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壹國貿易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壹國產業結構所決定的,因而結合我國產業技術水平來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實現比較優勢的升級優化,提升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改善我國貿易條件的重要途徑。
(1)應加大產業轉移力度,在確保就業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以機電產業為主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新材料、醫療、生物、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知識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更要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轉變。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進行了產業調整,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已占到出口總額的51.9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占到了25.2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層次和規模差距還很大,因此我們要積極吸引世界先進技術,提高我國產品的技術含量,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2)由於我國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在貿易中具有相當的地位,我們應當繼續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和資源豐富的優勢,對其進行現代化的改造。要大力加強對傳統出口產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術含量,積極將新技術、新材料向傳統產業滲透,促使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升級,使其重新獲得比較優勢。
(3)我們還應當擴充完善產業鏈,強化基礎工業力量,大力發展零部件加工工業,以降低對加工貿易中零部件進口的依賴性,從而大量降低中間產品高價進口對出口效益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貿易條件改善。
2?加強行業協會和進出口商會以及中介機構的建設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是以市場信息為導向的,特別是價格信息,是壹個企業經營決策之本。由於體制因素,我國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手段也極為有限。在此情形下,發揮各種行業協會、進出口商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們可以承擔許多國際貿易中不宜由政府或企業管理的事務。但在我國,這些協會、商會往往帶有半官方的性質,習慣於行政管理和謀求自身的經濟利益。有時它們不僅不能成為進出口企業的好幫手,還橫生枝節,給企業以額外負擔。因此,我們應當大力加強各種行業協會、進出口商會、中介機構的建設,將其進行市場化運作,擺脫政府色彩,發揮其收集市場信息,協調行業競爭,提供咨詢服務,推進行業技術進步等積極作用,以此來促進我國貿易的發展。
3?強化對關稅體制的改革力度
我們應積極推進關稅體制改革,優化關稅結構,促進我國貿易更好地發展。我們應當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減免稅政策,特別是要規範加工貿易關稅方面的政策,努力把加工貿易引向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同時要針對整個產業實施關稅優惠政策,而非針對單個企業、項目;要給予國內外所有企業國民待遇,以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
4?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改革力度
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是壹個很復雜的過程,但其中我們要花大力氣對外貿企業進行改革,因為外貿企業是進行進出口業務的載體,只有它們適應了經濟發展的要求,才有可能促進我國貿易的健康、平穩運行。為此,我們要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真正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外貿企業制度;要加強外貿運作中的科技含量,推進外貿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還要改變企業分散經營的狀況,實施行業集中策略,實現規模經濟,以此來促進外貿企業整體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