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是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壹場思想文化運動,是壹場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的反封建文化運動.
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是自由的體現,要想有這種“自由”需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這些自由的***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意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壹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拜占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壹些東羅馬的學者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壹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壹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文藝復興運動作為壹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崛起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同時也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
文藝復興運動使人們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出來,為歐洲開創了巨大的科學文化的成就,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知識的根據,更為後來的工業革命創建了精神財富和知識的基礎.進而從各方面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
新航路開辟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路上通道,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航路.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大陸--“地理大發現”,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後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新航路的開辟,促使資本主義萌芽迅速崛起.
新航路的開辟,證實了文藝復興所創造的科學文化成就,鞏固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基礎,為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和後來的思想革命)開辟了道路.資本主義從歐洲推向了世界.
新航路開辟,歐洲貿易範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倍至2倍半.資產階級壹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壹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壹,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最早開始了殖民擴張、掠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封建統治者揮霍享樂,並未把掠得的財富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反而使這兩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實力相對降低了.1640年,英國首先暴發資產階級革命,翻開了世界歷史新篇章.資本主義的英國在世界崛起,取代了葡萄牙、西班牙,成為新興的殖民主義強國.
新航路的開辟,給歐洲資產階級推行了殖民主義政策提供了條件,壹方面帶來了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另壹方面給後發展的國家、民族帶來了災難,形成了殖民主義與殖民地國家、民族的矛盾.從而,世界掀起了殖民地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運動,並進而發生了社會主義革命.資本主義在快速發展中暴露了自身的消極面和落後性.
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萌芽是封建社會內部的壹種新的生產關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它壹旦產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會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導向新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是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前提.歐洲資本主義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科技和經濟的進步並進壹步導致了經濟結構、階級結構、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變化,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使歐洲向資本主義過度.
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擊發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推動歐洲人去開辟新航路、去進行“地理大發現”.然而,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又反過來作用於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的茁壯成長.進而再推動了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結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成果.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
上面已經說到了前面(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萌芽)三個方面對於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作用.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開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壹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稱產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壹場生產與科技革命.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壹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使產品價值與勞動價值的比大幅增加;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並使勞動日益單壹化;引起了手工工場工業向工廠工業的轉變;開創了制造大機器的時代.
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萌芽,推動了歐洲(首先在英國,後來到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以及工業革命,是歐洲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必然結果.近代歷史上發展的資本主義,比之中世紀歐洲黑暗的封建主義制度優越,是人類極大的進步.這不但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更極大地解放了人類自身,為人類帶來了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和科技文化的繁榮.資產階級,對翻開人類近代歷史有進步作用和積極貢獻.資產階級革命是歷史壹個巨大進步.歷史仍在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