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壹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誌·倭人傳》中記載:“用布壹幅,中穿壹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和服的兩個袖子在左肩上打結,腰間用別針固定,下排開衩是壹種新設計的無袖和服。使布面起立體皺紋的直線式和服。在長襯衣外披上和服並用別針固定腰部,行動起來兩袖輕盈飄逸。
二、和服的圖案
和服及其帶的圖案也可以稱為紋樣,紋樣有全部壹體的循環紋樣,也有不循環的紋樣,經排列組合後形成模樣。日本紋樣的原型大多來自自然界的花鳥風月或生活中的各種道具,包括以下四大類:
植物紋樣:梅、櫻、藤、菊
動物紋樣:龍、風、魚、鳥、蝶
器物紋樣:扇子、團扇、茶道具
幾何紋樣:麻葉、網眼、龜甲
但是,在日常的紋樣分類中,壹般以紋樣的風格分類比較多,如:
吉祥紋樣:是指以中國傳統思想所產生的帶有吉祥含義的各種題材的紋樣的總稱。如松、竹、梅等的植物紋樣,鶴、龜、鳳凰等動物紋樣,以及各種寶物,吉祥紋樣是古典紋樣的代表。
有職紋樣:平安時代在宮中與儀式有關或行事相關的古典紋樣,它通常以外來的幾何學紋樣作地,再加上具有明顯日本風格的紋樣作主題,如鶴、立湧、龜甲等,格調極高,多用於禮裝或略禮裝。
法隆寺紋樣:飛鳥時代在法隆寺傳下來的中國制的織物的紋樣,其中有不少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
正倉院紋樣:以奈良時代傳人的正倉院織物為原型的紋樣。
名物裂紋樣:宋代前後從南方海上傳人的特別為茶人所喜好,用作茶葉袋的織物紋樣。
唐草紋樣:以卷草式樣構成的唐草紋樣在和服的面料中十分流行,它可分成葡萄唐草、菊唐草、牡丹唐草等,其紋樣帶有中國唐代風格。
更紗紋樣:室BT時代以後,從南洋壹帶傳來的印花或手繪棉布,其紋樣帶有明顯的印度風格。
光琳紋樣:以江戶時代的畫家尾形光琳命名的紋樣,題材以花鳥風月為主,紋樣的線條十分流暢。
絹紋樣:以直線組合而成的單純的紋樣,只有直線的粗細、色彩或暈色過程中營造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變化。
格子紋樣:將經向的編紋樣和緯向的編紋樣組合起來,形成格子紋樣,這種紋樣十分普遍,通常用於普通的和服。
並紋樣:並其實就是壹種紮經染色織物,它先將經線或緯線以紮經染色的方法染出壹段段的色彩,然後再進行織造,織造成的織物圖案邊界會有參差不齊的效果,這就是並,並有幾何並和繪並之分。
不祝儀紋樣:用於喪服的紋樣,有紗續形、雲、蓮、水波
帶的紋樣與和服的紋樣基本相同。
禮服所用的九帶和袋帶為了表示豪華壹般用厚重的紋樣,通常是法隆寺紋樣或正倉院紋樣,吉祥紋樣和有職紋樣也經常被使用。但是無論用什麽樣的帶,紋樣的季節感是十分重要的。
名古屋帶通常使用較為親切和簡單的紋樣,如四季折枝花、有趣的器物紋樣,或是小型的幾何紋樣,與和服十分相稱。
所以,在紋樣的選用上,必須註意和服與腰帶紋樣的配合,以及紋樣的色彩、季節、大小、輕重、題材的配合,還有紋樣格式的配合。
在和服中,模樣和紋樣是壹個詞,有時它們的意義是相同的,但有時在不同的場合卻有著不同的含義。它們的***性都是指和服的紋樣圖案,但紋樣更多指圖案的題材和構成,而模樣更多指圖案的布局。
中國古代有壹種織物稱為織成,其織物圖案是按照服裝款式進行設計的,日本和服的紋樣設計大多類似於中國的織成。因此,模樣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和服的模樣可根據和服的式樣來分類,如留袖模樣、振袖模樣、小袖模樣等,但在留袖、振袖或小袖中,壹般也有無模樣的情況,當然所謂的繪羽和服除外,它必然是有模樣的和服。
模樣主要是根據圖案的分布配置來稱呼的,如圖案布滿整件和服稱總模樣,位於下擺部位的稱據模樣,只在肩部和下擺部位布置圖案而在其余部位空白的稱為肩據模樣;特別奇怪的是首拔模樣,紋樣布置在從肩到胸的位置;片身替模樣,身上和袖上壹部分布置紋樣;壹字模樣,在腰部橫向布置壹段紋樣,也稱為貿鬥目風,其他還有文字模樣和胸模樣等等。
模樣也可以按時代的發展來進行分類,因為壹個時代可能流行壹類模樣。
慶長時代(1596—1615年)是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德川秀忠的時代,即從桃山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當時流行慶長模樣,其制作方法多為在絞染上再行刺繡或壓印金銀箔或稱招箔,和服的全體都是無間隔的圖案,非常豪華,稱為總模樣,由於這種模樣基本上看不到地部,故而又稱無地模樣。其紋樣以花齊為主,特別是櫻花和椿樹,反映了桃山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是壹種花開爛漫的氣象,在今日的振袖中,被稱為慶長模樣的是總模樣。
寬文時代(1661—1673年)是德川家綱的時代,寬文模樣別名肩據模樣,紋樣從右肩為起點,留下充分的余白,然後在據前部及據全部描出生動的圖案,紋樣大膽地表現了大輪的菊花、草花,雄渾的龍、動物、扇面、笠及車等,開創了模樣新局面,這可能與歷史背景有關。歷史上,寬文時代的前三年江戶連續發生了特大火災,因此幕府強調節儉,和服紋樣也呈現出簡約化的趨勢,從慶長模樣演變到寬文模樣是時代的今然。
元祿時代(1688—1704年)是五代將軍德川岡吉的時代。這是壹個文化繁榮的時代,松尾芭蕉、近松門左衛門、井原西鶴等人都是在這個時代出名的,歌舞伎役者的市川團十郎,浮世繪名家菱川師宣等也都活躍在這個時代,和服紋樣史上的重要壹環友禪染也出現在這壹時代。友禪的出現把紋樣的表現提高到壹個完全自由的境界,因此元祿模樣也是以總模樣出現的。
小袖是平安時代上流社會的裝束,後來成為通百姓的衣著,模樣小袖在鐮倉到室町時代開始流行,同樣,它也有各種形式的模樣,其流行的時間、風格與振袖或留袖有壹定的***同之處,可分成無垢、飛模樣、總模樣、片身替、肩裾、片身替肩裾、寬文(七三)、元祿、段模樣、腰高、模樣(可分成三寸、五寸、七寸、八寸)、裏模樣、妻模樣
三、和服的紋章
紋章是和服上表示壹個家族或家庭的標誌。有時這壹紋所可擴大到壹個神社、壹所學校、壹個地區、壹家公司等,總之是壹個團體的集體的標誌。紋所的外形以圓形為多,也有多邊形。圓紋中有太輪、中輪、細輪、絲輪、二重輪、朧輪、洲濱輪、窠輪、雪輪、竹輪、菊輪、藤輪等,多邊形也有多種,日本人稱其為角紋,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紋章中的紋樣最多為植物紋,也有器物紋、動物紋、建築紋、自然紋、幾何紋等。
紋所的起源是在平安時代,公家之間的區別在於牛車上的標記,而武家之間的標記是兩軍對陣時的軍旗。戰國時代,根據武功下賜,少數人獲得了壹個家族的姓或榮譽,於是就出現了家族的紋所,這種紋所是榮譽的象征,可以繼承。到後來,它成為社交、公務中的必要標誌,人們可以壹看紋章就明白對方的身份。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壹種藝術品。
紋大多數出現在禮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總體無花紋、只是裾模樣的留袖上飾以紋所。無地裾模樣紋所作為女性的禮服出現在江戶時代享保前後,並逐漸成為現代女子的正式禮服。和服是原來振袖的總模樣,在江戶幕府時代的節儉令中,總模樣只留下了裾模樣或裏模樣,圖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無紋,十分單調,此時在此處加上精致的紋所,則顯得設計非常高雅,而且有意義,這據模樣加紋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紋所的留袖格調特別高雅,有壹種歷史的美,此後紋所大量地產生了。
所有紋所中最為難忘的是鐮倉時代的“菊花禦紋章”,當時的後鳥羽上皇特別喜歡菊花,不僅在衣服、車輿上,而且還在太刀上裝飾菊紋,名為“菊作的太刀”,後鳥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藝的人物,寫有不少詩歌,“菊壹文字”是上皇請當時的名刀工備前則宗等鍛在刀刃上的,上皇對菊的愛好被後世的天皇所沿襲,
所以成為皇室紋章。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為皇室的紋章。在日本人們自古就非常喜愛野菊,據說這是壹千年前由中國經朝鮮傳人日本的,但真正的觀賞菊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
到目前為止,紋章之數大約為四百種左右,而經分化之後,則達七幹到八幹余種,如光是梅花的紋章就有九十種,壹個家族原先只有壹種紋章,但當家族分支之後,紋章就會進行適當的變化,在家庭中被賜的紋章就可能與原來的有所不同,紋章的數量就大大擴充了。
江戶時代是紋服的流行時期,這在吉原遊裏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飾上可以看出。紋章的制作方法也有不少。壹是織的,稱為紋付羽織,羽織是從道服和服服中發展起來的,在江戶時期女性是被禁止穿紋服羽織的,女羽織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後,壹般是黑色地上織白色的羽織,男紋付羽織壹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稱為拔染紋,壹般又分成陰紋與陽紋。此外還有用刺繡和貼繡而成的縫紋和切付紋,以絞纈工藝完成的紋章稱為鹿子紋。
紋服中所用紋章的個數壹般為五紋、三紋、或壹紋三種,五紋是最正式的禮服所用的,背部中央壹個,前面兩袖與兩胸各壹個,***五個,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織等和服上所用;三紋是背後壹個,後袖兩個,壹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紋;壹紋最少,是最為簡略的和服所用的。
紋章的大小從明治到二戰前壹般男服為壹寸壹分,女服為七分到八分五厘,現在男服壹般為九分到壹寸(3.5—3.8厘米),女服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四、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女性和服款式多樣,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1、振袖。她是和服中最美麗、最富有風情的壹種。是姑娘們出席重要場合的正式服裝。她以黑色為最高貴色,也叫長袖,袖長到腳踝。
2、浴衣。通常夏季祭祀、納涼等活動時穿著,系浴衣帶。
3、訪問服。是壹種簡式禮服,紋樣可以自選,但如不能穿著風格高雅得體的訪問服出席茶會、聚會,還是會被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