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評價的特點、未來教育評價發展趨勢和教育評價科學化要求來看,傳統評價的弊端突出表現以下幾點。
(壹)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不夠科學
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是將評價所依據的有關教育目標逐步分解成各級指標而形成的壹個系統化的具有聯系的指標群。教育評價就是通過觀察測量被評對象具體的外化的行為指標並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因此,設計出壹個比較有效、簡明、科學的指標系統,將直接影響著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可信性。然而,由於教育活動所涉及的多是精神產品,在大多數情況下教育評價要將不可直接觀察的事物轉化為可觀察事物的壹種替代物,然後才能進行評價。由於指標和我們真正要評價的屬性並非必然壹致,因此就必須存在評價的效度問題。往往是評價並沒有得到真正想評價的東西,而我們得到的並非我們想要評價的。
教育評價既存在著由於指標體系不夠科學而導致的評價的信度、效度不高這壹現象,同時也存在有些評價內容由於人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壹個直接測量這種信息量的科學方法,從而使人們回避對這些因素的測評,加之評價指標過於抽象,操作性差、造成評價結論的主觀性等問題,影響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科學的教育評價需要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而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的難度是很大的。因為教育評價的對象主要是人的活動,評價對象的特殊性、復雜性決定了教育評價的困難性,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評價指標體系不夠科學的壹個重要原因。
(二)教育評價的價值標準單壹化、片面化
教育評價發展到今天,許多方面由於人們極端化的最求而走向它的反面。不僅無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且還阻礙、肢解著學生的發展,使學校教師、學生成為評價的“奴隸”。因為評價片面強調知識的價值,忽視學生的主體價值,導致學生的畸形發展。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教育評價在有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已演變成純粹的升學考試的分數競爭,而根本不顧及作為學習成果的現實所達到的能力、學習的全面考核,評價被限制在測定記憶、理解有關知識為中心的極其狹隘的領域。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這種極端片面、狹隘的評價結果不僅被視為整體學力的代表,甚至還被看成是學生個人價值的代表。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為了得到能在外觀上反映出來的更為理想的評價結果,甚至不惜犧牲有助於學生發展的活動,而只將教學與學習限制在狹小範圍之內。最能說明這壹問題的現象就是在升學競爭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只重視同提高升學考試分數這個表有關系的課程的學習,至於與升學考試無關的課程、活動則被忽視。不僅如此,即使升學考試科目的學習也是偏重知識的理解記憶以及單純的運用,而忽視這些科目本來的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綜合培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制定了比較均衡的課程學習計劃,但實際的教學與學習活動也會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失去平衡。
(三)教育評價的目的、功能極端狹隘化
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教育工作的改進和教育質量的提高,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然而,由於人們在教育評價的過程中極端強化終結性評價,相對忽視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從而在多數場合下教育評價最終只能起到各種意義上的分等劃類的作用,造成了不是為了教育的評價,而是為了評價的教育現象。在實踐中表現為把考試、測驗、分數作為評價的主要工具,評價的功能被窄化到僅僅是對被評對象作出某種資格證明,如選拔評優、分級排名次等,忽視了評價的診斷、調節功能和教育、改進功能。評價主要被用來鑒定、區分學生、選拔適合教育教學模式的學生,而不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可見,教育評價的畸形發展已從根本上束縛了學校教育,成為奴化教師和學生的異己力量,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教育評價很難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