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農業:
原始社會
石刀、石斧
刀耕火種
水稻、粟
商周
耒耜和石鋤、石犁(少量青銅農具)
開溝排水、除草培土、漚制肥料、治蟲滅害
粟、稻、黍、稷、麥、桑、麻
傳統農業:
1、生產工具:
戰國
鐵犁
沒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壟,構造比較簡單
西漢
耦犁
二牛三人、壹牛二人
耬車
播種工具,將開溝和播種結合在壹起
隋唐
曲轅犁
可以調節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
2、耕作技術:壟作法----代田法、壹年壹熟---耕耙耱技術、耕耙技術
3、水利灌溉:都江堰
------
-漕渠、白渠、龍首渠------翻車------筒車-----高轉筒車-----風力水車
4、生產方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商周
集體勞作
土地國有
工具簡陋、生產力水平低下
有利於提高工效
春秋戰國
小農經濟
封建土地私有制
鐵農具和牛耕逐漸推廣
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發展緩慢因為中國農業的特點:
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耕作技術:精耕細作
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分散性: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
封閉性: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
兩段史料:
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開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術也隨之出現,並首先在黃河中下遊地區實行起來,……秦漢以來,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還創造了犁壁,從而更有利於深耕和碎土。……唐帝國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貢獻,這就是曲轅犁(又稱江東犁)的出現。它操作起來較為靈活方便,因而特別適於土質粘重、田塊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這對江南地區農耕經濟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明清時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過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時期先進生產力的江東犁,到明清時已被鐵搭所取代。這倒不是因為鐵搭有如何的先進性,根本的原因在於鐵搭用人,而江東犁用牛。《天工開物·乃粒·稻工》記載“吳郡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蓄牛力。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