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 (からてどう / Karatedou )是壹種發祥自琉球的武術。空手道原稱作唐手,含有“源自中國的武術”的意思。空手道源於中國古時候的少林武術。
空手道和柔道、跆拳道壹樣,空手道的等級也是用腰帶顏色來表示的,而每壹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等級規則,比如松濤館流:10~9級:白帶(初學者)
8級:黃帶 7級:橙帶 6級:紅帶 5級:綠帶 4級:藍帶 3級:紫帶 2~1級:茶帶(分茶帶二段和茶帶壹段)。
合氣道是壹種根源於日本大東流合氣柔術的近代武術,主要特點是在“以柔克剛”,“借勁使力”,“不主動攻擊”。現在壹般所稱的合氣道又分為日本與韓國兩種流派,彼此在各自發展之下已有壹些差異。
日本合氣道創始人植芝盛平在年輕時就曾學過柔術。1915年拜於大東流合氣柔術總本部長武田惣角門下,並跟隨武田擔任指導者。1920年,受到大本教創始者出口王仁三郎的邀請,在京都的綾部開設“植芝塾”教導柔術,並融入了大本教的教義與思想,建立了另壹種風格。因為大本教裏來往的軍人很多,對於他日後的成就幫助很大。約兩、三年後,由於受到“靈言”的影響,植芝在武術上的研究越來越註重精神層次,並開始發展出異於合氣柔術,而屬於自己研究出的壹套武術理論。1922年,他的這套理論正式被命名為“合氣武術”。1931年,在海軍大將竹下勇的協助下在東京成立皇武館道場,1940年成立財團法人皇武會以推廣合氣武術。1942年,皇武會已開始使用“合氣道”這個名稱;1948年皇武會正式改名為合氣會。二戰後韓國人崔龍述和崔泓熙分別將合氣道和唐手(空手道)引入韓國並形成韓式風格的合氣道與跆拳道。
日本合氣道的特征在於切入對手死角,破壞對手重心,以關節技及摔技為主。不以蠻力攻擊對方,而是將對方的力量引導至無威脅的方向,甚至吸收化為自己的力量而反擊。強調技巧與年齡、性別、體格無關,完全以調和與使用自己的氣,控制與破壞對手的氣來決定勝負。而韓式合氣道則更講求剛猛。
除了運用身體的招式之外,日本合氣道亦有使用劍、棍等武器的招式。
合氣道沒有比賽,沒有跟別人較量的思想。它不是破壞別人的武術,而是跟別人壹起鍛煉和修養自己的創造性的武術。合氣道的“合氣”是個秘訣,是個很難理解,不好說明的東西,高位鍛煉者之中有很多解釋。有的說“合氣”是跟中國的氣功相似;有的說“合氣”是自古以來留下的名稱,現在其實沒有什麽意義了。總而言之,“合氣”至少與鍛煉者之間的運動有關。避免鍛煉者之間力氣流動的沖突,而尋求鍛煉者之間力氣合壹,追求不爭而勝的境地,這個說明雖不中亦不遠矣。
合氣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擊打,不過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氣道的很不壹樣。柔道有比賽,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時使用。合氣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時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沒有保護對手的精神則很危險而無法繼續鍛煉,所以練合氣道應該修養保護對手的精神,這是合氣道被稱作創造性武道的理由之壹。
合氣道原來只是壹種用於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於力量不采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壹種精神鍛煉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合氣道鍛煉時對對手的體力並無要求,所以不論性別、年齡和水平都可以參加,被世界各國各階層的人們所喜愛。
合氣道是全身的運動,可以調整呼吸,治療腰痛,促進血液循環。
合氣道的級別分為段與段前級兩部分。段位最高為十段。但是,壹般九段與十段只授予對合氣道有特殊重大貢獻的人。壹般來說,八段已被認為是最高的了。段前級有兩種模式,壹種是美式六級,壹種是日式五級。日式只有黑白兩種腰帶。段前級五級最低,壹級最高,但統壹系白色腰帶,在腰帶顏色上沒有分別。初段以上系黑色腰帶。美式初段以上系黑帶,但段前級則以不同的色帶分別,六級最低,壹級最高。壹般來說,六級為白帶,五級為黃帶,四級為橙帶,三級為綠帶,二級為藍帶,壹級為褐帶。
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
在日本東京,古武道研究會曾立壹碑,上書:“拳法之傳流,自明人陳元赟而起。”陳元贊是中國的壹位武林高手,是他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陳元赟生於明萬歷十五年(1578年),祖籍杭州,因崇尚武藝,少年時代即在嵩山少林寺習武。經名僧指點,武術漸進,成為壹名武林高手。
天啟元年,東遊扶桑,先後在名古屋、扛戶等地傳授正宗華夏拳術,並廣收徒弟。那時,陳元赟的徒弟中有三浦、福野兩君深得少林武術之真諦,自立門戶後,遂稱為“日本中古柔術之祖”,將中華武術發展成日本的柔術。
1951年,日、英、法諸國發起創立國際柔道聯盟,第壹屆世界柔道錦標賽於1956年在東京舉行。1973年柔道項目正式列入我國競賽項目。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壹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壹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壹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起源於日本,1884年設立柔道段位制。
級別:柔道***分為十段五級,以腰帶顏色來辨示段位。由初段到五段的腰帶為黑色,六段到八段為紅白凸間,九段到十段為紅帶,壹級顏色分別是:咖啡色、藍色、橘色、綠色、黃色。
段位:柔道依選手的水準有分段位,通常以腰帶的顏色來分辨段位的高低,未入段的新手為白帶,壹到五段為黑帶,六到八段為紅白間隔帶,九到十段為紅帶。目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人到達紅帶的地位,但是在大型運動會上為了便於分辨,往往規定壹方系白色腰帶、壹方系紅色腰帶。北京奧運會為壹方穿白色道服、壹方穿藍色道服。
唐手
唐手,是日本壹種徒手搏擊武道。唐手傳自中國古代拳法,後傳至沖繩,然後發展成獨立的徒手武道。因該術傳自中國,故名唐手。以後,隨著日本各代專家的研習與發展,而成為後來所說的空手道。
唐手的技術也包括踢、打、摔、拿諸技,但主要以拳打腳踢為主。其中手的用途最為突出。
唐手和其他日本武道壹樣,是非常註重實用性的。但其和其他日本武術不同的是,有型(套路)的訓練。
唐手是壹種非常霸氣的武道,非常講究快速幹脆,及攻擊的殺傷性,往往有壹擊必殺之說。故常人被唐手專家重擊壹拳,往往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唐手是空手道的前身
(唐)在日文的發音與(空)同音
船越把它興盛於日本後,由於後來的日本人的反華情節,才改名的“空手道”
相撲(すもう):壹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壹種摔跤運動。
相撲(すもう),古稱素舞,起源於中國的漢代,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壹定影響。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武術、格鬥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日本劍道發源於中國的劍術,在隋、唐時期傳入日本,再經日本人的研習修改,揚長補短,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古代用來保家衛國,防禦外敵的侵犯及維護社會秩序與和平。唐竹、袈裟斬、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風、刺突,各種日本古劍派都是以這九種斬擊為基礎,而武士刀本身也配合這些斬擊方式進行了相應改變
而傳統的古劍道,又稱格鬥技,日語叫劍術(剣術),(kenjutsu),(けんじゅつ),是古代日本武士在戰鬥時所使用的“真正的”武士刀格鬥技,類似於《最後的武士》中的劍技。
而且,剣道和剣術的另壹個重要區別在於劍道(Kendo)使用竹刀(しない)(Shi Na I)而剣術使用的是武士刀 (かたな) (katana) (為了安全起見,可能是未開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