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發展形態有兩種模式。壹是人口轉移型的城市化,強調的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空間轉移;二是結構轉換型的城市化,強調的是地區經濟社會結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後者可以稱之為新型城市化。如同新型工業化是對傳統工業化的揚棄壹樣,新型城市化同樣是對傳統城市化的揚棄。換句話說,優化城鎮布局的空間關系,依托中心城市帶動壹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促進和強化城鄉的空間聚合,形成城市群的空間結構,是推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徑。
依托河北環京津城市群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構想
城市化率較低壹直是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的癥結之壹。河北省城市化率不僅落後於沿海發達省份,也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05年末,河北省的城市化率為37.7%。而同期全國城市化率為42.99%。2006年河北省城市化率達到了38.77%,提高了1.08個百分點,但距全國平均水平仍有壹定差距,主要原因在於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緩慢,大城市綜合競爭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國家“十壹五”規劃把京津冀都市群界定為“2+8”,包括京津兩市和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和廊坊8市,從新型城市化的視角看,河北環京津8市可以分為沿海經濟隆起帶、環京津城鎮密集地區和環省會城鎮密集地區,它們既是相對獨立、自主發展的城市群,又是京津冀都市連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環渤海地區的崛起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發展,為河北環京津城市群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提供了機遇,這壹地區應率先建成河北省新型城市化的先行區、科學發展的示範區。
(壹)把河北的城市化進程擺在國家戰略層面上推進城市群建設
河北省有壹個獨特現象,區域結構具有多元化特征,即總體經濟發展處於中部水平,而局部體現出東部(沿海市、縣)、西部(張家口、承德)和老工業基地(唐山、張家口、邯鄲)的特點。應根據河北這壹區域特征,認真研究中央關於鼓勵東部率先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促進“中部崛起”和“京津冀”都市圈壹體化的支持政策,有針對性地提出需要國家及有關部委給予河北的扶持政策,例如:進入京津冀都市圈的8個地市,應該積極爭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建與***享、投資環境的營造、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以及關系到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建設項目;承德、張家口要爭取建立京津生態屏障的特殊優惠政策和西部開發政策;石家莊、唐山、邯鄲等要爭取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支持政策;南廂地區要爭取中部政策;河北承接北京工業外移、奧運經濟擴散項目等,也要爭取相應的支持政策;老區、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要爭取相應的扶持政策等。從自身和外部積極創造加快發展的條件。
(二)積極建設沿京津城市帶
在空間上,廊坊、保定位於京津中心走廊。北京城市定位的重新調整和濱海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京津明顯擴大了對河北土地、水、交通等資源特別是港口資源以及現有工業體系的需求。由於地理優勢,毗鄰京津的的河北廊坊、保定等地的中小城市群可以優先分享到京津在教育、科研、金融、文化和對外交流等軟資源方面的優勢,吸納和集聚京津的技術、人才和資金,接受產業擴散對接。應堅持比較優勢,與京津在產業轉移和產業承接方面加大協調力度,加快與首都經濟區的融合,建設成為科研優勢強勁、工業體系完整、特色產業明顯的首都圈新型衛星城。
(三)以沿海經濟隆起帶引領沿海城市帶的形成和發展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河北與其他沿海省市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沿海地區,而不是內陸。河北省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的定位應始終突出作為港口城市的發展方向,以港口為中心、港口城市為載體,實現港口、港城、工業區三者互動,完善沿海城鎮體系,促進臨港產業聚集和要素聚集,促進沿海經濟、社會、自然和諧發展。重點是以秦皇島港城、曹妃甸港城和黃驊港城等三大港城建設為核心,整合周邊縣城和工業開發區,帶動沿海城鎮體系的發展,以組團方式,將唐山、滄州建成京津冀濱海臨港重化工業產業帶節點城市,秦皇島建成京津冀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勝地、國家級能源輸出港和北方地區重要的山海口岸,最終促進沿海隆起帶的崛起。
(四)以石家莊為核心強力打造環省會城市群
石家莊不僅是河北的首位城市,而且是冀中南區域規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隨著京石高速鐵路、石太高速鐵路等多條客運專線、新的機場、新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省會“壹小時”交通圈幾乎遍及冀中南,石家莊已經具備迅速融入京津都市圈,引領冀中南城市群快速發展的區位優勢。發展重點應以流通貿易為核心,構築服務冀中南、立足河北、面向華北、輻射全國的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發展中心。從長遠看,交通倉儲、商貿物流是決定和影響環省會城市群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依托河北環京津城市群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難點及對策
(壹)京津冀都市圈的生態-經濟的統籌與協調
生態-經濟的統籌與協調是衡量區域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在河北與京津接壤的6個設區市的32個貧困縣、3798個貧困村等地區形成的“環京津貧困帶”,貧困人口達到272.6萬。而北京最為關註的生態保護、水資源養護卻都倚賴於這壹地區。可以說,京津冀都市圈要成為我國經濟最活躍的“第三極”,就必須妥善解決“環京津貧困帶”問題。
十七大報告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統籌解決環京津都市圈貧困和生態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在京津冀北地區建立壹個跨區域的,旨在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特殊示範區。建立生態經濟特殊示範區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生態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綜合運用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通過體制與機制創新、產業升級、城鎮改造、人口分布調整和人力資源優勢再造、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轉變,建立生態型的經濟和社會功能體系,形成區域壹體化的資源***享、合理開發、高效利用與保護機制,帶動整個環渤海區域在經濟、社會、生態諸方面的全面發展,使該都市圈內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間、城市與農村間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使該區域內各地區及其居民***享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成就;同時使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完好的保護與修復,***同分享生態利益並***同承擔生態治理責任,實現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
(二)重化工業對資源消耗的高度依賴與資源短缺的現狀存在矛盾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重化工業是長項。天津整個沿海100多公裏有很多重化工企業,河北以曹妃甸工業區和南堡大油田為龍頭的沿海經濟隆起帶是環渤海經濟圈最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由於環境汙染和自然災害,這壹區域水資源頻頻告急,資源與環境問題成為不可回避、不能繞行的瓶頸,因此,必須探索壹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科學發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無疑應作為理性的現實選擇和長期的區域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