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正確全面認識媒體
現代社會是壹個崇尚民主、註重個性和公***利益的社會,而媒體是社會公眾的代言人,黨政領導幹部必須轉變對待媒體的觀念和態度,提高對媒體的認識和了解,努力適應新形勢對於執政能力的要求。
1、新形勢下媒體不僅是信息傳播交流工具,更是影響社會輿論甚至改變事件發展和社會進程的力量,各級領導幹部對此要有高度認識。傳統的觀念壹般認為,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輿論宣傳的工具。新聞媒體所具有的這種功能,在當前雖然還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這樣的認識層面,顯然與時代發展是遠遠不相符的。當今形勢下,媒體不僅僅是信息傳播和交流的工具,它的另外壹個重要功能是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它所產生的強大輿論影響力,不少時候可以影響事件本身的發展方向,甚至可以影響社會的發展進程。較遠如2003年發生在廣東的大學生孫誌剛因沒有暫住證被當作流浪人員打死事件,經媒體深入持續報道,最後不僅廣東省甚至是全國都終結了對社會流浪人員的收容遣送政策,國家法律因此而修改;近期如2010年9月發生在江西宜黃縣的拆遷戶自焚事件,因媒體深度介入,最後當地政府不得不改變拆遷決策,地方黨政壹把手領導也因此而免職,據當地政府壹位官員在網上撰文反映,因這壹事件影響“宜黃的發展可能後退五年”;另外還有2010年發生的廣西煙草局長“網上日記”、河北“我爸是李剛”交通事故、江蘇海門市審計局長超標接待事件等,都因為媒體的持續追蹤報道,尤其是互聯網的介入,使得當事人無處可遁,最終改變了個人命運。
2、新聞媒體具有獨立的社會立場和觀點,對待媒體不能“非敵即友”或“非友即敵”,各級領導幹部對此要有理性科學態度。媒體肩負社會責任,代表社會公眾發聲,媒體的社會角色決定了他們具有自己獨立的社會立場和觀點,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當前有些地方領導幹部,對待媒體要麽敬如上賓,看到媒體記者來就非常客氣,有時甚至無原則地滿足個別不良媒體記者的要求,給不良人員以可乘之機,甚至由此造成“引狼入室”的局面;也有些領導幹部視媒體如洪水猛獸,用他們的話說是“防火防盜防記者”,媒體來采訪不管正面負面壹律敬而遠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這兩種態度都是不理智、不科學的。對待媒體,科學的態度是要跳出“非敵即友”或“非友即敵”的錯誤認識。媒體來正面宣傳我們的工作,我們要熱情接待,但要把握尺度,不要以為彼此熟悉了就可以稱兄道弟,須知媒體之間競爭激烈,媒體人也有良莠差別,為了媒體或個人利益,今天是兄弟明天就有可能反目相向;媒體來批評報道,切忌先入為主以為人家是成心來找茬或作對,而采取不理不問的“鴕鳥”對策,須知媒體記者做批評報道壹般都是有備而來,而且他們也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和考核要求,對於他們反映的問題,當事地方黨委、政府如果不正面回應,他們自會找別人來說,最後陷於被動的往往還是地方領導自己。
3、當今媒體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分,官方主流媒體與社會非主流媒體之別,各級領導幹部對此要有全面了解和認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媒體資訊業也越來越發達。過去人們形容機關幹部上班是“壹張報紙壹杯茶,晃晃悠悠過半天”,這裏反映的有機關幹部的作風問題,從中也能看到當時媒體資訊的嚴重短缺,機關幹部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能聽到廣播或看到電視就不錯了。可如今不要說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頻道多得數不清,打開電腦或手機,世界每個角落隨時發生的事,只要想去了解,都是舉手之間的事情。媒體發達了,信息以海量傳播,但基層領導幹部不能被這種現象搞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不管媒體資訊業如何發達,從它們的社會屬性來分析,基本可以劃分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這兩大類型。黨領導下的各類黨報、黨刊和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它們代表傳統媒體,在當今時代仍然占據主流傳媒地位,它們發布的信息比較權威,相對來說辦報辦刊辦臺方針也比較穩健。而各種都市類報紙、雜誌、行業性期刊,還有各類網站論壇、網絡視頻、手機短信、博客微博、QQ即時傳播工具等,這些屬於新興媒體,它們往往站在某個社會群體的立場,甚至僅僅代表某個特定個體的利益訴求,發布的信息相對比較快捷、深入、持續,有時也顯得比較激進甚至有些偏差。當然,隨著媒體資訊業的發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相互競爭的基礎上,相互利用、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趨勢在加快,它們之間的界線劃分也越來越模糊。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應對媒體,對媒體的這些社會屬性和發展特性都必須要有深刻全面的認識。
二、善待善用善管媒體
媒體作為壹種社會公***資源,用得好可以助我們壹臂之力,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良好外部動因;用得不好會破壞壹個地方的外部形象,給地方黨委、政府工作帶來長期負面影響。所謂“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壹些地方的黨政領導幹部對此已有深刻體會。因此,在善待媒體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懂得如何善用善管媒體。
1、做好新聞策劃,主動引導輿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媒體要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提供的新聞宣傳素材,而且在新聞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下,黨委、政府的工作始終是媒體最重要的新聞來源之壹。因此,媒體與政府之間最好的關系,應該是良性互動、各取所需的關系。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充分把握時機、珍惜資源,積極做好年度宣傳方案和不同時期的新聞宣傳主題策劃,及時公布重大議程,主動設置新聞議題,為媒體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素材,主動引導輿論宣傳。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媒體吹風會、記者座談會和組織媒體采風活動等形式,向媒體和記者發布各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介紹工作經驗和成就亮點,通過加大正面輿論宣傳,有效減少或杜絕負面輿論報道,為地方黨委、政府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如我縣近年來重點將生態文明、特色產業、循環經濟、文化旅遊、社會民生等工作亮點作為對外宣傳的議題,主動引導縣內外媒體加強正面宣傳,從而大大提升了寧海知名度和美譽度。
2、做好采訪接待,科學應對媒體。除了主動加強新聞策劃、強化輿論引導之外,接待新聞媒體的日常采訪也是各地黨政領導的壹項重要工作,是體現和提升領導能力的剛性要求。接到媒體采訪要求,作為黨政領導幹部,不管手頭工作有多忙,壹般情況下都不要輕易拒絕。要充分認識到,媒體宣傳在某種時候也是壹種生產力,工作做得好通過媒體宣傳可以更好地推廣,工作存在不足通過輿論監督也可以促進問題更好解決。接待媒體采訪,不僅需要有熱情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對於媒體的需求要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壹般來說,媒體在采訪黨政領導幹部時,不僅要求其對所在地方或部門的基本情況要熟悉了解,在介紹業務工作時能把握關鍵、突出重點,而且壹旦接受媒體采訪,特別是接受廣播電視類媒體采訪,語言表達最好能夠簡潔清晰,形象舉止親和大方。這些都要求各級領導幹部通過不斷地學習鍛煉,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不斷積累經驗。當然,遇有特殊情況確實不便接待媒體采訪的,也要及時說明情況、解釋原因,盡量減少讓媒體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更不能生硬拒絕給媒體留下不良印象。
3、支持媒體工作,保持良好溝通。在平時工作中,即便是媒體沒有采訪要求,作為黨政領導幹部也要註意與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保持必要的聯系溝通,對新聞媒體的發展和媒體記者的工作要表示關心支持,必要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媒體保持良好的聯系溝通,不僅可以讓媒體隨時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方便以後繼續合作加強宣傳,而且在關鍵時候特別是危機時刻,友好的媒體可以作為地方黨委、政府或部門的代言人,幫助我們與社會公眾更好地溝通,減少外界的不良幹擾和障礙。另外,通過與媒體的良性互動,也可以有效增進和提升黨委、政府的公眾形象,使我們的政策措施得到更多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如廣東省,近年來在省委書記汪洋等人的帶動下,不僅與省內媒體保持了良好的互動合作關系,而且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媒體,對廣東省的宣傳報道也以正面褒獎居多,廣東省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開放大氣形象得到進壹步強化提升。
4、提高宣傳意識,加強隊伍建設。宣傳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思想意識問題解決不好,壹切工作都難以順利有效開展。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在謀劃部署重大工作時,要始終強化宣傳意識,同步甚至超前做好宣傳方案,切實做到宣傳與工作壹起研究、壹起布置、壹起組織、壹起實施,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壹切媒體宣傳資源,為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當然,要做好宣傳工作不能僅僅依賴新聞媒體和宣傳部門,各級各部門也要強化宣傳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壹支熟悉宣傳工作規律、拉得出來、幹得出色的宣傳人才隊伍,特別是對代表部門形象的新聞發言人和其他具體從事宣傳業務的同誌,更要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他們通過實踐工作鍛煉能力、提升水平。總之,具備良好的宣傳意識,建立壹支精幹的宣傳隊伍,通過熟練掌握和運用新聞規律,加強對各類新聞媒體(特別是新興網絡媒體)的管理和引導,將會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堅實有力的思想保障,為促進地方穩定、推動社會發展凝聚強大的動力。
三、科學應對輿論危機
在當前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時期,各地發展建設都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有些處置不當就會形成危機事件。在危機事件中科學應對媒體,通過媒體有效引導社會輿論,是處置危機、化解危機的重要關鍵環節,與平常工作相比,這更考驗著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綜合應變能力。
1、快講事實、主動回應,防止不實信息或謠言傳播。當危機事件發生後,當事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反應遲鈍、沈默不語必然會導致危機加劇,接下來各類不實信息甚至是惡意謠言就會滿天飛,不僅給黨委、政府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嚴重的甚至影響到社會秩序的穩定。2003年我國發生的“非典”事件,國家衛生部和北京市因信息發布不及時、不透明、不準確,相關領導被追究責任而免職,這都是我們需要時刻牢記的深刻教訓。
危機當頭,比事件處置本身更至關重要的是要保持信息的高效暢通透明,當事地方黨政領導必須在第壹時間派出發言人,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眾發布新聞信息、講清事實,主動回應社會公眾的質疑,認真澄清不實傳言,對發布虛假信息惡意造謠中傷的,采取必要的防範打擊措施。當然,在要求快速及時的同時,黨政部門發布的新聞信息還必須準確、全面,不能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更不能信口開河、隨意亂說。
杭州市2009年發生的“欺死馬(70碼)”事件,在處置過程中,因交警部門在發布新聞時未準確了解事故發生的車速而倉促發言,從而引發新的輿論危機;另外還有2010年6月21日,江西撫河幹流唱凱堤發生決口,當晚央視現場連線采訪江西防總辦公室,該辦相關負責人卻不厭其煩地羅列江西省和國家防總等領導的壹系列“重要指示”,而對媒體和公眾十分關心的汛情災情和受災群眾轉移情況等未予回應,被央視主持人兩次打斷,而後又引發媒體及網上壹片批評。這些都是我們基層黨政領導幹部需要深刻反思和借鑒的現實生動教材。
2、及時跟進、不斷更新,有效擠壓負面信息傳播空間。危機事件的發生和處置過程,往往都會處於媒體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註之下,在初步的事實了解清楚之後,媒體會需要更多的東西來報道,社會公眾也會提出更多更深入的“知情權”要求。當事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以為“事情已經說過,說清了”就可以高枕無憂,須知媒體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在社會公眾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吸引公眾眼球,部分媒體記者可以做到“無孔不入”,更惡劣的甚至不惜捕風捉影、捏造事端。因此,在危機事件處置過程中,當事地方黨委、政府必須要對事件發展和處置工作最新情況及時跟進發布,不斷更新豐富信息內容,引導媒體客觀公正全面報道,從而牢牢掌控局勢、穩定局面。這方面的教訓也有很多,如近期發生在樂清市蒲岐鎮寨橋村的壹起工程車壓死“上訪人士”事件,雖然當地交警部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相關信息情況進行了通報,對媒體的問題也進行了回應,但媒體和網上還是形成持續熱議,甚至出現“謀殺”的質疑聲音不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當地政府新聞發布不夠及時,對問題的回應缺乏足夠的說服力,還有發布的信息內容透明度不夠,給各種負面信息和猜測謠言留下了傳播空間。
3、突出重點、解決問題,樹立黨委、政府務實高效形象。危機事件的發生,除了少部分是偶然或外在不可抗拒因素引起之外,如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多數事件的發生有其背後存在的人為主觀原因。因此,在事件處置過程中,媒體和社會公眾不僅會關註事件本身的情況,更會深挖事件“背後隱藏的故事”,以及政府部門在事件面前的態度、事後如何解決問題等等。為此,地方基層黨政領導幹部在危機事件處置過程中,對於事件發生的原因必須要有深刻全面的認識,但在應對媒體時要“多講事實、慎講原因”。如果媒體對事件發生的原因已然提出疑問,則必須及時回應、客觀分析,並著重引導媒體將報道重點向事件處置和問題的解決方向轉變。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例子,如2010年我縣出現“日日會”倒會的苗頭,並有可能釀成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縣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積極采取教育、防範和打擊等措施的同時,不斷強化宣傳引導,主動向媒體通報工作情況及社會各界群眾的反響等,使得這壹苗頭性事件逐漸平息化解,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強化了我縣黨政部門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