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市農村環境形勢十分嚴峻,點源汙染與面源汙染***存,生活汙染和工業汙染疊加,各種新舊汙染相互交織。因此, 重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 對於促進農業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進壹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阿勒泰市環保局於四月九日至四月十九日就展開了實地調研,以點帶面,初步梳理出了我市農村環境汙染的突出問題。壹、 農村生活環境汙染的問題突出通過調查剖析,影響新農村建設環境汙染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歸納起來,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四難”。1、部分村民環衛意識差,亂丟亂甩制止難。因為農村地面大,空間廣,壹般村民的生活垃圾、舊農用薄膜、空農藥瓶等雜物亂丟亂甩已習以為常,誤認為丟了甩了不影響什麽,也不礙於大事。然而時間壹長,“亂扔物”腐爛發黴,散發出壹種臭氣,不僅汙染了空氣質量,而且又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覺悟的群眾出來制止,但農村畢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農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處理難。農村不僅地面廣,而且地形差異決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對農村的垃圾物處理也是壹件棘手難事。農戶分散居較多,特別是部分偏遠鄉,單家獨戶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運處理垃圾可比是“藍紙上寫藍字,難上加難”。北屯、紅敦鎮、阿葦灘鎮、克木齊鄉配備了垃圾箱,其它鄉鎮修建了垃圾池,雖然解決了壹些問題,但數量遠遠不夠,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實行集中圈養,糞便收揀難。據調查摸底,邊遠村畜禽都未實行集中圈養,作為壹種低級動物的畜禽,亂拉亂灑已成本性,只要到農村走壹走,畜禽糞便無處不見,即使有人經常清掃,也不能長久,這個問題對農村來說,已成了壹種“不治之癥”。在這次調查中,我們走訪部分村民,他們說這個問題在農村已成習慣,我們壹是沒有人手,二是沒有那麽勤快。的確如此,要把農村所有畜禽實行集中圈養,不是壹下子能解決的問題。4、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水質凈化難。80年代以後,我國由於受西方石油農業的影響,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汙染的生產模式,化肥、農藥開始了大量施用。由於化學肥料、農藥的大量施用,而過量的肥料、農藥滲入淺層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質的汙染,造成水質凈化出現了新的難度。二、土壤汙染的總體形勢相當嚴 土壤是各種汙染物最終的集結地, 90%的汙染物最終滯留在土壤內。土壤中的汙染物質會向水體中遷移或流失,附著其上的重金屬能夠進入大氣,通過大氣環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傳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質不僅通過食物和水體影響人體健康,重金屬元素還會附著在土壤顆粒上,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土壤汙染不同於大氣汙染和水汙染,直接關乎到地表水體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導致糧食、蔬菜等食品品質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土壤環境面臨嚴峻形勢,呈現以下特點: 1.汙染重。土壤汙染在壹些地方呈嚴重態勢,甚至出現了土壤重汙染區和高風險區; 2.汙染類型多。土壤汙染類型多樣,新老汙染物並存、無機有機復合汙染; 3.汙染途徑多。土壤汙染途徑多,原因復雜,控制難度大; 4.防治、監管土壤汙染不足。汙染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土壤汙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會土壤汙染防治的意識不強; 5.引發新的社會問題。由土壤汙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群體性事件逐年增多,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汙染,壹般是通過大氣與水汙染的轉化而產生,它們可以單獨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疊和交叉進行,屬於點汙染的壹類。隨著農業現代化,特別是農業化學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散落到環境中,土壤遭受非點汙染的機會越來越多,其程度也越來越嚴重。在水土流失和風蝕作用等的影響下,汙染面積不斷地擴大。根據汙染物質的性質不同,土壤汙染物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無機物主要有汞、鉻、鉛、銅、鋅等重金屬和砷、硒等非金屬;有機物主要有酚、有機農藥、油類、苯並芘類和洗滌劑類等。以上這些化學汙染物主要是由汙水、廢氣、固體廢物、農藥和化肥帶進土壤並積累起來的。(壹)汙水灌溉對土壤的汙染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中,含有氮、磷、鉀等許多植物所需要的養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汙水灌溉農田,壹般有增產效果。但汙水中還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汙水沒有經過必要的處理而直接用於農田灌溉,會將汙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質帶至農田,汙染土壤。例如冶煉、電鍍、燃料、汞化物等工業廢水能引起鎘、汞、鉻、銅等重金屬汙染;石油化工、肥料、農藥等工業廢水會引起酚、三氯乙醛、農藥等有機物的汙染。(二)大氣汙染對土壤的汙染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是工業中排出的有毒廢氣,它的汙染面大,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汙染。工業廢氣的汙染大致分為兩類:氣體汙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氣溶膠汙染,如粉塵、煙塵等固體粒子及煙霧,霧氣等液體粒子,它們通過沈降或降水進入土壤,造成汙染。例如,有色金屬冶煉廠排出的廢氣中含有鉻、鉛、銅、鎘等重金屬,對附近的土壤造成汙染;生產磷肥、氟化物的工廠會對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塵汙染和氟汙染。(三)化肥對土壤的汙染施用化肥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會引起土壤汙染。長期大量使用氮肥,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生物學性質惡化,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過量地使用硝態氮肥,會使飼料作物含有過多的硝酸鹽,妨礙牲畜體內氧的輸送,使其患病,嚴重的導致死亡。(四)農藥對土壤的影響農藥能防治病、蟲、草害,如果使用得當,可保證作物的增產,但它是壹類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汙染物,施用不當,會引起土壤汙染。噴施於作物體上的農藥(粉劑、水劑、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氣外,約有壹半左右散落於農田,這壹部分農藥與直接施用於田間的農藥(如拌種消毒劑、地下害蟲熏蒸劑和殺蟲劑等)構成農田土壤中農藥的基本來源。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藥,在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飼料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此外,農藥在殺蟲、防病的同時,也使有益於農業的微生物、昆蟲、鳥類遭到傷害,破壞了生態系統,使農作物遭受間接損失。(五)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汙染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體汙染物。例如,各種農用塑料薄膜作為大棚、地膜覆蓋物被廣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殘膜碎片散落田間,會造成農田“白色汙染”。這樣的固體汙染物既不易蒸發、揮發,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壹種長期滯留土壤的汙染物。三、農村生態破壞嚴重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很薄弱,生態功能退化;規模化種植、畜禽養殖業對農村生態環境汙染逐漸加大;生活與工業垃圾的隨意堆放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生活汙水無序排放對生態環境影響日益嚴重。1、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很薄弱,生態功能退化。調查中反映亂砍濫伐現象較為嚴重,這主要是壹些群眾只顧眼前經濟利益的驅動,出現亂砍濫伐的行為;調查中發現有些村莊為了鋪設“村村通”水泥路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把村大量的集體林木賣掉,這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差,這些破環自然行為導致了農村生態功能退化。2、規模化種植、畜禽養殖業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汙染逐漸加大。根據調查完成的村莊問卷表中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調查表,許多的村莊相對規模的養豬場、養鴨場等排汙方式都處於任意排放狀態,基本上也沒有相關汙水處理設施。同時農藥、化肥和農業用地膜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促進農業增產的同時,也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壹定的負面影響。如:高毒、高效農藥和除草劑的大量使用,殘留問題突出,導致農村小溪流中魚蝦資源銳減;導致土地對化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造成了肥力下降;三是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如豬、羊、雞、鴨的糞便,直接倒入溝渠、水塘,使有些水渠變成了汙水溝或堆積場,還生成了大量病菌與蚊子影響村民健康與村容。3、生活與工業垃圾的隨意排放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根據調查許多的農村生活垃圾基本處於隨意堆放狀態,工業汙染也處於無序排放狀態。雖然有些生活垃圾通過保潔員得到收集,但直接丟棄與隨意堆放仍是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汙染源;而且其中部分的生活垃圾通過填埋與野外焚燒方式進行處理,產生的二次汙染又加劇了農村土壤汙染和大氣汙染。4、生活汙水的無序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根據調查可以看到農村的生活汙水基本處於無序排放狀態。這對土壤、農作物造成了汙染,也對村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影響。另外許多農村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溝渠,其汙染程度不亞於工業汙水,比如生活汙水的洗衣粉中磷的汙染。這些農村土地面源汙染問題的存在,再加上許多農村環保經費投入不足、鄉鎮環保工作機構的空白、環保基礎設施薄弱以及村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等因素制約,致使當前我省農村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形勢更加嚴峻、環保任務更加艱巨。 四、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程度較低我市農村飲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為主,飲用地表水、集中式供水、散式供水為輔,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作為評價標準,農村飲用水汙染指標主要是微生物,飲水中因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所引起的水質超標率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設備的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目前,部分鄉鎮集中供水設施極端老化,水質處理與水質化驗檢測設施空缺,水源安全保護和水源地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部分地方沒有達到飲用放心水標準。(二)影響我市農村飲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環境汙染逐漸從城市向農村轉移。隨著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強,很多位於城區的汙染企業搬遷至農村,汙染源分散,涉及面廣,汙染物濃度高,治理難度大。加大了環境監管的難度,並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產生極大的隱患。近年來興起的農村生態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產生農村環境汙染問題,也不容小視。 2.工礦汙染急速加劇。我市礦產資源豐富,多分布在農村地區。有些地方未能合理、有序地開采,並在采選技術未成熟的條件下盲目開采,不僅嚴重浪費了資源,而且嚴重汙染農村的水環境。展大規模調查研究農村飲用水和環境衛生狀況亟待改善。 3.農業面源汙染日趨嚴重農村面源汙染具有種類繁多、發生量大、分布廣、影響因素多、治理難等特點。農業生產中氮肥的利用率為30-35%,氮肥的地下滲漏損失為10%,農田排水和暴雨徑流損失為15%;磷肥利用率為10-25%,大量的氮和磷營養元素隨農田排水或雨水而進入到河流湖泊,導致水質惡化。農藥的施用過程中,壹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而80-90%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在灌水與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汙染地下水。 4.農業固體廢棄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農作物稭稈是農業主要固體廢物之壹,大都沒有經過綜合利用,與生活垃圾壹起四處堆放,在降雨的沖刷下,其大量滲濾液排入水體或直接被沖入河道。5.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所帶來的汙染問題日趨嚴重。據測定,壹個萬只養雞場年生產糞便360噸,壹個百頭養牛場年產糞便680噸,壹個千頭養豬場年產糞便達2000噸以上。畜禽養殖排放的汙水包括尿、沖洗物、部分糞便和食物殘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和重金屬等。這些未經處理的汙水排放後會汙染地表水、地下水。 6.大多數農村飲用水采用直接飲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對飲用水質量沒有必要監測手段,水質無法得到基本的保證,(三)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1.安全意識較差。部分領導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嚴峻形勢認識不足;而廣大農民對飲用水安全意識更差。2.生活飲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規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國有關生活飲用水的法律法規分散在環保、衛生、建設等法律法規中,執行主體基本上各行其是。3.資金投入不足。農村改水是壹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社會系統工作,建設項目多,資金投入大,資金短缺壹直是影響改水工程建設的壹個主要原因。 4.農村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基本上還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監測。在廣大農村地區,由於水源地分散,規模小,水質水量不穩定,開展例行監測工作難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備開展農村飲水安全監測的能力。 5.科技力量相對薄弱。目前,對農村飲用水源開展的科研工作較少,沒有針對飲用水源開展過系統全面的調查與評價,沒有開展過系統研究。 五、農村環境保護建設的對策建議(壹)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地 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依法科學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汙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防養殖業汙染水源,嚴禁直接或者間接向河流排放超標的工業汙水。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汙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二)加大農村生活汙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采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汙水。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采取分散處理方式處理生活垃圾、汙水;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方要推進生活垃圾、汙水集中處理。新村莊建設規劃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配套建設生活汙水和垃圾汙染防治設施。優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質煤的使用,減少大氣汙染物的排放。 (三)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汙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環保準入門檻,禁止工業和城市汙染向農村轉移。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汙染嚴重的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的排汙單位實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予限產、限排,並不得建設增加汙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其停止建設,補辦環評手續,並予以處罰。對未經驗收,擅自投產的,責令其停止生產,並予以處罰。加大對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四)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汙染防治 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各地要結合實際,確定時限,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汙染物達標排放。對現有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鼓勵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依據土地消納能力,進行畜禽糞便還田。根據水質要求和水體承載能力,確定水產養殖的種類、數量,合理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堅決禁止化肥養魚。 (五)控制農業面源汙染 1. 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把防治土壤汙染提上重要議程,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加大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業的汙染防治力度,保證農產品品質。加大農村沼氣建設推廣的力度,使廣大農民向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轉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實現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保障, 發展循環型農業是實現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農業循環經濟是生態化的農業經濟, 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有效利用農業資源的重要手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能有效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 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壹是農業循環經濟以“無害化、低排放、零破壞、高效益、可持續”為原則指導農業生產, 提高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 能夠減少農業廢棄物的排放, 有利於農業資源的保護, 有效降低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 通過普及沼氣來改善生態環境。農牧民生活燃料主要靠薪柴, 每年都要砍伐胡楊、紅柳、梭梭、草根等荒漠植被。據統計,壹家三、五口人壹年的生活燃料, 只要建壹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就足夠了, 每年可以節約薪柴115噸或節煤1噸。用沼氣可照明、燒水做飯, 糞便入池, 家裏庭院衛生幹凈。這種“農作物稭稈餵牲畜———牲畜糞便變沼氣 ———沼液沼渣還田種植農作物———農作物稭稈再來飼養牲畜”的農家庭院循環經濟模式, 充分利用了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 變廢為寶, 化害為利, 真正做到了“吃幹、榨凈、無害回歸自然”。二是提倡綠色農業、生態農業, 遏制了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與機械作業, 可以避免耕地汙染、土壤肥力下降。采取綜合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汙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推行稭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加強稭稈綜合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推行稭稈氣化工程、沼氣工程等,禁止在禁燒區內露天焚燒稭稈。 (六)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汙染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把防治土壤汙染提上重要議程,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加大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業的汙染防治力度,保證農產品品質。加大農村沼氣建設推廣的力度,使廣大農民向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轉變”。做好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摸清情況,把握機理,逐步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開展汙染土壤綜合治理試點。加強對汙灌區域、工業用地及工業園區周邊地區土壤汙染的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汙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嚴格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環境監管。 (七)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護和整治鄉村現有水體,努力恢復河溝池塘生態功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加強對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開發建設項目和活動的環境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破壞。 (八)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 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重要農產品產地的環境監測。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開發建設活動必須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產生新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汙、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遊或者違規采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嚴格查處。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隨著環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市環保工作也列入鄉黨委政府議事日程,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鄉鎮機構改革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2008年在八鄉兩鎮先後成立了10個環境管理服務站,每個環境管理站設3個工作人員。使基層環保工作有專人負責抓落實。但環保助理人員基本全是兼職,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環保工作當中,而且鄉鎮環保管理人員均是從此其他業務部門調配的兼職人員,專業能力較差,缺乏環保專業人才,難以適應當今農村環保工作需要,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壹定影響。因此,要想有效地對農村生態環境實施監控,首先要統籌城鄉發展, 定機構 定編制 定職責,建立起壹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體系,使環境治理的重點要向農村傾斜, 其次要制定明確的農村環境檢測的相關標準, 加強農村環境監控部門的管理力度, 提高監控人員的素質。通過標準化建設, 嚴格農村環境監控的規範性、公正性和權威性。要把農村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作為壹個整體考慮, 同步推進生態建設和汙染防治, 形成農村、城市生態環境良性優化機制, 使農村生態環境逐步向良性循環發展。 (七)大宣傳力度, 鼓勵公眾參與。 如果離開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 單靠環保部門來抓農村環境治理是不夠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在農民, 只有讓農民明白其科學道理和經濟效益, 才可能變為自覺行動, 提高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為此, 應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力度: 壹是普及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科學和法律知識, 制定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鄉規民約, 增強農民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是建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示範點, 在壹些基礎好的地區率先進行試點, 以點帶面, 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來建設壹批“生態文明村”, 通過示範點的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地區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推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及時報道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揭露和批評違法行為,提高農民群眾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維護農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尊重農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農村環境質量評價結果應定期向農民群眾公布,對涉及農民群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應當聽取當地農民群眾的意見。 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是壹條漫長而繁雜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視。這次實踐中所發現問題和進行的分析都是具有壹定的典型性的,也希望可以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起到壹定的參考作用。希望農村的生態環境可以進入壹條良性發展的道路,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向發展,為我市的可持續發展掃除障礙。
上一篇:數據中心也就是IDC機房將來的業務發展何去何從下一篇:新手輪滑剎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