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日本人為什麽老穿木底夾板?

日本人為什麽老穿木底夾板?

出花園小孩穿的紅木屐,是潮汕人日常的壹種便屐。《潮陽縣誌》(光緒十年,潮陽知縣周恒重監修,簡稱“周誌”或“甲申誌”)雲:“屐有五便:南方地卑,屐高遠濕,壹也;炎僥虐暑,赤腳納涼,二也;所費無幾,貧子省錢,三也;澡身濡足,頃刻遂燥,四也;夜行有聲,不便為奸,五也。”《南粵筆記》雲:屐,“以潮州所制拖皮為雅。”這裏所說的拖皮屐,就是林大欽穿的紅木屐。

木屐,是古人穿用的壹種木底鞋的通稱,為我國古代人所鐘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據記載,晉文公多次請隱居於綿山上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企圖使用焚山燎木之法迫他出來。不料,介子推卻抱住壹棵大樹並被燒死。晉文公很悲痛,就用那株樹的木料制成壹雙木屐,每天穿著並不時嘆曰:“悲夫,足下。”以此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後被市井人所模仿,並相沿成習。《後漢書.五行誌》載:“延熹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由於著木屐優點甚多,便很快流傳到南方。

潮汕木屐的式樣與省城廣州的木屐大致相同,但制作工藝比較精巧、講究,其形式有:橢圓形,前略寬,後略窄,只適應男人穿的“龍船屐”;分左右腳,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後跟略高的“認腳屐”;不加任何油漆的原木的“白胚屐”;塗上紅、橙、黑、棕等顏色,繪上花卉、圖案的“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高腳屐”;用堅韌的木材制成並上漆的稱為“漆屐”等等。潮汕木屐又名“散屐”,做工精細,屐皮用料考究,清代以來,已享有很好的聲譽。

舊時,潮汕人穿紅木屐實為平常之事。我兒曹時,也曾穿過木屐,夜行戲耍,喀喀哢哢,頗有童趣。可在外地人看來,卻有壹番異味古風。清康熙時曾官至內閣學士、刑部尚書的徐乾學,寫有《潮州雜興》雲:

蠻女科頭足踏塵,

大夫偏裹越羅巾。

天無晴雨穿高屐,

豈是風流學亞人。

本屐作為潮汕地區舊時的生活用品,現已被各種塑料鞋類所取代,但現在農村仍有少數人還喜歡使用它。木屐作為壹種傳統日常用具,其優點也已被精明的日本商人所仿照和襲用。現在超市上出現的木底女式高檔涼鞋,就是受潮汕木屐的啟發並進壹步開發出來的新產品

西班牙名abarca

久遠的木屐之聲

據文獻記載,中國人穿木屐的歷史至少有三千多年。據《史記》記載,春秋五霸之壹的晉文公就曾發現了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木屐。然而在今天的世界裏,穿木屐最多的當屬日本人。在日本傳統的節日裏,在婚慶、祭典等儀式中,日本人穿著傳統的和服,而木屐在整套的和服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看慣了日本人穿木屐,多數人會以為這是日本人的傳統服飾,然而循著木屐之聲,回到久遠的過去,人們會驚訝地發現,日本服飾中的木屐是在唐朝時由日本來中國的留學生帶回到日本並流傳延續至今的。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餓,派隨臣遍尋吃食不得。就在幾近絕望之時,跟隨重耳壹同逃難的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壹塊肉,煮了壹碗肉湯讓公子重耳喝了。壹碗肉湯下肚,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發現所食之肉竟是介子推從自己身上割下的時候,重耳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晉文公返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遂攜母隱居到了綿山。文公得知後,命人去綿山搜尋,求之不獲,遂下令三面舉火以逐介子推下山。然而大火未能動搖介子推歸隱之心,大火過後,人們發現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已被燒死在了壹棵大樹下。晉文公見狀,慟哭。命人將旁邊燒剩下的殘木劈成板子,做成木鞋,穿於腳上。讓嗒嗒作響的木屐之聲時時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轍。木屐之聲激勵著重耳勵精圖治,最終使晉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壹。木屐之聲伴隨著重耳“悲乎,足下”的嘆息,伴隨著寒食禁煙、伴隨著清明上墓、伴隨著清明植樹的風俗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也許是歷史的壹個巧合,也許是後人接受了晉文公重耳足蹬木屐“以誌吾過”的教訓,總之,若幹年後,決定唐王朝命運的介休之役就在綿山腳下進行。劉武周、宋金剛會同突厥軍隊數萬人與太原公子李世民進行決戰。李世民堅壁挫銳,慎擇戰機,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此役李世民還有壹個更大的收獲,就是禮賢下士,收降了壹位割股奉君的名將尉遲恭。不過在後來的淩雲閣封臣中,李世民沒有像晉文公那樣健忘,首先重賞了這位忠義名士,由此傳為千古佳話。

日本人穿木屐的習俗是不是直接受了晉文公的影響,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兩千六百年前的重耳是中國歷史書中記載的穿木屐的第壹人,而木屐又是在唐朝時期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據有關資料記載,日本歷史上的飛鳥和奈良時代,也就是中國的隋唐時期,中國的文化對日本影響極大,吳越地區的寬袖、疊襟式長衫成為日本上流社會正式的禮服和朝廷的正規制服。雖然在和服的發展史上,其式樣曾多次發生變化,但它的基本要素始終沒有脫離吳服的定式。

究竟日本人穿的木屐和山西的綿山有著什麽樣的歷史淵源,率領日本友好人士代表團訪華的池上正治先生更是懷著極大的興趣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2001年池上正治先生第二次來到綿山,將自己所搜集到的壹些有關日本木屐的資料交給了中方,其中有幾張照片拍的是日本壹家老字號的木屐作坊,作坊招牌上寫的字竟是“山西商店”,也許這不僅僅是壹種巧合吧!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中有哪些認識的偏差?
  • 下一篇:春分節氣為什麽要豎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