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叉是壹項民間雜技,舊時迎神賽會,常用此開道。叉頭雪亮,並裝有鐵片圓環,舞弄時不用手,而使之在臂、腿、肩、背等處滾動,或拋擲空中,然後接住。花樣甚多,動作樸實厚,活潑利落。如果在叉兩頭纏上布條,浸油點火,娘燈表演,則稱“火叉”。
(二)中幡
中幡是在壹根碗口粗細、三丈長的大竹竿頂上,裝上三面小旗,中間是壹幅綢緞長幅,上面繡以象征吉利的語句或圖畫,兩邊垂著流蘇,上面點綴著壹些小鈴。演員將中糯舞弄飛轉、或者向上拋起,用肘部、肩背、前額、下巴甚至尾骶骨部都能穩穩接住,而中播始終不倒。舞弄時,幅幅飄展,鈴聲丁當。
(三)耍花壇
耍花壇是雜技節目。演員將各種大小不等的瓷制花壇、大缸或酒舞,輪番用頭頂、手拋、腳踢、臂滾等動作,使之翻滾旋轉,動作準確穩妥,表演樸實大方。
(四)雙石
雙石是-壹種舉重表演、道具是壹根竹.,兩端裝有圓形石塊,故稱“雙石”。演員除了舞弄石擔外,還能仰臥地上,雙手雙腳各托起壹副石擔,由幾位演員在石擔上疊羅漢和拿頂,人稱“千斤石”。
(五)杠子
杠子即單杠,原是壹種民間體育活動,由於演員的創造,發展成為技巧性很高的雜技項目。杠子壹般為木制,過去在兩端刻有龍頭,所以北方稱杠子為“盤龍之術”。民間則有練杠子的團體,稱為“盤龍會”或“杠子會”。每逢喜慶或節日,在大車上設木架,橫縛木杠,人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