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末如何釣魚

春末如何釣魚

春釣的特點“三個三”

在水庫春釣,對遼寧中部地區來說,時間較短,只有40天左右,但卻具有鮮明的特點。

壹、選擇釣位的特點“三找”

即找水庫上遊、找庫邊淺水區、找水草旁。在大中型水庫中,如水庫的河通常有幾條住河道和數十條季節性小溪河組成。這些河水源源不斷地流近水庫,同時帶來入魚類也吃的微生物和腐殖質。以及充足的氧氣。每當春季來臨時先是小魚,後是大魚,成群結隊,從冰涼的深水區遊向溫暖的淺水區,遊向上遊,調節體溫,適應新生活。大批成魚則尋找水草,因為水草不僅提供較多的食物,而且提供交尾、產卵的安全、隱蔽和溫暖的場所。所以,春季的釣位在水庫的上遊、淺水區和水草旁是最佳選擇。

二、釣具組合的特點“三小”

即用細線、小鉤和掛小餌。春季是魚類從越冬期轉為生長期過渡性季節。此時,魚體仍僵硬,遊速慢嘴張的小,咬鉤輕,掙脫力弱。所以,春釣用的漁線魚鉤比夏秋時要細要小掛的餌料也要小。通常掛綠豆大小的小面餌或蛆、小紅蟲、小蚯蚓等。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提高咬鉤的靈敏度和上魚率。

值得註意的是,在水庫春釣有時出現大魚上鉤的情況,這就要求釣魚人從實際出發,在魚鉤的組合上,中小鉤子搭配,合理組合,力求不失。

三、釣魚動作的特點“三輕”

即拋竿、提竿要輕,岸邊輕(靜)。春季之魚是在深水區安靜地渡過了漫長的冬季之後遊到淺水區的。它們仍習慣於安靜,懼怕外界的驚擾。如果春釣是拋竿、提竿動作過大、過猛、過急和岸上有嘈雜聲時,魚就驚慌逃散,經過釣魚效果。解決的辦法是:首先釣魚時岸上保持肅靜。其次用海竿釣時多用串鉤,若用集團鉤時面餌要小,盡量減少拋餌入水時的響動;用手竿時不要采用甩大鞭式,而采取雙手配合,使鉤餌輕輕落入水中。由於春天魚咬鉤輕,所以提竿動作不論是海竿還是手竿,只用手腕力向上輕抖動,然後慢速提上即可。

春釣自然水域選點打窩

壹、選點打窩?

在我國民間早已流傳的諺語中常說“春釣灘”。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隨著氣溫緩慢回升,水中生物也日趨活躍。春風習習,楊柳飄絮,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垂釣,必有好的收獲。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在這個季節選點打窩很重要。應盡量在那些水生植物開始發芽處做窩較為理想,因為這裏是很多魚類喜歡在此“成住”處,也是魚類繁育後代的依懶物。但做窩前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看這裏是否有魚可釣。如水清澈見底就無魚可釣;如清中帶濁,說明此處有浮遊生物和魚類在活動就可以施釣,然後用鉤線試壹下深淺。釣灘不是說越淺越好,壹般河流靠近岸50~100厘米左右深度較好,當然還要因河而易,因地制宜。?

2.打窩前壹定要知道窩底有無雜物和水草,用鉤線上下、左右、前後反復提拉幾下。如有水草雜物,可用“小錨”(漁具店和地攤有售)多拉幾次即可。總之,絕不能將餌料撒在草上到不了窩底。打窩時最好用“打窩器”,避免手拋投不準和魚類受驚嚇而影響釣獲。?

二、垂釣?

春天在自然水域主要以釣鯽魚為主。特別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鯽魚個體小,嘴也不大,膽小食餌謹慎,警惕性非常之高,所以垂釣時宜用小鉤、細線,細線靈敏度高。壹般宜用直徑0.12~0.20毫米的線。在竿、線組合上應以長竿短線為宜,這樣不但提竿快,命中率也高。如在草洞內垂釣,若有魚咬鉤提竿要迅速,盡量別讓魚往草裏逃。壹旦魚鉆到草裏,也不要急著往外拽,應將竿線稍帶緊,讓魚自己出來即可。

春季早春的垂釣要領

漫長的寒冬,對於癡愛垂釣活動的釣友,特別是北方的釣友們來說,幾個月不能垂綸,簡直就是壹種殘酷的折磨,不過,如果方法得當,能掌握好早春釣魚的技巧,天寒地凍也是可以垂釣的。下面就淺談壹下冬季早春的垂釣要領,以供廣大釣友參考試用。

壹、釣位的選擇

釣位的選擇在冬季的釣魚活動中可以說是至關緊要的。冬季的氣溫下降寒冷異常,魚兒大部分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基本上不活動或很少活動,大多尋找深水處和有障礙物以及有水草等雜物的地點避寒越冬,所以,冬季釣魚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是能否找到魚兒棲身的位置,釣友們常說的“夏季魚找人,冬季人找魚”就是對此而言。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本人同釣友陳輝、王瑞剛壹起在東平湖東岸壹條通湖的野河垂釣,當天的天氣晴好,氣溫零下八度至六度,釣點的水深大致在兩米左右。我選擇的釣點下面很幹凈,調標找底非常順利,表面上看是壹很好的釣點。陳輝把釣位選在壹片有幾根木樁的前面,沒用多長時間也調好了釣組。惟獨王瑞剛選的釣位,表面上看很幹凈,可就是怎麽也調不好浮標,壹會高了,壹會又看不見浮標了,還不斷地掛起壹些小樹枝和爛蘆葦等雜物,氣得王瑞剛直想罵娘。不曾想我和陳輝的窩子裏還沒壹點動靜,王瑞剛在帶著蚯蚓餌鉤不斷調標時竟然釣上壹條半斤多的大鯽魚來,而且此後每隔壹段時間就能釣上壹條大鯽魚,高興得王瑞剛嘴都快裂到耳朵根了,可我壹直到結束時,就只釣得壹條二兩左右的小鯽魚,陳輝的情況稍好,釣了五條大小不等的鯽魚,王瑞剛卻壹***釣了十七條大鯽魚,有七八斤重,而我們的三人的釣位間隔最多不超過十米,由此可見釣位的選擇在冬季釣魚活動中是多麽重要。所以冬釣的釣友壹定要切記此點,盡量把釣位選在水位較深的有蒲草和蘆葦叢的地點,也可選在水位較深的有障礙物、木樁、船舶、橋墩以及水下有雜物的地方, 這些地方都是魚兒最愛躲藏避寒的地點,選擇這樣的釣位決不會讓妳空手而歸,只有找到了魚才能釣到魚,才能有所收獲,不然什麽樣的努力都是白費勁,如果還想象夏秋季節壹樣,靠誘餌把魚引誘過來,效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二、餌料的選用

冬季垂釣僅次於釣位選擇的因素就是餌料的選用。冬季的魚兒由於寒冷致使新陳代謝減慢,活動量減少,攝食的欲望很低。在找到魚兒棲身的位置以後,如何讓魚開口攝食就成了冬季垂釣活動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大問題。

冬季的魚兒攝食欲望低但不等於不攝食,除壹些完全休眠的魚之外,象鯽魚、鯉魚等壹些魚類還是要進食的,不過對食物有著很強的選擇性,它們只對壹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營養的食物感興趣,所以我們就要盡量從這方面著手,原則上要掌握腥、鮮、活、香,充分調動魚兒的攝食欲望,令其開口吃餌。二00七年十二月九日,我和釣友紅鯉魚、專釣大魚、陳輝等壹起在湖灣村垂釣。我開好餌料,大家壹起使用,主要以腥香為主,添加了少量的麝香米。開始我們都不上魚,但能明顯感覺到窩裏有魚,就是不上鉤,後來陳輝開始不斷上魚,我觀察詢問後才知道,陳輝換上了小紅蚯蚓作釣餌,等我們都換上蚯蚓餌後也開始上魚,事實證明,濃腥加上麝香味道對魚還是有較強的誘惑力的,但當天沒能讓魚開口。不過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我0六年的第二次冬釣,也就是垂釣湖灣村的第二天,我們在壹個大窯坑垂釣,當天蚯蚓餌卻沒起效果,反倒是腥香加麝香的餌料更對路,魚獲很好,我釣獲的最大的鯽魚壹斤七兩(詳情見本人的作品《我的冬釣之旅》),所以我們廣大釣友需要在垂釣活動中靈活掌握才行。總之,冬釣用餌壹定要把握腥、鮮、活、香的原則,當然,還有壹些魚餌廠家特意生產的壹些針對冬季釣魚的添加劑也非常好用,釣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即可,在此不再做介紹。

三、釣組的搭配

釣組的搭配在冬季垂釣活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冬季的魚兒活動量減少,攝食欲望降低,吃口壹般都是很小的,決不會再出現夏秋季節裏的標相,所以我們需要努力解決好釣組的靈敏度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臺釣釣法相比於傳統釣法在靈敏度、標相等方面的優勢就顯露無遺了。我們可選用臺釣釣組,但標、墜、鉤壹定要小,線壹定要細,不然會影響靈敏度,主線1-0.8號即可,子線0.3-0.5即可,伊勢尼1-3號的鉤就行,標適宜選用瘦長身的1號小浮標,這樣的釣組調好後靈敏度是很高的,子線的長度也不可過大,控制在5厘米左右就行,否則也會影響靈敏度。不過臺釣也有它的局限性,特別是在野釣的場合裏,比如在蒲草和蘆葦叢中,而水底又有雜草或沈積物的地方,或是水下障礙物較多的地點,臺釣雙鉤容易掛鉤,不好找底等缺點就暴露出來了,而蒲草和蘆葦叢中等這些地方又恰恰是天氣變冷後魚兒最愛躲藏避寒的地方,所謂的冬釣草就是對此而言。我的做法是:在幹凈的水域用臺釣的雙鉤組合,在雜物相對較多的地方就去掉壹根子線,用單鉤垂釣,效果相當理想。

四、具體的釣法

冬季垂釣的釣法和夏秋季節的垂釣方法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需要註意的是冬季垂釣不能象夏秋季節壹樣死等,壹定要經常的引逗,間隔幾分鐘沒動靜就要輕輕地提竿引逗壹下,把餌鉤挪動壹下位置,主動地尋找魚的所在,因為冬天的魚兒不大愛活動,需要我們主動把餌鉤送到嘴邊才更容易上鉤,不過提動的幅度千萬不能過大,否則會適得其反。冬天魚兒吃鉤的標相也非常獨特,不但輕微而且緩慢,所以我們冬釣千萬不能著急,壹定要穩住心神,盡量晚壹點提竿,充分把握好提竿的時機,才能減少跑魚的幾率,穩獲勝利。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考慮再三,遲遲不敢下筆,原因是怕有寫的不對的地方誤導釣友,畢竟冬釣是壹個很少有人涉及的話題,而且南北的差異又很大,壹旦出現偏差,很有可能引來釣友們的誤解,但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決定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希望能給愛好冬釣的朋友們壹些微小的幫助,所以到現在寒冬過半才算寫完,還好這篇文章裏的東西基本上在早春的時候也是能用的。

春釣淺灘收獲多

鳥語花香的春天,垂釣愛好者迎來了甩釣的大好時光。春天空氣清新,垂釣愛好者熟悉了以下春釣淺灘的規律,壹定能獲得春釣的效果和樂趣。

壹、春天魚兒的活動蹤跡。春天,魚兒隨氣溫的逐步回升,開始了壹年新的生活。“春釣淺”是釣友們的***識。淺灘有兩種:壹是野生塘,嫩綠的水草先從淺灘長出。因淺灘在陽光照射下,水溫上升很快,水草易於生長,而水草又是浮遊生物的食源和載體,也是魚兒愛去光顧覓食的去處。另壹種是放養魚池,水體內終年無草,但也存在深淺之別。陽光好的天氣,魚兒喜奔溫暖的淺灘,故釣其淺水部位,仍不失為上策。

二、春釣漁具的選用。春天在野塘中垂釣的對象,以鯽魚等小型魚為主,草魚、鯉魚壹般很少咬鉤。因此,春天仍以靈敏度高的小鉤(3-5號鉤)、細淺(直徑0.16-0.20毫米)、小漂、輕墜為佳;但在養殖塘內,草魚、鯉魚等大型魚仍容易上鉤,宜選用2-3號強力線。垂釣是綜合性運動,要隨機應變,靈活施釣。既要因塘因魚而異,又要結合風向、氣溫和水質等多種因素,才能旗開得勝。

三、春釣對天氣的選擇。春釣淺灘,對天氣也有壹定的要求。初春,還帶有幾分寒意,剛越冬的魚兒,還有幾分冬日避寒的習性。所以,初春垂釣與冬末有些相近,選擇天氣應按照冬釣的基本要求,釣晴不釣陰;風力最好在4級以下。等到清明以後,春光明媚,天氣轉暖,在此季節垂釣,對天氣則無須嚴格要求了。

四、為了提高垂釣效果,春釣以肥水、小水面為最佳。野生塘水雖不肥,但可以選擇有水草覆蓋的塘面。釣位應選擇背風、向陽面。釣法為:無水草的大水域,應選擇池塘兩頭或塘角處;有水草的塘面應依照“稀釣密、密釣稀”的原則,即水草稠密處釣稀疏處,水草稀疏處釣其稠密處;養魚塘,在塘主餵餌處最好。

水庫釣春鯽出魚有規律

春季氣候有兩大特點:壹是初春氣溫反復性大,二是仲春後升溫很快。釣無定位的感覺更明顯。但在我們這裏的大石橋水庫、鐵佛寺水庫等幾座水庫春釣最多的是鯽魚,多年來出魚情況卻呈壹定的規律性。了解這些規律,對春釣水庫選位會有所幫助。據筆者觀察這些規律大致有:

壹、先小庫後大庫。根據自己多年來春釣水庫的實踐,發現幾座主要水庫釣場出魚有先後之分。最低氣溫在-5~5℃間反復,最高氣溫在12℃以下反復時,中型水庫大石橋水庫下遊的兩個庫汊、鐵佛寺水庫下遊的三個庫汊先上魚,其它水庫沒什麽動靜。當最低氣溫穩定在6℃以上,最高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大型水庫鮎魚山水庫的上遊入水河道汊子也開始上魚。

為什麽每年大石橋與鐵佛寺兩座中型水庫倒先開鉤?較普遍的看法,它們的深水區域邊都有相對獨立、開闊的淺水區:在寒暖不定的初春,那裏升溫快,魚兒可以方便地暖出寒歸。

二、先上後下。單就壹個水庫而言,除了大石橋水庫與鐵佛寺水庫不同外,其它的水庫,集中出魚的釣區幾乎都是先出現在上遊,然後逐漸移到中遊來,在中遊會有壹個短暫的穩定期,當中遊也釣不到魚時,春釣即告結束了。

從壹個庫汊看,如果把春季的好釣位制作成壹個平面圖並且標上時間的話,那麽通常開始出魚的釣點在最上方,之後幾乎每天都在下移,直到這個庫汊釣不到魚。這壹情形,如果天氣穩定升溫時看得尤為明顯。今年3月上旬起,20多天來,氣溫上升,反復不大。七裏沖水庫被稱之為最好的“冠軍”釣位下移了百余米,清塘坳水庫的“冠軍”釣位下移了500多米。

三、先淺後深。無論哪座水庫,壹般春釣最開始都是從較淺的水面起步的。這個淺,因水庫不同而有差異。有的可能淺到壹米以內,有的則必須在1米甚至於更深以上的水區。大石橋與鐵佛寺,最初的開口釣點,手竿不過1米深。在七裏沖與清塘坳水庫打串鉤,岸邊數米遠的地方幾乎可以看到底。但是隨著升溫,淺水區很快就魚獲不佳,手竿釣2~3米的水深,投竿釣4米左右的水深,反而效果可能更好壹些。這種情形去年春在蓮花山二庫也非常明顯。那個庫上下不過500米長,西水東流,河道在南側,北面原來是梯田坡地,最開始上魚的釣位是最西頭上方最淺的地方,同時南側的釣位普遍比北側好,串鉤打在南側,但是那些地方好景不過幾天,只要南側見到魚後,很快就取北側而代之,這條邊2~3米深的地段成了釣竿集結地。

四、先遠後近。與深淺的規律相對應,有個釣近釣遠的問題。過去未用串鉤釣春鯽之前,作開竿釣的那些日子,釣友們都在競相拋鉤遠釣,誰的竿長誰占優勢。等到氣溫回升,最低溫度到12℃左右時,魚開始靠邊,遠釣已經沒什麽意義。近兩年用串鉤釣春鯽,更容易說明問題,串鉤釣法把各個水庫冬去春來開鉤釣鯽魚的時間分別提前了壹周到十天呢!但是手竿壹旦上魚後,串鉤上魚率就會壹天不如壹天。

為什麽會這樣?猜測是初春食物很少,魚兒只是為了趨溫而到上遊來,但是為了安全與邊兒的水溫變化過快,魚兒不願意遊到近岸來,到了溫度上升,菌草萌生、蟲蝦活躍時,魚兒就會競相到近岸覓食。

五、先大後小。因為食少,熬過壹個冬天又多懷有魚籽的魚兒,正是需要攝入食物的時候,所以對送到嘴邊的食物沒有不食的道理。這壹點在用串鉤與長竿釣時,感覺最明顯,投鉤下去即上魚的情況常見,而且鬧嘴的少,大個體的鯽魚多。可是釣著釣著,水愈釣愈深,愈釣愈近,魚也愈釣愈小,大鯽好像在有了多種食物的選擇時,恢復了“理智”,愈來愈不容易“上當”。

六、先葷後素。春釣鯽魚,開始時,用蚯蚓作餌比用素餌效果好得多,特別是用有活力的大中號的蚯蚓。隨著天氣轉暖,短竿也能上魚時,用素餌與用蚯蚓效果上沒有什麽差別了。再後來,鬧嘴的小魚增多,蚯蚓存不住鉤,素餌反而中魚率更高壹些。

初春也夜釣

很多人認為初春不能夜釣,本人因工作關系近來白天是很少能釣魚.3月29日下班後去辛安河看看,到了已經是17點30分多了.在南邊的壹個橋墩下有壹個平臺,有人還在釣鯽魚.我看了壹會就有點心急了.因漁具壹直在車上就等他們到處釣位也好過過隱.就開始做好了準備工作.開了壹團餌,等到出釣位已經是大黑了.自己又不甘心就加了夜光棒開始夜釣.沒想到效果也很好!雖然風很大鯽魚那穩穩的吃口表現的很穩,壹條條的上魚雙掛也不少.請白天沒時間的魚迷不妨也試試!祝妳好運呀!!別忘了多穿點衣服呀!

春釣:如何選擇釣窩

1、依據岸形情況選擇釣窩

垂釣經驗告訴我們,適宜做釣窩的岸形壹般有庫、湖、河、溪等四灣的淺灘處。因此,在這些地方選釣窩應選在淺灘低窪處,凹凸不平處、溝坎處或陡坎坡下地形復雜處。在這些地方施釣定會有所獲。

2、依據障礙物情況選擇釣窩

如橋墩、閘門、樹樁以及滯留雜物等附近淺水處,這些地方常是魚棲息場所,是由魚的生活習性決定的。

3、依據魚種情況選擇釣窩

不同的魚種,喜好不同的底質。如釣鯽、鯉等魚,釣窩選在淤泥底質為宜。

4、依據時季選擇釣窩

春釣,特別是初春釣,淺灘水溫在早晚偏低,魚難以適應水溫,不宜選釣窩。只有當出現適宜水溫時,才有利於選釣窩。因此,春釣時間是以“釣中間,不釣兩頭”為宜。

春釣鯽魚四絕招

壹、釣具組合

? ①釣竿以5.4米以內超硬調竿為宜。釣線用直徑為0.2毫米的超強線,釣線太細在纏住水草時容易斷線。釣線的長短,以4.5米竿為例,最長不宜超過2.5米,以便迅速提魚出草窩。

?②釣鉤用伊勢尼2~4號,不可太大,鉤條要細,以利中魚。釣時宜用單鉤,因為用雙鉤,在釣上大鯽魚後,另壹只鉤容易掛在水草上,從而出現跑魚斷線的情況。調漂時,空鉤半水漂尾外露2~3目,掛餌後把漂定在鉤剛碰底,漂尖露出水面1目為宜。

二、釣點選擇

? 春季,在野河、水庫中垂釣時,釣點應選在河彎處的洄水灣、河段的凸凹處,寬河面的緩水區水草多的地方。水庫選在長有茂密水草,向陽、避風的地方,水深以0.6~1.5米為宜。春季,鯽魚經過漫長的冬眠後,急需補充能量,故而晝夜覓食。此時,鯽魚多在水草叢生,曰光照暖的淺水區,而且多為大鯽魚。選好釣點後,可用割草器或大號錨鉤在距岸4~6米處打壹個30~50厘米的亮膛。壹般打2~3個,可以輪流垂釣,如果水草稀少,可選壹處相對稠密的地方,距水草30厘米處做窩。

三、誘餌和釣餌

? 1.在野河、水庫垂釣時,誘餌應以小顆粒餌為佳,這裏我為大家介紹壹種引誘鯽魚的佳餌。在垂釣前二三天,將1000克左右的玉米糝加100克左右的水,在鍋中蒸,大約10分鐘,取出後加入少量的白酒、香油、白糖,攪拌均勻,以手能使之捏成團為佳。然後用塑料袋密封,放置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待用。此餌色、香、味俱全,對鯽魚有特效。

? 每個窩點撒誘餌的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根據這幾年我野外垂釣的經驗,大體總結如下:在小水面如舊河道,絕頭溝垂釣時可采用“多頓少餐”即每次誘餌少撒,經常補窩;在大水面如水庫中則應采用“少頓多餐”,也就是每次多撒誘餌,壹天兩次即可。

? 2.釣餌:以紅蚯蚓為最佳。在小雜魚鬧鉤特別兇的情況下,可采用商品餌或自制面餌,但應加入少量的魚粉。出釣前,可以用動物血或水果加香油餵養蚯蚓。前者可增加蚯蚓的腥膻,後者可增加香甜味,有利於提高上魚率。蚯蚓以火柴梗大小為宜,鉤上的蚯蚓壹定要鮮活。

四、提竿方法 ?

釣草時,提竿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正確的提竿方法是,先舉竿70~90度角將魚鉤住,然後再舉竿100~150度角將魚提上岸。此法能充分發揮竿的彈力和臂力負荷,比較省力。同時魚也是垂直從草窩裏提出水面,不容易掛住水草。若釣到250克以上的鯽魚時,壹定要沈住氣,利用竿的彈力和魚周旋,盡量不要使魚進入水草叢中,如果魚進入水草叢中,此時不要慌,不能將漁線放松,應使其保持壹定的拉力,慢慢把魚從水草中牽引出來。 ?

此法最適於在3~5月份,天氣晴朗、無風、氣溫較高時,在舊河道、絕頭溝、水庫等水草叢生,水底腐殖質多的水域使用。

  • 上一篇:文言文文化傳承與理解
  • 下一篇:有哪些值得驕傲的國貨品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