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在聾校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如何在聾校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虛擬現實,提高學習效果

①科學實驗證明,人類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及記憶保持能力因刺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壹般而言,人的感官對於信息的理解程度基本是:視覺83%,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人對信息記憶保持的能力:2小時後的保持率為談話情況70%,觀看情況72%,而72小時後的保持率為談話情況10%,觀看情況20%。從中不難發現,人類對信息的理解和記憶,其中視覺占了絕對優勢。這對喪失聽力的聾生來說,充分利用視覺學習,是不落後於正常學習甚至超過正常學生的有效途徑。我們知道學生親身經歷的經驗比起讀、“聽”等手段獲得的經驗保持的效果要好的多。但在很多情況下,限於時間、空間等多種條件,不可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為學生提供直接經驗,而只能憑借書面文字、手勢和學生極難理解的口頭語言來傳授經驗,長期以來聾校采用封閉式管理,使得聾生交際面狹窄,學生從外界獲得信息的機會很少,故學生學習的效果往往很差,明事不明理,興趣不高。針對這壹些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直觀性功能,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接近直接體驗的數學情境,為學生呈現出壹個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在信息學習環境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並主動進行建構意義,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如在學習“元、角、分的認識”時,運用模擬教學課件,創設壹個“虛擬現實”超市情境,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學生興奮不已,極大激發了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網絡中做“售貨員”、“顧客”。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及互動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虛擬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在壹起,讓聾生自己“親身經歷”社會,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1.2

1.3.挖掘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潛力,推進因材施教。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體現學習主體的作用。

聾生由於見識不廣,普遍缺乏發散思維和舉壹反三的能力,很難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缺乏主觀能動性。但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動畫模擬、色彩的變化、圖形的移動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能使聾生身臨其境。例如,在推導立體幾何中的柱體、錐體的體積公式時,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分、合、轉、並、移、裁等多種形式的動畫,產生立體效果,再配上文字,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聾生積極思維,挖掘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使聾生對教學過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大大激發了聾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信息技術能為我們創造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借閱有關電子讀物,又能直接上網索取和查閱相關的信息,激發興趣,拓寬知識,並對有關信息進行處理,學會學習,培養能力,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既學會了信息工具的使用,又培養了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能力。除此之外,要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確定信息技術應用的最佳時機,不矢時機地發揮信息化媒體的作用,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可以讓學生進行QQ、Email、短信或在BBS上發表看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欲望。

  • 上一篇:打陀螺的玩法
  • 下一篇:探訪日本山崎蒸餾廠,這家威士忌老厲害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