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海》對素質壹詞的定義之壹為: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從這個角度出發,文化素質指的就是基本的文化知識條件。這裏的文化知識,對於播音主持人而言,主要是指能夠接受到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了哲學、歷史、文學、新聞學、傳播學等等方面。
播音員主持人是專業人才,但首先應當是知識分子,需要具備豐富而廣泛的人文、社會、自然知識,這是理解稿件所必須的,同時更是連接播音員主持人和受眾溝通的關鍵。在播音員主持人“播”或“說”的過程中,這些文化素質會通過語言表達體現出來。從更深層次方面來看,文化素質對於提高主持人心理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應當必備的,播音主持過程要在穩定的心理支配下進行,它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蘊做後盾。同時,主持人通過文化熏陶能夠形成個人獨特的氣質魅力,“腹有詩書氣自華”,有良好氣質的主持人更容易為受眾接受,進而影響到受眾對其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的評判。某種程度上,對於播音員主持人而言,文化素質是處於底蘊層面的,沒有文化素質做基礎,條件再好的播音員主持人也只不過是經營壹棟空中樓閣而已。綜合而言,壹個播音員主持人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善,就必須加強文化素質,再此基礎上實現基本素質的提升。
文化素質又是主持人進行專業學習的基礎。壹個人如果沒有文化,或文化基本素質不高,就會喪失掉接受更高層面知識的可能。眾所周知,在終身學習日益成為現實需求的今天,再教育、再學習對於主持人來說變得極為必要。毫不誇張的說,每壹次節目的制作和完成過程,都是主持人知識的更新過程。這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前甚至是節目中相對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必要的知識,需要其具有更豐富的知識和內涵。如果沒有壹定的文化基礎,就不可能完成主持人的再學習,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文化基礎作支撐。主持人要想做到知識的更新,就必須提升自身的整體文化素質。正如中央電視臺前臺長楊偉光所說,節目主持人天天做的文章,涉及面很廣,需要廣博的知識,更需要多種的廣播電視工作能力,而這些的取得都需要文化素質的鋪墊。
二、播音員主持人文化素質現狀
業界公認的領頭羊――北京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早在1998年完成的教改項目《面向21世紀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中就指出,根據21世紀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設定為:“培養具備廣播電視學、新聞傳播學、語言文學以及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廣播電臺、電視臺以及其他傳媒機構和單位從事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的復合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教學改革的實質是將依托文科知識的文化素質培養做為提高播音主持人才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以中國傳媒大學為代表,伴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進行著調整和完善,已經發展成在國內高校中獨具特色,在國際上獨樹壹幟,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專業,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播音主持人才。但總體看來,當前我國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素質現狀不容樂觀。
就當前狀況而言,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的畢業生還不能普遍滿足受眾的心理期待,除了少數幾位名主播以外,我國的播音與主持人才的表現令人堪憂。甚至有些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也往往會由於播音過程中的偏差使自身的形象受損。比方說,某著名播音員在壹次播音過程中把“圈養”的“圈(juan)”誤讀成了“quan”,這個失誤在後來的播音過程中被修正,由於前後播音銜接上的反差,使這個失誤被很多觀眾抓住,該段誤讀的視頻也在“土豆”、“優酷”等網站上迅速傳播開來,對該主持人造成了極不好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身上更是屢見不鮮。還有的播音員主持人雖然能夠讀對字,但在感情的表達,情緒的把握上始終給人以文不對題的感覺,同樣是由於文化素質不高使然。
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改課題完成三年後,付成在《21世紀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要求》壹文中特別指出,目前,廣播電視人才,特別是播音主持藝術人才的素質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廣播電視發展的需求,大學畢業生相對基礎薄弱,知識面偏窄,後勁不足。2007年,成越洋、趙政緒在《對播音主持專業未來走向的思考》中依然指出,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播音員、主持人具有較明顯的優勢:聲音、外形條件較好,語言技巧運用能力也較高,但同時存在文化素質不高,過於重視技巧以致難以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影響溝通效果的問題,不能充分滿足媒體對高層次傳播人才的需求。可見,播音主持人員身上普遍存在文化素質不高、溝通能力不足的缺陷,並在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多的顯現出文學基礎、文化基礎薄弱的問題,進而導致發展空間被極度的壓縮,這已經成為了學界的***識。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素質亟需提高和加強。
三、對提高播音主持人才文化素質的建議
在當代全球化、數字化為標誌的大眾傳媒語境之下,受眾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否培養出更高層次的播音主持人才也成為推動廣播電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和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再單純局限於聲形俱佳,同時還應當具備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文化素質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基於此,張頌指出:“增強文化素質,增加知識結構,對於播音員來說,就得學習、學習、再學習,刻苦地學習,不斷地學習。”[2]43頁
播音員主持人應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加強自身的文化素質。播音主持學科的邊緣性特征要求進行有廣度的學習,政治、新聞、傳播、語言、文學、史地、心理、美學、社會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有關知識都要學。應當建立長期的學習規劃,不斷地學習。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信息,關註各種媒體出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等等。同時還包括在工作中向稿件的學習,通過各方面稿件了解掌握信息,學習積累知識。在具備廣博學識的基礎上,還要強調學習的深度,對於直接作用於播音創作的新聞、語言、藝術、傳播等,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播音員主持人應當構建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具備相應的專長和能力。
播音員主持人承擔著文化傳播的天然使命,文化素質是主持人立身的根本,成功的基石。但“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素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索質是壹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厚積薄發,真正做到在自己的節目中遊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