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能寫出好作文的人壹定是不差的,要學會發散思維來寫作,作文更看作者的內心感悟,以下是我輯整理的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
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1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清明節、春節、中秋節等等,其中春節最為隆重。這是個家家團圓的日子,人們走親訪友,相互祝福。春節前家家要準備好豐盛的年貨,所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忙得不亦樂乎!
寒假沒過幾天,我跟奶奶回豐惠老家,因為奶奶要準備過春節的年貨去了,我也期盼著幫她壹起準備。
這天,奶奶說要做八寶飯和蛋餃了,這是奶奶每年必備的年貨,也是她的拿手菜,我興高采烈地和她壹起忙活開了。做八寶飯的材料有很多:桂圓肉、蓮子、豆沙、橘餅、棗子、糯米、板粟……因為原料多,八寶飯也因此而得名。開始做八寶飯了,我們拿來壹只碗,在上面塗上壹層豬油並灑上白糖,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放在豬油和白糖的上面,再在糯米上塗壹些豆沙,最後把桂圓、蓮子、棗子等其它材料均勻地撒在最上面的那層。最後的工藝是放到鍋裏把它蒸熟。這樣,壹碗香噴噴的八寶飯大功告成了。
做好八寶飯,我和奶奶又開始做蛋餃了。做蛋餃的準備工作是先要把蛋打好,把肉剁碎並放好調料。等油鍋好了,奶奶用勺子舀了壹勺打好的蛋,放進油鍋裏均勻撒開形成蛋餅,接著用筷子取了壹些肉放入撒開的蛋餅上,再用蛋餅包住肉,做成了餃子的形狀,等蛋餃熟了取出,這樣壹個蛋餃做成了。奶奶讓我也試試,於是我小心翼翼地舀了壹勺打好的蛋,照奶奶的方法開始做了,可怎麽也包不住肉,做不出餃子的形狀。這時,奶奶告訴我,要盡量把蛋餅做得大些、均勻些,包肉的時機要掌握好,我再試了幾次,邊做邊琢磨,終於成功了。沒想到看似簡單的事情做起來並不容易,每件事都要用心和動腦筋去做。
我喜歡過春節,喜歡春節歡慶的氣氛和濃濃的年味。
篇2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壹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壹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壹兩口,我們稱之為“開口糕”。
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壹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著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壹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為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壹件事。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為“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托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
吃湯圓則預示著新壹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壹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著,聽媽媽說這是為了給竈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壹年裏竈臺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裏須留下壹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余”。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為“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竈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壹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麽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2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壹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壹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壹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壹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壹家的福壽康寧,壹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壹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壹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篇2
春節是我國壹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壹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壹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壓歲錢有兩種,壹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壹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系著壹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壹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壹習俗起於宋代,在明朝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壹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有的人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31月17日,我們壹家人去老竹鎮沙溪村參加“蓮都區農家樂春節風俗體驗活動”,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過年的氛圍。
壹到沙溪村,看到路旁彩旗飄飄,人頭攢動,把小路擠得水泄不通。人們拎著年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好壹派過年的景象!忽然,壹股香氣撲鼻而來,循著香味走去,我們來到了做米糖的體驗地點。只見師傅將糖油倒進鍋中煮沸,再將炸好的脆米倒入鍋中攪拌,之後將這些脆米放入壹個模具中壓平,用刀切成壹塊塊,讓風將其晾幹,甜甜的米糖便做好了。
沿著鄉村小道繼續向前,又看見炸番薯片的地點,我們自然也壹飽了口福。接著,我們來到了包粽子的場地。已有很多人在那兒包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粽皮,開始時對粽皮束手無策,後來經過壹位大娘的指導,終於學會了這門技術。我先把它折成錐形,再往裏面放糯米、鹹菜和豬肉,然後將粽皮包嚴實了,最後用棕櫚繩綁住,就大功告成了。
這次活動還有許許多多的體驗項目,如打麻糍、炊糖糕、炸爆米花……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還是磨豆漿了。走近磨豆漿的體驗場地,只見壹群小朋友圍著壹個石磨議論紛紛。我好奇地走過去,原來是農家磨豆漿用的石磨。我上前抓住木頭長柄,用盡全身力氣向前推,石磨還是紋絲不動。我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我的力氣還不夠大?我正納悶著,壹旁的爸爸向我講解推石磨的要領。首先抓住長柄,向逆時針方向推動,推到超過二分之壹圈時,身子向後仰,將長柄使勁往後拉,石磨就壹圈壹圈地轉動了,當石磨裏的黃豆不夠時,再往石磨的孔裏加黃豆。瞧!沿著石槽滑至碗中的乳白色液體便是豆漿的原身。再把這些液體放入大鍋裏煮,煮出來的`就是香噴噴的豆漿了。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我終於掌握了技巧。我還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覺得這豆漿分外的甜。
這次體驗活動,讓我了解了不同的過年習俗,品嘗到了各種美食,可謂收獲頗豐!
篇2
在天津,二月初春節就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
在春節的前幾天,也就是臘八。在臘八那天人們趕著做臘八粥。無論爺爺做得多好吃,我就是不吃。原因在那壹天人們還要做臘八蒜。爺爺先把蒜包好放在醋裏,然後封起來,等到了春節那天用來蘸餃子吃。雖然我不喜歡吃蒜,但我喜歡吃醋,因為蒜的味道真是太“好聞”了。
臘八醋做好了,人們開始忙著買東西。大人們給孩子們買新紅衣,期盼在新的壹年裏平平安安,除此之外還要買壹些鞭炮和大炮,在過年期間燃放。老人們開始買壹些吃的,比如開心果、大榛子、花生、瓜子、巧克力、大杏仁等等。孩子們要買的東西可多了,首選的就是小花炮,其次是壹些飲料,最後就是什麽小零食啦。
除夕這天就更忙了,我奶奶忙著貼福字、對聯、窗花、吊錢兒。而爺爺忙著做中午的飯菜和晚上的餃子。除夕夜可就熱鬧嘍!家人們坐在壹起吃團圓飯和餃子。壹起賞煙花,壹起看春晚。在這壹天晚上人們為了防止年獸的到來,必須燈火通明,炮聲不許間斷。這壹晚必須要熬夜呀!
大年初壹人們要去拜年,所以手裏都拿著滿滿的東西。而且遠方的親戚也要來到兄弟姐妹家拜年。
在元宵節這壹天與除夕相比又是別有壹番風味啦!這壹天人們爭先恐後的比誰的花燈漂亮、好看:有的是紙燈籠,有的是動物形狀的燈籠,有的是奇怪形狀的燈籠,有的是豪華炫麗的燈籠。晚上壹家人圍在壹起吃元宵,壹起賞花燈,企盼新的壹年裏團團圓圓。
二月二龍擡頭,這壹天雖然與春節那幾天相比不那麽熱鬧,但是有壹種食物讓我回憶不止,那就是燜子。雖然以前沒有吃過這種不透明的固體,但是自從我吃了爺爺做的之後,壹直都忘不了它的味道,我覺得爺爺做的每壹個燜子都有家的味道,都包含著濃濃的愛。
壹眨眼,二月二也過完了,春節就正式結束了,大家都照常工作了,而我們,也要背著書包上學去了。但春節時的場景,壹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遊蕩,久久不願散去……我留戀花燈,留戀煙花,留戀春節時的每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