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明清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促使了嶺南園林有哪些變化及特點?

明清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促使了嶺南園林有哪些變化及特點?

明代時,由於嶺南在經濟上繁榮,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嶺南造園文化始學揚州,後學蘇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園林的痕跡。與此同時,其自身特色則仍發揚了花石取勝的傳統,利用氣候條件之優勢,漸而突出明顯的熱帶風光特色,並營造了壹大批享有盛譽的私家庭園。

整個明代時期的嶺南園林,不僅於誌籍有可稽之史實,於地方也有可考只古跡,足以說明其未必“遠不如中原盛”。而到了清初嶺南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文化水準提高,私家造園活動開始興盛,逐漸影響及於潮汕、福建和臺灣等地。

到清中葉以後而日趨興旺,在園林的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和花木配景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終於異軍突起而成為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風格之壹。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禺的余蔭山房,佛山的梁園,號稱“粵中四大名園“,其中以余蔭山房最為有名。

它們的風格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水池、湖呈幾何圖形,這是由於受外國西方的影響;沿湖建築也都呈對稱布局,園林小品都是精細雕刻,而且花木叢榮繁茂,不足之處便是建築體量過大。

嶺南園林發展至清朝已日趨成熟,其傳統建築暢朗輕盈,與北方園林的穩重大方及江南園林的秀麗典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除私家園林之外,還有公***園林。

清代嶺南園林主要圍繞山水和寺園展開,表現於廣西的山和廣東的湖之中,如桂林的七星巖、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獨秀峰都是隋唐時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

還有廣東的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肇慶星湖也因為三國後受貶南遷官員之治而得到開發和利用。其中,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對惠州西湖的貢獻最大,留有蘇堤、六如亭和泗州塔等遺跡。

嶺南園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和綜合式等。庭院式是嶺南園林的特色,其小巧堪與國外古典園林相媲美,幾乎所有的私宅、酒家和茶樓都建築了庭院園林,如廣東東莞可園、廣東番禺的余蔭山房等。

在明清時代,僅廣東就有私園50多處,如東臯、小雲林,廣州小畫舫齋、潮陽磊園、普寧春桂園、梅州人境廬等;廣西有雁山園。福建私園有40多處,如福州伊園、泉州春夏秋冬四園、廈門菽莊花園等。

  • 上一篇:文言文閱讀方法誦讀
  • 下一篇:有關傳統文化的孝道演講稿6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