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敦煌壁畫的起源和歷史

敦煌壁畫的起源和歷史

敦煌壁畫起源於十六國和北魏時期,在西魏時期得到進壹步發展,北周逐漸成熟,高峰時期是唐期。

敦煌壁畫始於十六國和北魏各窟壁畫(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強烈外露、動態明顯誇張的人物造型,以勁細線條勾勒並註重暈染的表現方法,以及用赭紅色加散花圖案裝飾襯底的形式,都明顯帶有域外或新疆的繪畫風格。

北周時期風格(290、428、299等窟)通常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連環畫,皆以白壁為底,用流暢的線描勾勒,造型簡賅生動,色彩清淡雅麗,雖有的肌膚略作立體暈染,尚存西域繪畫遺風,但整體而言,從形象到藝術風格已是漢族傳統繪畫面貌了。

唐代風格題材非常豐富,大致可歸納為:凈土變相,經變故事畫,佛、菩薩等像,供養人。凈土變相的構圖利用建築物的透視造成空間深廣的印象,復雜豐富的畫面仍非常緊湊完整,是繪畫藝術發展中壹重要突破,壹直被後世所摹仿、復制並長期流傳。

到宋代由於歷史的原因,敦煌藝術由最後的高潮走向衰落,但密畫和中原新畫風的壁畫仍保存至今,北宋洞窟多以前代洞窟改建而成,宋代壁畫之下往往覆蓋有唐代或北魏壁畫,前代洞窟的門口兩側往往有五代北宋加繪的供養人,供養人往往尺寸極大,如真人甚至超過真人大小。

敦煌壁畫的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中有神靈形象(佛、菩薩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畫中的人物)之分。這兩類形象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質。從造型上說,俗人形象富於生活氣息,時代特點也表現得更鮮明;而神靈形象則變化較少,想象和誇張成分較多。從衣冠服飾上說,俗人多為中原漢裝,神靈則多保持異國衣冠。

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時代不同,審美觀點不同,變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壹樣。早期變形程度較大,較多浪漫主義成分,形象的特征鮮明突出;隋唐以後,變形較少,立體感較強,寫實性日益濃厚。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敦煌壁畫

  • 上一篇:掌握浮釣的技巧後,大魚統統別想逃! 浮釣有哪三種釣法?
  • 下一篇:新文化運動 五四文學革命 五四運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