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文格式,範例 古代的祭文相對於現在的祭文格式要求比較固定,嚴謹。
其用詞、文風都具有韻味和深情在文章裏突顯,比較簡短,但是深刻。在下面介紹下古代祭文的格式: (1)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用“維”字開頭。
“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別無意義,但也有很多祭文,開頭不用“維”,用“是日也”或“刻下”把年月日都省去了。 (2)“維”字後即寫祭奠的時間及祭誰,誰來祭。
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 (3)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言語必須精練,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沈痛之情。
壹般祭文,切記文字過長,拖泥帶水。 (4)壹般祭文,須押韻,可壹韻到底,也可變韻——押兩個以上,祭文押韻,壹則讀起來順口,聽起來和諧;二則韻腳的聲音可以烘托氣憤,幫助感情表達;三則祭文多用響度低之韻,適於表達悲哀憂傷之情。
(結尾),祭文用“尚饗”結尾。“尚”是希望之意,“饗”是設牲醴以品嘗之意。
古代祭文範例 在通用的格式上,因逝者和寫者的身份關系不同,祭文格式也會有部分的差異,下面列舉些各個情況的祭文範例。 通用男祭文 維公元*年歲次**某月某日,某某等謹以剛鬣牲醴之儀致祭於 *公**先生之靈前曰: 嗟呼,天之生人兮,厥賦維同,良之秉彜兮,獨厚我公。
雍容足式兮,德望何崇。優遊自適兮,突爾潛蹤。
悵望不見兮,杳杳音容。只雞鬥酒兮,儀愧不豐。
冀公陟降兮,鑒我微衷!伏維尚饗! 女通用祭文 維公元*年,歲次**,某某等謹以清酌庶饈之儀,致祭於 ***母太夫人之靈位前曰: 嗟乎!夫人之德,鐘郝流芳。夫人之譽,彤菅休楊。
早為人婦,相夫有光。及為人母,教子有方。
待人以慈,內外皆康。持家以儉,巨細鹹藏。
豈期大數,遽夢黃梁。幽冥永隔,實為可傷。
忝叨眷屬,聞訃仿徨。爰具牲醴,奠祭於堂。
仰祈靈貺,是格是嘗。伏維尚饗! 長輩男祭文 維公元*年歲次***月*日某等謹以清酌庶饈致祭於 *公**行*老大人之靈席前曰: 嗚呼,觀造物之生人兮,賦七尺之昂藏,數修短其有定兮,雖百年如夢黃梁。
惟典型之尚在兮,流千載之芬芳。俄騎箕而仙逝兮,***悵少微之掩芒。
靈引忝叨於末誼兮,能不惻然而悲傷。惟我老大人年高而德昭兮,有令名更有令望。
自少多才而多藝兮,由資稟之純良。幸得天之獨厚兮,優遊自適而健康。
養性情於恬淡兮,看破世態之炎涼。敦孝友而重信義兮,知持身之有方。
睦宗族而鄰裏兮,播德澤於故鄉。杖履逍遙兮,樂歲月之舒長。
義方傳家兮,蔔厥後之克昌。進奉甘旨承歡無間兮,慶逢吉而永獲康強。
晨昏定省有子修職兮,宜椿伶之日增無疆,胡天不仁兮,老成雲亡。山頹木壞兮,郗覷仿徨。
瞻靈幃而興嗟兮,思道範之難忘。德徽終古其不朽兮,九泉含笑而猶有余光。
悲風急兮慘夕陽,冷露團兮逼秋霜,望玉京兮蒼茫,寄楚些兮短章,獻壹卮萬椒漿,願降靈兮來嘗。 尚饗。
長輩女祭文 維公元*年*月*日……仝上致祭於 ***門*氏行*老孺人之靈位前曰: 嗚呼,自古名賢,必資母教。陶侃知州之辟,譽起留賓;王圭建延之助,功由擇主。
曹大姑之內則,掌著母儀,劉夫人之宏慈,獨高女史。謂非壹時之人瑞,當世之女宗乎! 孺人高門淑質,華胃名媛。
幼習矜莊,長嫻禮度。掠梅迨吉,好逑歌荇菜之詩,秾李耒歸,中饋潔蘋蘩之祀。
孟光舉案而相莊,敬姜垂戒於無逸。所以亭亭玉樹,矯若陳群,粲粲桂林,芳同竇氏。
是宜被象服而拜期頤,禦魚軒而登慈壽。何意雲帡返駕,失閫範之芳型;婺采沈鉛,杳母儀之懿德。
南榮書檻,觴目淒涼,西域名香,傷心縹緲。某寺瞻雲頓失,愛日無依。
望夜月而盼青青鸞,涕零吊鶴,臨秋風而馳白馬。冷激鳴蟬,繼美侃歐之德,光諸舊史,齊徽鐘郝之賢。
敬奠椒漿,聊歌薤露。惟祈昭格,以鑒素忱。
尚饗。 平輩男祭文 (開頭略) 嗚呼!白雞應夢,空傷感逝之篇,青鳥使來,遽赴遊仙之約。
典型失望,閭裏同悲。維**望隆山鬥,品重圭璋。
桂蘭挺秀,正當佳境嘗甘,松筠貞完,應見艾年待頌也,而乃天意難知,人功莫挽。鴻儀抑抑,方柱石之常瞻,鶴馭迢迢,意帡幪之頓失。
某某等居邇松蔭,世聯蘭臭。夙荷命提之益,未伸報答之私。
茲當執拂有期,輛車將駕,敬陳絮酒,原**更進壹觴;聊慰泉臺,悵此別竟成千古。伏維尚饗。
平輩女祭文 (以後開頭略) 嗚呼!金娥返影,萱堂風燭無光,寶婺沈輝,纏裏寒春遏響。母儀莫仰,戚族興悲。
惟我**,幼習矜荘,長嫻體度。方冀長齋禮佛,白發長留。
詎知返駕遊仙,紅塵永隔。某等誼托葭莩,居鄰桑梓。
頻荷慈雲之蔭,未申愛日之忱。茲當鶴馭難回,鸞並將發。
覘素幃之蕭瑟,感丹旌之飄揚。壹束生勿,聊慰泉臺靈爽,三杯薄奠,敢傾葵霍微衷。
尚饗。 又 嗚呼!瓊樓月缺,塵埋寶婺之光,瑤闕雲寒,彩失祥鸞之影。
坤儀足式,樹鄉裏之先型,淑範雲亡,聚交親而***泣。夫人蕙心蘭質,守溫恭淑慎之無虧,月魄靈光,合言德功容而俱備。
媲孟梁之懿德,鴻案相荘,追桓鮑之芳徽,鹿車***挽。用相夫子,戒昧旦以無荒;逮事高堂,奉旨甘而罔怠。
持身以儉,衣裳鮮曳綺之華,待物唯和,妯娌無勃奚之誚。潔蘋蘩而襄內職,操井臼以示後昆。
定知慈行長榮,和賢閨之表率,靈萱不老,。
2. 現代祭文的格式是怎樣的祭 父 文
時維公元二零零七年元月二十壹日,農歷丙戌年臘月初三,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子唐守益,孝女唐守瓊、唐守芬、唐守容、唐守謙、唐守岑恭具香燭楮財、時鮮供品。不腆之儀、置祭於家父唐經科老大人靈前,作揖叩首、低頭泣血告慰祭奠之辭:
嗚呼!終身難忘冬月廿六日夜,刺骨寒風起,吹散我父與子、女兩分離,家父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七。天地感動、長空傾雨。較場頂竹木低頭垂淚,南廣河碧水鳴哀悲泣。我們跪拜家父靈前,痛心疾首、淚如斷線珍珠涮涮落地,各自哀聲悲啼,多少往事從頭湧起。
父親尚未成年,祖父死去。位居兄長,生活靠妳、年少失學,在家種地,栽秧打谷是能手。犁耙鏟搭樣樣行。家庭重擔,嫩肩挑起。解放六年,命運轉機,參加工作,服務鄉裏。
我們作為您的子女,深感榮幸。因為您退休前,對待工作,敬業勤奮、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勤政為民。人們常說:唐書記,是好人,為人正直,實事求是,辦事公平。對待同誌肝膽相照,對待百姓,平易近人。工作幾十年,群眾有好評:無論在曹營,還是在德勝;無論在縣革委,還是在農委。都壹直保持著 *** 員的先進性。
敬愛的父親啊!您不但是人民的好公仆,還是我們心中的偉人。您對祖母很孝順,您對母親很坦誠,您對我們盡其心,不求我們都成龍成鳳,但要我們堂堂正正地做人。教我們愛文就多讀書,愛武就去當兵,再不然就當農民,勤勞能致富,勤勞能生存。父親思想觀念新,從不重男把女輕。不管是兒還是女,同樣對待很公平。同樣關心我們成家立業,同樣為我們指點迷津。父親啊!您是菩薩心腸。善良品行,不使我們挨饑餓,不使我們受寒冷。就怕我們懶惰,就怕我們生病。為我們健康成長,確實操了不少心。羊是畜牲,不忘跪乳之恩;鴉是禽類,尚報反哺之情。我們是人,對您的大恩大德,肯定銘記終身。
父親啊!您因忽然得急病,奇方妙藥也不靈。天命難違成永別。從今後,要見父親,除非南柯夢裏尋。跪在靈前淚珠滾,思親感恩之言難表盡,恭奉清酌敬父親,盼望父親來領情。敬愛的父親啊!兒女們祝願您壹路走好!早登佛國入天庭!
哀哉
尚饗
3. 祭文該怎麽寫祭文的書寫格式
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以“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思。祭文以“維”字開頭後,緊接著即言明吊祭文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
內容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況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為宜,切忌拖泥帶水。過去的祭文,語言均押韻。可—韻到底,也可變韻——即押兩個以上韻。
結尾祭文用“尚饗”壹詞結尾。“尚饗”是臨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詞。尚,是庶幾,希望也;饗,設牲犧以品嘗也。
示例:祭祖父文
維:
公元壹九六壹年五月三日,齊期刊、大維、二維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僅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己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後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無奈不測,急病纏身。壹臥不起,迅速辭塵。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品來嘗。嗚呼哀哉!
尚饗!
4. 古代的祭文如何寫祭文(古代版)
案例:[格式內容]
1.標題。寫成 "祭xx文"。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死者生平及事跡。
5. 抒發祭奠人的情感。
6.結語用 "伏食尚饗"。
[範例參考]
維
公元xxxx年x月x日,乃我祖母仙逝安厝之前夕,不孝孫xxxx率全家人等,虔具
清酌時饈致祭於先祖毋xx老孺人之靈前而哀泣:天蒼蒼,地茫茫,我哭祖母別家堂,
千呼萬喚不聞應,捶胸頓足淚汪汪。憶往昔,我孤苦伶仃失爹娘,饑寒交加,艱難
成長。祖母苦心,含淚撫養。相依為命。甘苦***嘗。形影相吊,寒暑相望。教我耕
耘,訓我麻桑。引我習字,育我詞章。教孫正直做好人,勤老趼樸把家當,海深恩
情長,祖母深情永難忘。今我長大,配偶成雙。雲開日出,初見陽光。童子仆懷,
天倫剛享。敬奉余年,晨昏周祥。惟願祖母,長壽無疆。無奈黃天降不祜,祖母染
疾臥榻床。氣息奄奄,速歸帝鄉。喊天天不應,哭地她不岣,祖母,祖母,妳去得
太早,走得太忙,妳勞苦壹生,晚福未享。我犢情未報,無限悲傷。號泣祭奠,難
訴衷腸!願祖毋九泉有靈,佑我家振業旺,天長地久,福祿齊芳。願祖母神赴瑤池,
來品未嘗。祖母,妳安息吧!嗚呼哀哉!
伏食尚饗!
5. 祭文要怎麽寫祭文的書寫格式
祭文是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這種文體的出現,最早追溯到漢代。那時,人們在祭掃山墳陵墓時,往往要誦讀“哀策”壹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開始興盛並廣泛發展開來,種類也不斷增多,還出現了不少寫此類文章的大家,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膾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後人們對這種文體沿用不衰,用它來表達對亡親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這種形式,現在用得很少,下面僅介紹它的書寫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書寫格式:
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以“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思。祭文以“維”字開頭後,緊接著即言明吊祭文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
內容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況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為宜,切忌拖泥帶水。過去的祭文,語言均押韻。可—韻到底,也可變韻——即押兩個以上韻。
結尾祭文用“尚饗”壹詞結尾。“尚饗”是臨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詞。尚,是庶幾,希望也;饗,設牲犧以品嘗也。
吳興、王文濡《續古文觀止》中註評說:“韓昌黎《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瀧岡阡表》,皆古今有數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這三篇散文,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名祭文”。《祭妹文》又被譽為“古代祭文中的絕調”。壹、韓愈:祭十二郎文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壹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壹身,形單影只。
6. 文言文的四大句型高中所有文言文特殊句式講解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壹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壹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嶽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壹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註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壹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壹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壹、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 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註 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壹般代 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註意,壹是否定句(壹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 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 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麽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 加上壹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壹種情況外, 還有壹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壹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壹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範仲淹《嶽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壹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 (《晏子春秋?晏子辭千金》) 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位於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例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語後置 文言中,壹些修飾性的定語常常置於中心詞之後.例如: 遂率子孫荷擔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閹之亂,紹紳而能不易其誌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介詞結構後置在現代漢語裏,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裏有則往往置後作補語.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得雙石於潭上.(蘇軾《石鐘山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司馬遷《陳涉世家》) 判斷句 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方柯者,語文小棧之站長也.”(方柯是語文小棧網站的站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不能說是設法生財) 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
7. 文言文的幾種句式詳解,尤其是倒裝句的幾種形式常見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種: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 壹、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的句子,叫判斷句.通常由以下幾種方式構成: 1.以虛詞配合壹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斷句,如借用“者”、“也”等詞構成. (l)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3)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借助於“乃”、“是”、“為”、“則”、“悉”、“本”等詞構成.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銘》 (3)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 (5)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出師表》 (6)臣本布衣《出師表》 (7)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3.“者”、“也”都省略,單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來表示判斷,也是文言文中判斷句的壹種形式. (1)七略四庫,天子之書《黃生借書說》 (2)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黃生借書說》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古漢語中省略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語省略 (1)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2.謂語省略 (1)壹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2)陳涉自立為將軍,[立]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 3.賓語省略 (l)上使[扶蘇]外將兵《陳涉世家》 (2)便要[漁人]還家《桃花源記》 4.介詞省略 (l)置[於]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魚為業《桃花源記》 三、被動句 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於被動式關系的敘述句叫被動句.壹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l.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1)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2)為鄉裏所患《周處》 (3)二蟲盡為所吞《幼時記趣》 2.用“為+動詞”表示被動. (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守株待兔》 3.用“於”表示被動. (1)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馬說》 (2)得幸於武宗《樂工羅程》 四、倒裝句 現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謂倒裝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僑獻琴》 2.賓語前置 a.用助詞“之”使賓語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銘》 b.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 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3.定語後置 常用“者”作標誌,翻譯時放在名詞前面.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2)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馬說》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賓短語後置 它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1)投以骨《狼》 (2)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3)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以上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中經常會遇到.掌握這些特殊句的用法,對提高我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位於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用“為”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用“見”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用“於”表被動 “受制於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於遠近.”(不能被鄰裏所容)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壹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借助壹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誌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裏“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壹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裏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麽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誌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裏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