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木構架體系中的梁的形式為例。有的梁身呈曲線(中央向上拱起),稱為月梁,既避免了受荷載後自然下垂的趨向,又使造型飽滿生動。許多民居中在月梁兩端刻出裝飾性的凹槽;還有的沿曲線刻成仙鶴尖嘴、魚鰓或龍頭等形狀,將曲線變化與吉祥的動物結合起來。連梁枋穿過柱子的出頭也都加工成麻葉頭、霸王拳、菊花頭等端頭形式。
木柱大部分是圓柱,做成上下兩頭略細,中部粗大,形如梭子的梭柱。並且柱身也不是絕對與水平面垂直的,而是上部略微向內傾斜,既符合力學的要求,也糾正了視覺的誤差,使建築看起來更加穩定。這壹點在東西方古典建築中皆有體現,古希臘雅典衛城上的帕提農神廟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而柱礎為了防腐防潮多用石雕,往往做成鼓形、圓籃形、花瓶形等,上面加以不同內容的雕飾,從簡單的線腳到花草禽獸、文房四寶,不勝枚舉。
鬥拱是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築特有的結構構件,它由方形的鬥、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組成。鬥拱由柱頭演化而來,為了支撐深遠的屋檐,將荷載傳遞至柱下,由單層發展為多層,單向發展為多向,層層出挑,成為壹種十分復雜和巧妙的構造,有點類似現代的空間網架結構,在外觀上產生了極高的裝飾價值,成為人們視覺聚焦的重點。
在沒有玻璃之前,古建築的窗都是用紙糊或安裝打磨過的魚鱗片、貝殼片等半透明的物質來遮擋風雨,因此較密集的窗格才能滿足需要。在這種窗格的基礎上產生了各種花格窗欞,有縱橫格、方勝紋、冰裂紋、步步錦,還有以文字、動植物紋樣、器物紋樣等為素材進行的創作。
中國古代把重要建築物放在高高的臺基上以增加它們的氣勢,比如故宮的三大殿就高踞在三層須彌座上。臺基周圍欄桿上的欄板和望柱(又稱作“華表”,多用作宮殿或陵墓前的裝飾,以襯托宮殿或陵墓的氣勢)都加上了浮雕裝飾,望柱柱頭雕刻成各種動、植物形體,排水口也雕成螭首的形狀,使得臺基顯得豐富而生動。
中國建築普遍具有可貴的本色美,匠師們只是在服從於結構和功能的必然要求之外略施刀斧,在凸顯建築技藝的同時發揮細節的裝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