技,在經過百年後,仍然十分有效。其二是哲學思想,在戰場上的精神廣泛運到日常生活中的話,就可以達成任何目標。第三類是經營城堡,統領武士大軍的實學,但也提及武士如何將武士道精神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加藤清正提倡之“武士不應有舞蹈之行為,狂舞之武士…應該切腹以示謝罪”,這樣的標準看來有點過於嚴厲,但或許也就是說,真正的武士必須兼具教養及武藝。他不僅要精通劍術,還得嫻熟社交禮儀,包括茶道及詩藝。還有武士沈迷其中的吟詩比賽,有時甚至在戰場上吟詩作對!武士會先作出開場句(上聯),對手必須立即接句。精妙的雙關語及暗喻在這種鬥智中評價很高。當然日本是個相當富庶的國家,而武士乃社會的上層階級,有緣體驗人生中所有的美好事物。當然,過著這種生活的大名,可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地主權貴了。

日本人心目中的武士道精神

  • 上一篇:手工餃子培訓哪裏有學
  • 下一篇:描寫“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詩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