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新基礎教育下教師怎樣實現自我轉型

新基礎教育下教師怎樣實現自我轉型

在壹定意義上,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就是為了追求育人效率的提高。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和落腳點,要不斷追求效率。但在現實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效率不高或達不到預期效果是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因此,明確課堂教學活動追求效率的意義,深入研究和探討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就成為當前中小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價值追求。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壹直是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價值追求,有三次重大變革在教育史上影響深刻和廣泛。第壹次是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創立的班級授課制。他把壹對壹的個別教學變為壹個教師同時對幾十個學生進行施教的群體教學,教學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誇美紐斯系統論述了統壹教材、統壹教學時間和空間、統壹教學要求的班級授課制,在教育史上是壹個重大貢獻。自此以後,經過各國的教育實踐,班級授課制作為學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第二次是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課堂教學階段論。他把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課堂教學程式化、模式化,這樣教師就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赫爾巴特認為,壹個教學過程應該有這樣四個密切相連的階段組成:“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後來逐漸演變成“五段教授法”,即我國中小學教師所熟悉的課堂教學五個環節:組織上課、檢查復習、講授新知、鞏固復習、布置作業。赫氏的理論讓教師們領悟和掌握了課堂講授教學的步驟、門道和技巧,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第三次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學生中心論。在杜威看來,赫氏理論的基本缺陷在於它從根本上只重視“教材”,而忘記了教育中的“人”,忽視了人的主動性。教學的中心不在教師,而在學生,所以他認為要把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到學生。杜威對教學的貢獻主要不在於發明了某些具體的教學方法,而在於使教學方法邁入了壹個新時代,即旨在喚醒主體意識、關註個體獨特性、促進個性自由與解放的教學時代。總之,追求教學效率是各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也是各種教學流派不斷探索和倡導的理念和策略,追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價值。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大背景下的現實迫切要求。我國從2001年開始新壹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的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符合2l世紀需要的人才。通過幾年的推進,新課程的理念逐步被接受和認同,在教學實踐的不同層面都得到了壹定的體現和落實。但當我們深入課堂教學壹線,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與研究時,就會發現:現實的課堂教學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壹定的距離,師生的教學活動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現實迫切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教育質量是壹切教育活動的生命線,世界各國持續不斷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現時代教育發展的大政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衡量我國教育質量的標準就是看學生的素質是否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高,是否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有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學校能否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能否得到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是關鍵。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盡可能高速地發展,要求課堂教學必須采取讓學生學起來容易,適合學生能力的方式。提高教育質量,不但要讓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還要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切實的發展。教學追求效率就是要努力使師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教學消耗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成果。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人手,通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來整體提高教育質量。(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輕師生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師生教學負擔過重是當前教學中普遍而又非常突出的壹個問題。“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是普遍反映。據有關調查,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負擔普遍加重。目前,教師的工作量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1、備課,寫教案;2、上課,包括公開課、觀摩課等;3、批改作業;4、參加教師培訓;5、聽課、參加教研活動;6、撰寫論文等;7、班級、學生管理,班主任工作。8、教師自我提高的學習、進修活動(如專升本)等。網上有段順口溜形容教師的生活現狀:“教師育人終日疲憊,學生告狀回回都對。工資不高還要交稅,從早到晚比牛還累。壹日三餐時間不對,壹時壹刻不敢離位。下班不休還要開會,迎接檢查讓人崩潰。囊中羞澀見人慚愧,百姓還說我們受賄。”教師們普遍反映,新課程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為“生存”所困、為“績效”所憂、為“名聲”所累,教師普遍因工作時間長、工作難度大、勞動強度高、心理負荷重,經濟壓力大而不堪重負。減輕教師工作負擔,除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的不斷熟悉等外,改變教師思維方式和工作慣性,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就學生而言,新課程改革的本意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但實際上學生的負擔非但沒減輕反而更重,甚至還有民謠說現在的學生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多”。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不但降低學習效率,還造成其嚴重的厭學問題,進壹步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許多學生睡眠不足、體質下降,引發了不同程度的近視、失眠、神經衰弱等生理疾病。有關研究對10省市中小學生的視力抽查顯示,小學生的近視率為16.8%,初中生為45.5%。學習負擔過重,還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比如:壹些學生過度焦慮、憂郁,嚴重的甚至學習心理失衡,引發惡性事件,帶來壹系列社會問題。學生長期處於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不利於其健康成長。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主要是由於學生的學習大都局限於接受現成的知識、學生的學在很大程度上被老師的教所替代。在應試教育指揮棒引導下的題海戰術、加班加點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填鴨式”教學是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屢減不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深化課程改革、調整優化教學內容、改革考試方式的同時,進壹步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師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就成為壹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發點和思路課堂教學是在壹定的教學環境下通過教師教、學生學而掌握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因此,在寬泛的意義上,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眾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左右著教學過程,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這些因素裏,教師是決定性的因素。教學活動的發動、運行、效果反饋等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從教師著手。在新課程推進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乃至其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發點和思路在於教師自身主體能動性的充分提高和發揮。教師自身主體能動性的提高和發揮主要表現在不斷學習和把握新課程的有關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等幾個方面。(壹)不斷學習和把握新課程的相關理念、方法和策略。新課程改革是在大的社會轉型背景下教育領域的壹場巨大變革,它要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實現轉型,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這樣的課程改革目標背景下,觀念的轉變成為首當其沖的事情。盡管在新課程推進伊始,有關方面就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培訓;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接受、認同和把握客觀需要壹個過程,從接受到轉變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又需要壹個過程。同時,新課程的有關理念和方法在課程改革實踐中還有壹個不斷接受檢驗的過程。所有這些方面的因素都決定了教師對新課程的把握需要壹個相當長的過程,也決定了教師的學習是壹個相當長的過程,而且是壹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要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提高對新課程的領悟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結合自身的教學個性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策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不是放棄自己已有的教學個性,而是要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正確認識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達到不斷優化的目的。任何壹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和內容,有應用的時空限制。教師已經習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並不是壹無是處,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並不都是靈丹妙藥,某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對每壹個教師都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能否發揮有效的作用,關鍵在於教師的應用和把握。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每壹個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個性,不斷對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

  • 上一篇:抓基層黨建工作年終述職報告
  • 下一篇:春節喜慶歌曲得名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