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
美國戲劇教育家溫尼弗瑞德-瓦爾德(winifred ward)根據自己實踐編寫出版《創作性戲劇技術》壹書提出了“創作性戲劇教學方法”。
在英國,教師芬蕾-瓊森的戲劇化教學,以及教育家卡德威爾-庫克(cadwell cook)首先具體的運用戲劇方法於藝術課程教學。 因此戲劇性質的教學方法開始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推動教育發展,由此許多戲劇專長的教育家也開始在校園推廣戲劇教學的方法,DIE\TIE,創作性戲劇教學方法在歐美迅速發展。
1950年後
在英國發展了斯累德(slde)兒童戲劇教育傳統。至60、70-90年代,多蘿茜-赫斯克特、蓋文伯頓、喬納森-倪蘭德斯等已將教育戲劇發展為成熟的DIE/TIE方法。這是壹種虛構的角色扮演和即興創作為中心的戲劇活動,稱為“過程戲劇”重點在於學員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中發現可能性、創造新意義。 1995年,李嬰寧和香港、臺灣等少數幾個人參加國際教育戲劇聯盟會議,之後李嬰寧老師出國學習並開始著力教育戲劇在中國的引入和推廣,引進國外專家講學、交流和實踐。
90年代末期:開始有人將戲劇方法運用到企業培訓中;學校開始使用戲劇方法用於心理輔導等活動。
21世紀初:開始在社區活動和幼兒園師資培訓中運用戲劇方法。各地出現非政府組織、環保組織誌願者活動中的教育戲劇活動。
2005年-2007年在上海、香港和臺灣連續三年兩岸三地教育戲劇互動活動宣傳推廣,並在此期間在上海戲劇學院開設教育戲劇課程。
2007年7月,大陸數十名教育戲劇、民眾戲劇活動參與者和研究者出席《國際教育戲劇聯盟第六次會議》開始在教育戲劇領域發出中國的聲音。
2009年,王永陽教授將教育戲劇運用在國際漢語教學領域,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漢語教學權威期刊《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第二期
2015年5月,香港TEFO和北京國際戲劇會議在香港,北京召開舉行。 北京:抓馬寶貝、卓美教育、潘多斯教育、
上海:靜安教育戲劇工作坊、陶冶教育劇場、上海快快樂樂嗨森教育等
深圳:優尼全能戲劇學院
廣州:木棉劇團
成都:自由戲劇
武漢: 安吉拉教育戲劇
合肥:香樟樹少兒綜合素質培訓中心
青島:格林戲劇 Green Theatre、媽媽團兒童劇社、遊於藝戲劇學苑
昆明:元動劇場
浙江: 少兒應用戲劇教育 微博
山西: 31th劇社
貴州:成長教育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