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故鄉的龍燈

故鄉的龍燈

在故鄉高儒、周村壹帶,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兩天,都要迎龍燈。這種龍燈與電視中常見的布身的龍燈不同,而是用約八尺長(魯班尺)、二十公分寬、五六公分厚的硬木木板拼接而成,木板前後各有壹個孔洞,兩節頭尾搭在壹起,用壹根三四公分粗細、壹米長的燈柱穿過。燈柱上下各有壹個小孔,將鵝毛管穿過小孔做定位,使燈柱不容易滑出,兩塊木板(龍身每壹節稱為壹橋)就連在壹起了。打接方式和用料,無壹不體現了農人的智慧。

故鄉的龍燈極具觀賞性。龍頭和接近龍頭的壹小段龍身,用整塊的樟木料雕成,顏色絢爛,以大紅、琉璃黃、深綠為主色調。龍頭上用鐵絲撐出許多燈籠座,點亮燈籠後,整個龍頭炫彩奪目。龍身依次壹節壹節地連在龍頭後面,每壹節兩盞燈籠。最後的龍尾也是整段樟木雕刻而成。高儒有專司迎龍燈的“龍頭會”,繼承著龍燈的禮儀禮節,同時管理著龍頭和龍尾。龍頭龍尾上懸掛的燈籠壹般都是最講究的,有壹些吉祥畫。每家每戶則各自管理自家的那壹段龍身,大部分都只用篾的燈籠,外面包裹紅色透光的防風紙,裏面點上蠟燭。有壹些家境好的人家,也會用上類似龍頭上的好燈籠,小時候看到都無比羨慕。

神銃是龍燈“起身”(擡起龍頭前行)、“落馬”(放下龍頭歇息、祭拜等)、以及壹些警示信號。這是當天晚上最至高無上的聲音,代表著龍的威嚴。壹般都設立專司神沖的職位,以保證當晚舞龍不出亂子,由“龍頭會”經驗豐富的人承擔。神銃司將火藥倒入槍桿,用木棒搗緊,塞入其他充填物,再次用力搗緊後封死,只留出壹根引線,到需要信號的時候,走到路邊點燃引線,炮口朝天,"咚~!"的壹聲巨響,整條龍或走或停,或是警告舞龍的小夥子們註意安全和分寸。在兒時,覺得在觀龍燈的時候,不知什麽時候會在耳邊響起的神沖,老是讓心裏突突的,既害怕又期待。

迎龍燈前,“龍頭會”進行非常隆重的祭拜,聽到鞭炮聲的村民們就會早早的在家也燒過香,吃過飯,將蠟燭點上,非常恭敬地將龍身扛到龍頭所在的大廳上。天剛擦黑,隨著神銃的壹聲巨響,起身離開大廳,先在村子裏幾個大戶人家、商店門口經過,每家門前停頓壹會兒,大戶人家圖個吉利,會給壹個紅包。龍燈在村上沿著數十年既定的路線走壹圈,最重要的還要到樟樹娘娘那裏祭拜,因為雕刻龍頭的樟木取材於那裏,相當於拜媽媽。這真是中華“孝文化”的結晶。

在村子裏狹窄的巷子中,舉著超過百來斤的龍頭,又要保持穩定垂直,免得燈籠被傾斜的蠟燭燒毀,對經驗和體力要求甚高。因此,八個村裏身強力壯的小青年擡著沈重的龍頭,“龍頭會”年長的兩三個領頭人在旁邊指揮,才能保護周全。龍身由於是壹節壹節連接而成,連接處可以折合成任意角度,方便拐彎,但是萬壹走的速度太快來不及,也往往被帶到溝裏,同時手如果位置不對,也容易被夾傷。高中時曾經躍躍欲試,老爸千叮囑萬囑咐的就是兩點,第壹,手必須扶住硬木棒的頂端,絕不可放在板上,免得夾傷;第二,順勢而為,跟著整體的趨勢走,人往前,妳也往前;有人拉著退後,妳也跟著退後。這第二點,頗有點人生哲學的味道。

高儒、周村這樣的大村,才有“龍頭會”保管的龍頭。附近的小村子,則只有各家各戶的龍身。高儒的龍燈走出村子後,會壹路穿過周圍的村落,將紫閣殿、丁久、嶺腳、六茍各村的龍身都接上。等在六茍潭頭將六茍村的龍接好之後,整條龍精神抖擻,就沿著白門線公路往高儒村的“稻場”(雙搶期間用來曬稻谷)走,在稻場這塊附近幾個村都少有的壹大塊空地上舞龍,迎來高潮。

? 但是對各村的小夥子們來說,最後的舞龍因為需要走正8字、反8字、龍擡頭等“正統”舞龍,“龍頭會”會很嚴格地要求大家遵守“規矩”,所以不能非常盡興。因此,小夥子們的高潮,就是白門線上來來回回的拉燈。小時候跟著媽媽、姐姐們,往往龍燈壹離開高儒村,就會早早地到舞龍的稻場附近的電站堤壩上,自己扛著凳子占壹個好位置,眼巴巴地看著龍燈什麽時候回來,遠遠的望著公路。看,來了來了。正興奮著,突然就看見整條龍燈開始慢慢停下來退回去,甚至是明明看著越來越近,眼睛壹眨,突然就看見整條龍燈刷刷地往嶺腳方向跑。身邊的大人們就笑著說,這是小夥子們在拉燈,時間還早。這樣來來回回幾個回合,突然就聽身邊的大人說,神銃呢,神銃好響了。果不其然,沈悶的“咚~~~”壹聲,龍下馬了,整條龍慢慢地放在公路上。人影斑駁,是大人們在更換蠟燭。也有壹些燈籠被燒掉的,就只能直接點上蠟燭。沒有了燈籠的防風保護,裸露的蠟燭光搖弋著,隨時會被風吹滅,遠遠看著就好像缺了壹節。

隨著又壹聲“咚~~~”,龍頭起身了。大家繼續把龍燈扛在肩上,規規矩矩的往高儒稻場走。走壹段之後,又被拉燈鬧壹回。來來回回幾次,鬧的兇了,神銃會再來壹次“咚~~~”,“龍頭會”的人也會親自走到前半條龍的每壹橋燈前,招呼大家聽“龍頭會”的話,壹起往前使勁,才能最終將整條龍帶回到稻場。這裏有壹個不成文的默契,就是傾向於龍頭會的人家,會把燈早早地接在靠近龍頭的地方。而喜歡嬉鬧的青年,則從龍尾這頭開始接,主要分布在後半段。

“龍頭會”費勁辛苦,好不容易將整條龍終於帶回到稻場,開始了世代相傳的舞龍。這個舞龍,正8字、反8字、龍擡頭等,我們小時候就聽著身邊的大人口中這些名詞,到現在也完全不懂具體的形式。但是這是舞龍的精華,是歷代“龍頭會”傳承的重點,是祈求風調雨順的方式,舞龍的重中之重。每走完壹種花式,龍頭下馬稍作休息,大家換蠟燭的檔口,就是我們這些小孩跑到稻場,在龍身下鉆來鉆去找自己的爸爸的時間。有壹點,無論大人小孩,絕對不可以跨過龍身,這是非常不吉利的。在龍頭起身的神銃壹響,大人們就會把身邊自家的孩子都趕走,免得發生危險。對我們這些孩子而言,除了看龍燈,就是各種玩耍。壹般人家都會給孩子買幾串小鞭炮,拆開壹個壹個裝在兜裏。手裏拿著壹支香,在人群裏面鉆來鉆去。除了小夥伴們互相之間點鞭炮互相嚇唬,還經常點了鞭炮不經意地放到專註看燈的小/大姑娘面前。“梆~!”的壹聲炸開,女孩子嚇得花容失色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和弟弟往往沒有錢買整串的鞭炮,就會在整個過年期間,在放鞭炮的自己或者鄰居家門口,去搶著撿拾壹些未爆炸的鞭炮,存到正月十五迎龍燈這天。不過存的也很快就玩沒有了,所以我們另壹個玩具就是放完的大火炮(二踢腳),在其中的壹頭塗上蠟燭油,點上火。因為大火炮的紙其實是阻燃的,所以需要不停地塗抹蠟燭油才能保證火不熄滅。春節期間的衣服兜裏面,裝著這些蠟燭油。幾天之後洗都洗不掉,經常被媽媽責罵,我們還是樂此不疲。

在稻場舞龍結束後,整條龍又會沿著白門線往黃潭村方向走,壹只走到白沙殿,祭拜過之後,每家每戶將龍身拆開,保持蠟燭點亮著扛回家裏。到家已經接近午夜,父親將龍身放在八仙桌上,再次燒香祭拜,又換上新的紅蠟燭,照的家裏紅艷艷的。祭拜的糕點,媽媽每年都分給我和弟弟。除了糕點,媽媽還早早準備好了湯的(四聲,蘿蔔臘肉餡的湯圓),壹家人吃完後才上床睡覺。

今年元宵節前,聽說為了保護沙畈這個金華水源地的水質,這項老傳統被禁止了,心裏萬般委屈,此文為紀念。

  • 上一篇:描寫春節活動的詞語英語
  • 下一篇:如何帶領創業企業走出困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