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藝術”發源地的法國,在開始之初不久就形成了兩個中心:壹是首都巴黎;另壹個是南斯市(Nancy)。其中巴黎的設計範圍包括家具、建築、室內、公***設施裝飾、海報及其他平面設計,而後者則集中在家具設計上。1889年由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Guistave Eiffel 1832—1923)設計的艾菲爾鐵塔堪稱法國“新藝術”運動的經典設計作品。這壹紀念碑性質的建築座落於塞納河畔,是法國政府為了顯示法國革命以來的成就而建造的。在700多個設計方案中,艾菲爾大膽采用金屬構造設計的方案壹舉中標。塔高328米,由4根與地面成75度角的巨大支撐足支持著高聳入雲的塔體,成拋物線形躍上藍天。全塔***用巨型梁架1500多根、鉚釘250萬顆,總重量達8000噸,這壹建築象征現代科學文明和機械威力,預示著綱鐵時代和新設計時代的來臨。
法國“新藝術”運動時期,在巴黎和南斯,不僅出現了三個設計組織——新藝術之家、現代之家和六人集團;而且湧現了壹批著名的設計家。新藝術之家由薩穆爾賓於1895年在巴黎普羅旺斯路22號開設稱為新藝術之家的工作室與設計事務所而得名:“現代之家”由朱利斯邁耶壹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於1898年在巴黎開設稱為“現代之家”的設計事務所和展覽中心而得名。而“六人集團”則成立於1898年,是由六個設計家組成的松散設計團體。在這三個組織及周圍有名的設計師還有愛米勒?加雷(Emile Galle 1846—1904)、路易?馬若雷爾(Louis Major Elle,1859—1926)、勒內?拉裏克(Rane Laliqua 1860~1945)歐仁?格拉塞(Eugene Grasset 1841—1917)、儒勒?舍雷(Jules chéret)、土魯斯?勞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 1864~1901)皮埃爾?波那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和埃克多?基馬(Hector Guimard 1867—1942)。
愛米勒?加雷是南斯派的創始人,他在設計藝術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玻璃設計上。他大膽探索與材料相應的各種裝飾,形成了壹系列流暢和不對稱的造型,以及色彩豐富的精致的表面裝飾。他的玻璃設計顯示了對圓形的偏愛,對線條運用的嫻熟技能和對花卉圖案處理的高超技能。常用的圖案是映現在乳色肌理上的大自然的花朵、葉子、植物枝莖、蝴蝶和其他帶翼的昆蟲。此外,他設計的家具也與他的玻璃設計作品壹樣,其裝飾題材以異鄉植物和昆蟲形狀為主,鮮花怒放和花葉纏繞構成了這些作品獨特的表面裝飾效果,具有象征主義的特征。他常使用細木鑲嵌工藝進行裝飾,使其設計的家具精美而雅致。他在家具方面最有名的設計是1904年設計的“睡蝶床”,蝴蝶身體和翅膀所使用的玻璃和珍珠母傳達了薄皮肌膚,木頭黑白交替圖紋則再現了翅翼的斑紋。
路易?馬若雷爾是南斯派的另壹位代表人物。他在設計上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家具鐵器上。和愛米勒?加雷壹樣,路易?馬若雷爾的作品融合了異國和傳統的成分,包括新羅可可圖案、日本風格和有機體形狀,以及受自然啟發的形狀和裝飾。其作品的構造和裝飾表現了流暢的節奏,圓形輪廓和傾斜線條賦予作品雕塑感。在他的設計中,功能從屬裝飾的特點十分明顯。由於馬若雷爾在家具設計方面成就卓著,所以有“馬若雷爾式”家具的美稱。
勒內?拉裏克的設計成就主要體現在珠寶方面。他的作品是嬌柔豪華的法國新藝術風格的最好見證。在他的珠寶設計中,大量運用來自自然的圖案裝飾,其中植物和昆蟲圖案最為常見,並且被處理成怪異的形式。此外,他對材料的選擇也極富想象,包括仿寶石、彩金、搪瓷、不規則珍珠和半透明角。女人體是拉裏克設計中愛用的另壹個主題。珠寶上的女人體刻劃細膩,栩栩如生。如1895年他向法國藝術家沙龍送交的展品中,有壹件特別迷人的蜻蜓珠寶。拉裏克在這件異乎尋常的胸針中加入了壹個全裸女人體作為裝飾。這是第壹件采用女裸體裝飾的新藝術珠寶,很快成為歐洲其他國家設計師模仿的對象。
繼拉裏克之後,在新藝術珠寶設計方面卓有成就的當推歐仁?格拉塞。他設計的珠寶奇特,具有獨創性,充滿了激情、想象和夢幻。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西爾維亞”墜飾。它采用植物圖案,用無金屬底琺瑯和淡水珍珠制成。
新藝術運動時期,法國的海報及其他平面設計也非常出色,被設計界公認為是現代商業廣告的發源地。圖形大師儒勒?舍雷因在1866年把從英國學來的色彩石版技法運用到廣告印刷上,使此法風靡壹時而被稱為現代“廣告之義”。他壹生設計了幾百幅羅可可線條和亮色塊為特征的招貼。
繼舍雷之後,招貼設計迅猛發展,名家輩出,其中土魯斯?勞特累克招貼的平塊亮色,皮埃爾?波那爾招貼的粗獷字母和粗濃線條節奏,至今給人深刻的印象。土魯斯?勞特累克設計的《快樂王後》、《簡?阿伏勒》和《紅磨坊》歌舞演出海報等堪稱新藝術圖形作品的代表。他的招貼用線條來勾勒物體與人物,選取日常生活的題材,令人感到親切。最具獨創性的,是他對人物性格的誇張,文字與圖形的巧妙安排,有力的對比等。而阿爾豐斯?穆沙設計的招貼、海報因其具有強烈的新藝術運動特點:曲線、自然形式、高度裝飾化、平面效果等,被譽為新藝術運動最傑出的平面設計師。據不完全統計,穆沙壹生設計了近百張招貼,風格融合了多種影響,含有鮮明色塊的日本高雅輪廓與來自拜占庭和摩爾人藝術的幾何裝飾糅合在壹起。這些流露著拜占庭風格,以天使、棕櫚葉和馬賽克圍繞的理想化女性形象為特征的招貼,將廣告招貼提升到了美術品的高度(圖3-9)。如他在1893年為“《JANE AVRIL》”設計的海報,就是這種風格最典型的例子。
至於埃克多?基馬的作品,則體現了法國新藝術建築的最高成就。他最重要的設計是為巴黎地下鐵道系統設計的壹系列入口,他在20世紀初受巴黎市政府委托,設計地鐵入口,壹***有100多個,這些建築結構基本上是采用青銅和其它金屬鑄造成的。他充分發揮了自然主義的特點,模仿植物的結構來設計,這些入口的頂棚和欄桿都模仿植物的形狀,特別是扭曲的樹木枝幹,纏繞的藤蔓,頂棚有意地采用海貝的形狀來處理,令人叫絕!入口、欄桿、標牌、支柱和電燈構成了壹幅和諧的有機體和抽象形狀混合景觀。
2、比利時
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僅次於法國。主要的設計組織有1884年成立的“二十人小組”和後來由它改名的自由美學社。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維克多?霍塔(Victor Horata 1867—1947)和享利?凡德?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享利?凡德?威爾德堪稱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葉比利時最為傑出的設計家、設計理論家和建築家。他對於機械的肯定,對設計原則的理論,以及他的設計實踐,都使他成為現代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壹。他於1906年在德國魏瑪建立的壹所工藝美術學校,成為德國現代設計教育的初期中心,日後又成為世界著名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威爾德在比利時期間,壹方面從事“新藝術”風格的家具、室內、染織品設計和平面設計;另壹方面,作為“二十人小組”和“自由美學社”的主要領導者,領導比利時的新藝術設計運動。
比利時新藝術運動在比利時設計史上被稱為先鋒派運動。始於19世紀80年代。1881年,由奧克塔?毛斯(Octave Maus )創辦民主色彩濃厚的藝術刊物《現代藝術》(L’Art Moderne),宣傳新藝術思想。在他的組織下,壹批有誌於藝術與設計改革的青年在1884年組成了壹個前衛小組二十人小組(the Groupe des Vingt),他們通過舉辦壹系列藝術展覽,展示當時歐洲最前衛的藝術作品,使比利時人了解當時前衛藝術發展的狀況,接觸現代藝術思想。二十人小組推威爾德為他們的領袖,從1891年開始,每年舉辦壹次設計沙龍展示各種各樣的產品設計和平面設計。1894年,這個小組改名為“自由美學社”。就個人的設計而言,威爾德的設計大量采用曲線,特別是花草枝蔓,糾纏不清地組成復雜的圖案。這在他們平面設計和紡織品紋樣設計上反映得最為充分,抽象線條形狀的運用形成了維爾德獨特的形式語言,刀叉餐具、珠寶、燭架、茶壺和其他實用物品的設計都傳達了他那新藝術風格的強烈節奏。他能超越對自然的直接模仿去發掘生動和抽象的線條,認為這樣的線條才是自然的本質。“線條是力量”當成為“新”的裝飾的基礎。他於1899年設計的燭架,可以看作是這種思想的體現,它巧妙地闡述了設計師有關線條的理論,成功的將樹枝線條的節奏轉化為抽象排列的曲線。
維克多?霍塔是壹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主要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他的建築設計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壹是註重裝飾,受自然植物啟發的“鞭繩”線條到處可見,在墻面裝飾、門和樓梯中十分突出;二是建築暴露式鋼鐵結構和玻璃面。塔賽勒公館是霍塔早期的代表作之壹。該建築設計的基礎是葉、枝、渦卷精細圖案構成的起伏運動。室內遵循華麗的新藝術設計。門廳和樓梯帶有彩色玻璃窗和馬賽克瓷磚地板,飾有盤旋纏繞的線條圖案,與熟鐵欄桿的盤繞圖案、柱子和柱頭、脊突拱廊以及樓梯圓形輪廓相呼應,整體和諧統壹。而霍塔公館則為維克多?霍塔設計生涯的巔峰之作,新藝術建築的裏程碑。
4、西班牙
安東尼?高蒂(Andonni Gaudi,1852—1926),是西班牙新藝術運動的最重要代表。他作為壹位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師和設計家,他出身卑微,是壹名普通手藝銅匠的兒子。他壹生被肺炎折磨,從小就沈默寡言。17歲開始在巴塞羅納學建築,其設計靈感大量來自他廣泛閱讀的書籍。早期具有強烈的阿拉伯摩爾風格特征,也就是其設計生涯的“阿拉伯摩爾風格”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他的設計不單純復古而是采用折衷處理,把各種材料混合利用。屬於這種風格的典型設計是建於1883——1888年間,位於巴塞羅那卡羅林區的文森公寓。這個設計的墻面大量采用釉面瓷磚作鑲嵌裝飾處理。高蒂從中年開始,在他的設計中,糅合了哥特式風格的特征,並將新藝術運動的有機形態、曲線風格發展到極致,同時又賦予其壹種神秘的、傳奇的隱喻色彩,在其看似漫不經心的設計中表達出復雜的感情。高蒂最富有創造性的設計是巴特洛公寓(the Casa Batllo),該公寓房屋的外形象征海洋的海生 動物的細節。整個大樓壹眼望去就讓人感到充滿了革新味。構成壹二層凸窗的骨形石框、覆蓋整個外墻的彩色玻璃鑲嵌及五光十色的屋頂彩磚,呈現了壹種異乎尋常的連貫性,賦予大樓無限生氣。公寓的窗子被設計成似乎是從墻上長出來的,造成了壹種奇特的起伏效果,稍後他設計的米拉公寓(the Casa Mila),進壹步發揮了巴特洛公寓的形態,建築物的正面被處理成壹系列水平起伏的線條,這樣就使得多層建築的高垂感與表面水平起伏相映生輝。公寓不僅外部呈波浪形,內部也沒有直角,包括家具在內,都盡量避免采用直線和平面。由於跨度不同,他使用的拋物線拱產生出不同高度的屋頂,形成無比驚人的屋頂景觀,整座建築好像壹個融化時的冰淇淋。米拉公寓由於風格極端,引起了巴塞羅那市民的指責,報紙以各種諢名來攻擊這個設計:比如蠕蟲、大黃蜂的巢等(the Quarry the Pate the hornets’nest)。
在高蒂所有的設計中,在今天看來,最重要的還是他為之投入43年之久,並且至死仍未能夠完成的神聖家族教堂。該教堂1881年委托高蒂設計,1884年始建,用了42年時間才建成,主要由於財力不足,多次停工。教堂的設計主要模擬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式樣,原設計有12座尖塔,最後只完成4座。尖塔雖然保留著哥特式的韻味,但結構己簡練得多,教堂內外布滿鐘乳石式的雕塑和裝飾件,上面貼以彩色玻璃和石塊,仿佛如神話中的世界壹般,教堂渾身上下看不到壹條直線,壹點清楚的規則,彌漫著向世界的工業化風格挑戰的氣息。
西班牙“新藝術運動”另壹位代表人物是路易?多米尼科?蒙塔尼(Louis Domenico Montaner,1850-1930)其設計風格基本上與法國、比利時的風格同步,但更重視功能的作用,代表性的設計是卡塔拉蘭音樂廳。
5、奧地利
奧地利的新藝術運動是由維也納分離派發起的。這是壹個由壹群先鋒藝術家、建築師和設計師組成的團體,成立於1897年,最初稱為“奧地利美術協會”(the Austrian Fine Art Association)。後來,因為他們標榜與傳統和正統藝術分道揚鑣,故自稱“分離派”。其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Der Zeit Ihre Kunst-der Kunst Ihre Freiheit)。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築家奧托?瓦格納(Otto Wagner 1841—1918)、約瑟夫?霍夫曼(Soseph Hoffmann 1970—1956)、約瑟夫?奧爾布裏希(Sosph Oblrich 1867—1908)、科羅曼?莫塞(Koloman Moser 1868—1918)和畫家居斯塔夫?克裏木特(Gustav Klimit)等。
瓦格納是奧地利新藝術的倡導者,他早期從事建築設計,並發展形成自己的學說。他早期推崇古典主義,後來受工業技術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自己的新觀點。其學說集中地反映在1895年出版的《現代建築》(Moderne Architektur)壹書中。他指出新結構和新材料必然導致新的設計形式的出現,建築領域的復古主義樣式是極其荒謬的,設計是為現代人服務,而不是為古典復興而產生的。他對未來建築的預測是非常激進的,認為未來建築“像在古代流行的橫線條,平如桌面的屋頂,極為簡潔而有力的結構和材料”,這些觀點非常類似於後來以“包豪斯”為代表的現代主義建築觀點。他甚至還認為現代建築的核心是交通或者交流系統的設計,因為建築是人類居住、工作和溝通的場所,而不僅僅是壹個空洞的環繞空間。建築應該具有這種交流、溝通、交通為中心設計考慮,以促進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為目的,裝飾也應該為此服務。他在1900——1902年設計建造的維也納新修道院(Neustiftguss 40)40號公寓,就體現了他的“功能第壹,裝飾第二”的設計原則,並拋棄了“新藝術運動”風格的毫無意義的自然主義曲線,采用了簡單的幾何形態,以少數曲線點綴達到裝飾效果。
建於1899年的馬若裏卡公寓大樓雖堪稱瓦格納的代表作之壹,整個大樓外表裝飾十分豪華,馬若裏卡彩磚和簡潔的縱橫方格形成鮮明對比。但是,只有到了他晚期的作品,才真正體現出維也納新藝術的獨特風貌,擯棄了壹切多余的裝飾。如建於1897——1898年的維也納分離派總部(the Vienna Secession Building),充分采用簡單的幾何形體,特別是方形,加上少數表面的植物紋樣裝飾,使設計具有功能和裝飾高度吻合的特點,與外型奇特、功能不好的高蒂設計的建築形成鮮明對照。
約瑟夫?奧爾布裏希和約瑟夫?霍夫曼是瓦格納的學生,他們繼承了瓦格納的建築新觀念。奧爾布裏希為維也納分離派舉行年展設計的分離派之屋,以其幾何形的結構和極少數的裝飾概括了分離派的基本特征。交替的立方體和球體構成了建築物的主旋律,如同紀念碑壹般簡潔。
與奧爾布裏希相比,霍夫曼在新藝術運動中取得的成就更大,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瓦格納。他於1903年發起成立了維也納生產同盟(Wiener Werksttate),這是壹個近似於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期莫裏斯設計事務所的手工藝工廠,在生產家具、金屬制品和裝飾品的同時,還出版了雜誌《神聖》,宣傳自己的設計和藝術思想。霍夫曼壹生在建築設計、平面設計、家具設計、室內設計、金屬器皿設計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在他的建築設計中,裝飾的簡潔性十分突出。由於他偏愛方形和立體形,所以在他的許多室內設計如墻壁、隔板、窗子、地毯和家具中,家具本身被處理成巖石般的立體(圖3-18)。在他的平面設計中,圖形設計的形體如螺旋體和黑白方形的重復十分醒目,其裝飾手法的基本要素是並置的幾何形狀、直線條和黑白對比色調。這種黑白方格圖形的裝飾手法為霍夫曼所始創,被學術界戲稱為“方格霍夫曼”(圖3-19)。
畫家出身的克裏木特是“維也納分離派”中最重要的藝術家,在繪畫風格上同樣采用大量簡單的幾何圖形為基本構圖,采用非常絢麗的金屬色,如金色、銀色、古銅色,加上其他明快的顏色,創造出非常具有裝飾性的繪畫作品,在當時畫壇引起很大的震動。他為建築設計的壁畫,采用陶瓷鑲嵌技術,利用其嫻熟的繪畫技巧,為設計增添了許多魅力。
維也納分離派另壹代表人物莫塞,雖以繪畫久長,但與分離派設計家們的合作十分密切。他們裝飾繪畫風格簡單明快,與克裏木特的繪畫風格形成鮮明對照,趨向於用單色或黑白顏色進行設計。如1898年他為維也納分離派設計的展覽海報,就是新藝術運動的典型作品。
6、英國
作為壹種設計運動,英國的新藝術設計活動主要限於蘇格蘭。因此,它在英國的影響遠遠不及“工藝美術運動”。在這場影響有限的設計運動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團(Glasgon Four):查爾斯?雷尼?麥金托希(Charles Rennie Mackimtosh,1868—1928)、赫伯特?麥克內爾(Herbert Mcnair1868—1953)、馬格蕾特?麥克唐納(Margaret Mcdonald,1865—1933)、法朗西絲?麥克唐納(Frances Mcdonald,1874—1921)。在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他們在建築、室內、家具、玻璃和金屬器皿等的設計方面形成了獨壹無二的蘇格蘭新藝術表現,即柔軟的曲線和堅硬高雅的豎線交替運動的新表現,亦即設計史界所習稱的“直線風格”。
麥金托希不僅是“格拉斯哥四人團”的領袖人物,而且其設計集中地體現了“直線風格”。他於1868年6月7日出生於格拉斯哥,家庭有11個孩子,兒童時代十分幸福,很早就決心要從事建築。雖然父母反對,但他在16歲時就離開家庭外出學習繪畫、建築並參與設計。他的設計領域非常廣泛,涉及到建築、家具、室內、燈具、玻璃器皿、地毯、壁掛等,同時,他在繪畫藝術方面也造詣甚高。他的設計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從他很小的時候起,他就對日本浮世繪線條的使用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日本傳統藝術中簡單的直線,利用不同的編排和布局,取得非常富有裝飾性的效果。當然,他的設計風格也源於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的成果,特別是以威廉?莫裏斯、約翰?拉斯金等人為首的各種試驗的發展,另外還有歐洲其它國家“新藝術”運動,特別是被視為現代主義前奏的壹些人物,如維也納分離派運動等的影響。
麥金托希作為壹個全面的傑出的設計家,在建築設計方面成就尤大。他早期的建築設計壹方面受到英國傳統建築的影響,而另壹方面則傾向於采用簡單的縱橫直線。他最成功的建築設計是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的壹些建築,設計上采用簡單的立體幾何形式,內部稍加裝飾,非常富有立體主義精神。室內大量采用木料結構,簡單的幾何形式,內外協調,形成壹種統壹的風格。為了達到高度統壹的設計風格,他還統壹設計建築內部的家具和用品,家具采用原色,註重縱向線條的運用,利用直線搭配進行裝飾,盡管避免過多的裝飾。如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圖書館的設計,沒有流暢的裝飾線條,而是抽象而富有力量的幾何造型,給人的印象如同抽象形式合奏的復調音樂。又如1902年他為希爾大樓所設計的室內,其簡潔的立體圖形與地板的同類圖形相呼應,並且將這種基調延伸到長方形門框、天花板、墻板和幾何形燈具,簡潔的格子形主宰室內,匯成簡潔而空曠的整體效果。再如在家具設計方面,像椅子、櫃子、床等都別具特色,特別是他設計的靠背椅,完全采用黑色的造型,非常誇張,完全擺脫了壹切傳統形式的束縛,也超越了對任何自然形態的模仿。
從大量的作品來看,以麥金托希為代表的格拉斯哥設計風格,集中地反映在裝飾內容和手法的運用上。具體而言,表面裝飾遵循嚴格的線條圖案——主要是常常以卵形告終的微曲豎線——以及格子和風格化的玫瑰形;配色柔和,主要限於淡橄欖色、淡紫色、乳白色、灰色和銀白色構成的清淡優美的色彩;拉長的女子沈思形姿在他們的設計中也十分突出;裝飾線條雖超起於穩定,但其視覺效果也不會變化,大多數表面圖案抽象復雜,象征形態點綴其間,這些象征形態與大部分新藝術設計壹樣,溝通自然;曲彎的豎線與卵形和細胞形圖案相同,風格化的葉子和玫瑰花苞賦予作品壹種持續增長的活力情調。
7、美國
在應用美術領域中,受新藝術運動影響的著名設計師是威爾?布拉德利(Will H.Bradley,1868~1962),他堪稱新藝術圖形設計代表。布拉德利最初是以比爾茲利的線條風格從事設計,可以說比爾茲利的作品對布拉德利的圖形設計風格構成了決定性的影響。關於這種影響,我們從他的1895年設計的招貼《CHAPBOOK》,以及被評論家視為“美國的第壹張新藝術招貼”的《孿生姐妹》,可以明顯地看出擁有比爾茲利圖形風格中的那種曲發裝飾圖案和平面圖案背景。
布拉德利1894年的作品反映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設計師的純裝飾化和高度“道德化”的手法,如為《故事書》設計的封面。但是,在隨後的設計生涯中,他也總結出了壹些新的技法,像以重復線條圖案而非僅僅靠黑白對比來建立紋理色調區,黑白被用來襯托彩色和裝飾線條。他所總結出來的這些新技法及其他的個人設計風格,集中地反映在他為R?D?布萊克默的美國版《敘事詩》所繪的插圖中,以及1895、1896、1905年先後為《國內印刷》設計的封面、為愛德蒙?斯潘瑟的《喜歡》所作的插圖和《維克多?比西克裏》海報設計中。
路易斯?康夫特?蒂夫尼(Louis Comfort Tiffany,1848—1933)是工藝美術設計領域中的代表人物。
蒂夫尼主要從事日用器皿的設計,尤其擅長於玻璃設計。 在新藝術運動沒有影響到美國之前,蒂夫尼進行玻璃設計的原型主要來源於歐洲,但在19世紀最後十年裏,他的作品成為歐洲玻璃設計的模式。
蒂夫尼在玻璃設計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是獨壹無二的,他不僅設計了19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社會最具流行時尚的臺燈——彩繪玻璃臺燈,而且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推出了著名的“法夫賴爾”花瓶系列。其中前者的設計中,色彩豐富的玻璃造型燈具使白熾燈泡刺眼的燈光變得極其柔和。青銅的底座是樹根和樹桿,不規則的造型上面懸掛裝飾著百合花、荷花或紫藤花的彩繪玻璃燈罩,具有壹種自然而浪漫的情調,而後者的設計,引進了新的色彩效果,大部分是彩虹色,模仿古代風化玻璃器具,有時疊蓋風格化的花朵、孔雀羽毛和梳子波紋圖案以增強色彩效果。
在建築設計領域,本來在新藝術運動傳入美國以前,美國已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學派”,這個學派主張建築功能第壹,“形式永遠服從功能的需要,這是不變的法則”,“功能不變,形式也不變”。其代表人物有建築師伯納姆(Beruhem)、詹尼(Jenney)、艾德勒(Adler)霍拉伯特(Holabird)和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等。通過這些建築師的工作,從芝加哥開始,美國興起了建造摩天大樓的熱潮。
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對美國新藝術建築作出了前無古人的巨大貢獻。他在14年中設計了壹百多幢摩天大樓,分布在紐約、密蘇裏、芝加哥等地。他早期的建築作品表達了將羅馬風格建築語言加於現代形式的願望。他所設計的禮堂大廈在粗琢的下部樓層上方建有的連拱廊圍住窗子。而在建築的內部,沙利文已開始運用花卉裝飾。沙利文最傑出的建築設計作品是卡森皮裏斯科公司商場設計,商場的簡潔處理,使該設計成為20世紀無數辦工與商業建築的基本原形。主入口上方及周圍布滿奢華的新藝術風格的鑄鐵裝飾,這也許是沙利文最傑出的建築裝飾。商場最下面兩層是商店,上面十層為辦公樓,在鋼鐵架上掛滿白色的陶磚,並有成排的大窗戶,充分體現了他“形式服從功能”的現代建築思想。特別值得壹提的還有沙利文和艾德勒合作設計的“芝加哥大劇院”,沙利文通過使用可折疊的天花板護墻和垂直的屏障,用許多懸吊的圓形弧圈把聲音從舞臺傳向劇院後面的觀眾,使能容納3000人的劇院達到了完美的音響效果。而在建築的外部,沙利文改變了劇院的立面材料,在下面三層使用質樸的花崗巖石塊,在四層以上使用沙巖,從而強調了建築墻的垂直感。
繼沙利文之後,曾經在沙利文建築事務所工作過的費蘭克?賴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進壹步發展了沙利文的新藝術建築思想,其中主要表現在對新材料的選用及考慮建築與環境協調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有機建築”概念。賴特被視為現代最偉大的建築師之壹。他的建築設計在19世紀90年代表現出強烈的表面裝飾傾向,如1894年他為麥克艾菲住宅所作的設計就是壹個典型例子。從1895年開始,賴特在建築鐵飾設計中融入了高雅的垂直和曲線形。至1904年,這些裝飾作品對垂線和表面圖案的運用已具賴特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