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政治方面
1、裁減冗官和重疊機構;
2、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
3、準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
4、更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
5、解除報禁(允許民間創立報館);
6、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
二、軍事方面
1、改用西洋軍事訓練;
2、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
3、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
4、籌設武備大學堂;
5、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
6、允許私人開設軍事工廠,制造軍火。
三、經濟建設
1、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且在各省設分局;
2、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采用清西各;
3、法切實開墾;
4、頒發制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
5、在各地設立工廠;
6、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
7、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命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
8、倡辦實業,促進生產。
四、教育改革
1、舉辦京師大學堂;
2、所有書院、祠廟、義學及社學壹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3、各省設高等學堂,府城設中學,州縣設小學;
4、鼓勵私人開辦學堂;
5、設立翻譯、醫學、農、商、鐵路、礦、茶務及蠶桑速成學堂;
6、派遣皇族宗室出國遊歷,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
7、廢八股文、鄉試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
8、設譯書局;
9、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擴展資料:
壹、失敗原因
1、根本原因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於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
2、直接原因
(1)守舊派勢力強大,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後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
西太後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到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
(2)維新派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指責西漢的古文經書全系劉歆偽造,《孔子改制考》將孔子打扮為“改制立法”的祖師爺。
兩書都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不用說守舊派反對,當時的壹些開明人士也不贊成。此外,維新派某些激進的宣傳也增加了社會阻力。
(3)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4)維新派及光緒皇帝在實施變法上的某些冒進措施。變法壹開始,光緒皇帝就因不滿自己的老師、軍機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頂撞,將其開缺回籍。
大量裁減冗官,僅京師壹地,涉及閑散衙門十多處,失去職務者近萬人,但是又沒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書被阻而壹下子罷免六個部長級大員,也操之過急,並且失之過重。
(5)變法手段單壹:采取單純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變法後續:
戊戌政變,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緒二十四年)發生在清政府統治集團內部,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皇帝為首的改良派勢力發動的壹場血腥政變。
政變的結果是,持續了百余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光緒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戊戌政變是慈禧太後壹生當中發動的第三次宮廷政變,第壹次是1861年11月同恭親王奕欣發動的辛酉政變,第二次是1884年4月懿旨罷斥恭親王為首的全部軍機處成員而以醇親王代之的甲申易樞,三次政變都以慈禧太後的勝利而告終,也都成就了她垂簾聽政的政治野心。
百度百科-戊戌變法
百度百科-戊戌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