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改進組織中傳統的培訓與開發的效果評估方

如何改進組織中傳統的培訓與開發的效果評估方

培訓效果評估的必要性

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當中,培訓算是壹大塊。所有的企業都談培訓,都開始關心、註重培訓。培訓是有了,那麽培訓後呢?培訓後的效果如何?很多時候企業都認為不錯,可同樣壹個錯誤還是在反復的出現。那麽如何才能評定壹個培訓的最終效果。

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可以為組織創造價值,而且可以為組織獲得競爭優勢,更有助於企業迎接各種新的挑戰和調整。培訓的重要性已是無容置疑,但培訓的效果如何?很多企業的培訓是“虎頭蛇尾”,只重視培訓前的過程,忽視培訓的真正效果和實效性。因此進行培訓效果的評估是十分必要的。

培訓評估是指收集培訓成果以衡量培訓是否有效的過程,包括事前評估與事後評估。事前評估是指改進培訓過程的評估,即如何使計劃更理想的信息。獲得定性數據如對培訓計劃的看法,信任,和感覺。

事前評估有助於保證

(1)培訓計劃組織合理且運行順利

(2)受訓者能夠學習並對培訓計劃滿意。

事後評估指用以衡量受訓者參加培訓計劃後的改變程度的評估。即,受訓者掌握了培訓目標中確定的知識,技能,態度,行為方式,或是其他成果了嗎?事後評估還包括對公司從計劃中獲取的貨幣收益(也稱作投資回報)的測量。事後評估通常應用測試,行為打分,或績效的客觀評價標準如銷售額,事故發生次數或開發專利項目來評價。通過對事前和事後評估的描述,妳可能已經清楚了為什麽要對壹項培訓計劃進行評估:

1、明確計劃的優勢和不足。包括判斷計劃是否符合學習目的的需求,學習環境的質況,量狀及培訓在工作中是否發生了轉換。

2、計劃的內容,組織並管理日程安排,場地,培訓者及使用的材料,看看它們是否有於學助習和培訓內容在工作中的應用。

3、明確哪些受訓人員從計劃中獲益最多,哪些人獲益最少。

4、通過了解參與者是否願向他人推薦該項計劃,為何要參與計劃,及對計劃的滿意度。5、集有助於推銷計劃的信息,從而明確計劃的成本和收益。

6、進行培訓與不進行培訓的成本與收益(如,重新設計工作或更優的雇員甄選系統)。 7、對不同培訓計劃的成本和收益作壹比較,從而選擇壹個最優計劃。柯克帕特裏克的四層次評估標準框架層次標準重點

(1)反應受訓者滿意

(2)學習獲取知識,技能,態度,行為方式

(3)行為工作中行為的改進

(4)結果受訓者獲得的經營結果

那麽我們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評估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對有效性進行評估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確了,方向才會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本質就在於強調個人和組織績效的學習。從成本/效益的觀點而言,組織投資於人力資源開發的成本必須從組織成員對組織的貢獻上回收,因此,績效評估、培訓設計、發展及實施等,都是以提升員工的工作績效為目的。從而員工的學習結果、所學知識的轉移和運用、工作績效的確認等等,都影響著人力資源開發,即培訓效果的評估,也影響著組織成本/效益的正確估算,所以,確認人力資源開發與績效之間的關系,評估就成為壹個必要的措施。

所謂的培訓效果評估就是指針對特定的培訓計劃,系統地搜集資料,並給予適當的評價,以作為篩選、采用、或修改培訓計劃等決策判斷的基礎。人力資源開發中培訓效果評估的目的歸納起來主要為:

1、改善人力資源開發的程序與成效

即通過對人力資源開發的預期目標的判定、成本與效益的比率分析、培訓程序的檢視等等,就可以對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程序、成效進行逐壹的分析與比較,仔細評定各個階段與整個培訓計劃的優缺點及可改進的措施,找出問題和漏洞的根源所在,以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人力資源開發的程序,提升人力資源開發的成效。

2、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參考

通過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就可以得知學員對吸收與應用新知識的情形,就可以以此為依據來決定將來參與培訓的人選,就可以作到因材施教,還可以節約組織資源。同時,每壹次的評估活動之後,都會隨之建立壹個員工培訓資料庫,而員工培訓資料庫的建立,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員工的知識技能特長,還有助於發展員工的潛能,同時對組織人力資源的長期規劃還具有重要參考作用。 其次我們應該對影響評估推行的障礙因素進行壹個全面的了解。了解清楚了才能有效的進行評估(評估也要講究效果不是嗎?)。

目前,確實作好人力資源開發的組織不多,而培訓評估就更少。影響培訓效果評估的推行,既有認識上的誤解,也有組織、培訓、評估本身的問題。壹般來講,影響評估推行的障礙因素主要有:

1、缺乏誠意與承諾——沒有壹種使命感

壹廂情願的想法與作法是行不通的,決策階層、培訓部門、組織員工必須對培訓評估達成***識,了解培訓與評估的功能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以實際行動支持評估活動。

2、不良的培訓設計——沒有做好壹個良好的計劃

許多培訓在需求分析、規劃、設計等方面存在著重大的缺陷,且未將評估列入整體的培訓系統,致使培訓不但無法解決知識或技能上的缺失,反而造成更多的問題,從而產生負面的影響。

3、缺乏進行培訓評估的知識與技術——沒有壹套拿的出來的系統方法

壹般有關培訓的研究多集中於需求分析、設計、發展、或實施階段,至於對評估的研究不僅起步較晚,且有關知識及專業書籍很少,這就造成了評估發展的停滯,不利於評估活動的進步。

4、不易控制的影響培訓成效的壹些因素——有些因素無法用評估技術來控制

最令評估頭痛的問題之壹是影響培訓成效的因素非常多,有時不但難以澄清,而且也難以控制,其中最常見的影響因素主要有:

①培訓與工作績效的關系。培訓的目的固然是為了提高工作績效,但與工作績效有關的因素非常的多,因此,要想證明培訓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十分的不容易,而要深入探求到底培訓所提高的工作績效的精確比率就更加困難,這就使得許多培訓專業卻步不前。

②培訓與評估參與者的工作環境。培訓和評估都需要許多來自不同階層、背景、工作環境、文化的人員***同參與,而不同環境與背景的人對培訓和評估都能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這也會影響培訓成效與評估的客觀性。③培訓與評估參與者的動機。推動培訓和參與培訓的人員在動機上極可能不盡相同,因而對培訓所付出的心力當然會有所差異,因此,評估自然也面對著動機、結果和品質的問題。

總而言之,許多因素是評估專業難以把握和控制的,而這些因素又恰恰不利於評估工作的進行,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並且不容易解決,這也是許多專業人員或管理者順水推舟或幹脆放棄評估的壹個原因所在。

第三,在評估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註意壹個基本的原則

要以目標為基礎,培訓效果評估必須是具體可行,並合乎組織情勢,以最終達成修正和完善培訓計劃的目的,為此,培訓評估就應該考慮以下的準則:

1、實用性

所謂的實用性就是指培訓評估要能夠給決策者提供實用的資料,能夠滿足其決策制訂的需求。在培訓評估中,要保證評估結果的實用性,就需要認真的抓好下列幾個關鍵環節:(1)確認與評估有關的人員。包括:培訓主管、培訓設計者、培訓發展者、培訓參與者等。(2)確認評估者的專業信譽。即評估者的專業技能是否能夠勝任評估工作,個人操守是否可信,評估結果可否被接受並達到最高的可信度等。

(3)確認評估資料的範圍與選取。評估資料的範圍與選取是否能夠針對決策者及組織的特殊需求。

(4)解讀評估資料。解讀評估所發現的重要觀點、程序,使閱讀者有壹個相近的認知標準。

(5)確認評估報告的清晰度。評估報告是否涵蓋目的、程序、發現等重要內容?是否能夠使讀者了解評估的來龍去脈。(6)確認評估報告的普及性。評估報告是否發散到了相關人員的手中?是否能夠使他們評估與應用評估結果。

(7)確認評估報告的適時性。評估報告是否適時滿足了應用者的需求?

(8)確認評估的成效。評估結果是否達到當初預期的效果

2、適用性

所謂的適用性就是指培訓評估要具體可行,要充分考慮到組織內部的權力結構與成本/效益。要使培訓評估具體、適用、可行,就應註意以下的問題:

(1)制定壹個具體適用的評估程序。

(2)兼顧組織中不同的權力結構與特殊興趣。

(3)正確評價評估本身的成本與效益。

3、合法性

所謂的合法性就是指培訓評估的實施要符合法律的、傳統習俗的、專業道德的規範及其組織成員的利益。這就需要明確和清楚以下的問題:

(1)組織與評估者雙方應遵守的義務與責任是什麽?是否達成***識?

(2)有否發生利益沖突?如何坦誠解決?

(3)評估報告的發現與限制,是否建立在公開、直接、互信的基礎上?

(4)參與者是否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護?

(5)評估報告是否包括正、反兩面的結果或訊息?

4、正確性

所謂的正確性就是指培訓效果評估要能夠為組織與決策者提供正確的和實用的資料。如何才能確保評估的正確性,就需作好以下幾項工作:

(1)確認培訓課程。

(2)對課程內容進行詳細的檢視與分析。

(3)詳細敘述評估的目的與程序。

(4)詳細註明資料的來源,以供查證(不影響提供者的隱私)。

(5)驗證測量工具的信度與效度。

(6)正確整理、分析與處理資料。

(7)論證報告及結論的客觀性。

第四、應該了解評估的類型都有哪些?

從教學系統設計的觀點來看,完整的培訓程序包括: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估等環節,但並不是培訓結束後,才能進行評估。因此,就培訓評估的目的與類型而論,壹般將評估的類型劃分為以下兩個大的種類:

1、形成性評估

形成性評估適用於培訓需求分析至培訓實施階段,主要探究各階段實施的細節及其成果(如學習目標、教材、教學法等)是否有缺失,除確保各個階段的品質之外,也使整個培訓課程合乎教學科技的標準。因此,形成性評估是以培訓過程控制的方式運作,通過嚴格控制各程序細節及成果,以求得最好的培訓課程。

2、總結性評估

總結性評估適用於學習活動結束之後,主要衡量培訓課程的效果、效率、價值、或貢獻,總結性評估可分為下列三種:

(1)結果評估。主要探討學員是否獲得了培訓目標所列的知識技能,繼而判斷培訓課程的好壞及成本效益,再決定是否繼續采用或舍棄該培訓課程。

(2)證實評估。適用於培訓活動實施壹段時間後,定時搜集、分析資料,以決定學員是否能繼續表現其能力,或檢視培訓課程的持續效果。

(3)終極評估。適用於培訓課程已結束,而且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壹段時間之後,以了解學員將所學轉移應用於其工作的程度,以及所學知識對於其工作與組織的實際貢獻。終極評估不僅針對學員學習課程的效果,更註意所學應用於組織營運的整體績效,可以說這是壹種最切實際、但卻不容易達成的方法。

第五、應該了解評估的層次

評估層級就是指測量學員對於培訓課程的體驗與學習結果不同程度的反應。壹般說來,評估層級依序為反應層次、學習層次、行為層次、結果層次。

1、反應層次

這是培訓效果的測定的最低層次。主要利用問卷來進行測定,可以問以下壹些問題:受訓者是否喜歡這次培訓?是否認為培訓師很出色?是否認為這次培訓對自己很有幫助?哪些地方可以進壹步改進?

2、學習層次

這是培訓效果測定的第二個層次,可以運用書面測試、操作測試、等級情景模擬等方法來測定。主要測定受訓者與受訓前相比,受訓後是否掌握了較多的知識,較多的技能,是否改善了態度?

3、行為層次

這是培訓效果測定的第三個層次,可以通過上級、同事、下級、客戶等相關人員對受訓者的業績進行評估來測定,主要測定受訓者受訓後行為是否有改善,是否運用了培訓中的知識、技能,是否在交往中態度更正確了等等。

4、結果層次

這是培訓的最高層次,可以通過事故率、產品合格率、產量、銷售量、成本、利潤、離職綠、遲到率等等指標進行測定,主要測定內容是個體、群體,組織在受訓後是否有改善,受訓者所轉變的工作行為對企業組織的貢獻。培訓必須對組織產生某壹程度的貢獻,否則就可以考慮其它更好的方法以解決培訓的問題。但對結果的測量較為困難,其原因在於:

(1)不容易明確特殊培訓的結果如何;

(2)不容易確定測量結果的項目與標準;

(3)不容易確定結果產生的時間。(因為,若時間過長時,結果的評估就早已失去其意義。)

(4)無法明確特定培訓的結果與其它非培訓因素之間的關系及相互影響的程度。

由於上述因素的困擾,給結果的測量帶來許多的困難,甚至於導致測量工作的無功而返。但是,對培訓結果的評估,有助於積累經驗,為以後的改良和突破奠定基礎。這是最重要的壹種測定層次。

送給大家壹個培訓效果的量化測定的公式:

培訓效果的量化測定方法比較多,其中運用較廣泛的是下面的這個公式:

TE=(E2-E1)×TS×T-C

其中TE=PE培訓效益;

E1=培訓前每個受訓者壹年產生的效益;

E2=培訓後每個受訓者壹年產生的效益;

TS=培訓的人數;

T=培訓效益可持續的年限;

C=培訓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家公司進行了壹次推銷員的推銷技能培訓,受訓的推銷員有20人,用了三天的時間,培訓的費用是10萬元,受訓前每個推銷員的年銷售凈利潤為10萬元,受訓後每個推銷員的年銷售凈利潤是11萬元,培訓效果可以持續3年。

那麽根據上面的公式,我們不難得到:

TE=(11萬-10萬)*20人*3天-10萬=50萬

即通過這次的推銷技能培訓,該公司培訓效益為50萬元,投資回報率=50/10*100%=500%。

最後給大家講壹講培訓效果測定方案的設計

根據需要,可以設計出很多不同的培訓效果測定方案,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種:

1.簡單測定,這是壹種最簡單的測定方案,即在培訓後進行壹次測定,簡單易行,但效果欠佳。不應常用。

2.前後測定,這是壹種較常用的方法,即在培訓前後各進行壹次測定,兩者的差距即培訓的效果、測定方法的有效性是關鍵。

3.多重測定,這是壹種較為精確的測定方案,即在培訓前測定多次,取其平均值,再在培訓後測定多次,取其平均值,兩個平均值之間的差距就是培訓效果,這種方案多運用在壹些較難量化的培訓效果上。例如士氣、態度、價值觀等等。如果測定方法是多重的,正確性會提高,但操作難度大。

4.對照測定,這是壹種最為科學的測定方案,即在測定者和被測定者都不知道測定的目的,測定效果極為理想。方法是首先選擇好培訓組,接受用相同的方法選擇對照組,然後分別進行測定,這兩個測定結果應該是相似的。接著對培訓組進行培訓,而在同壹時期內對照組照常工作而不進行培訓,最後在同壹時間內對培訓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測定。測定後,培訓組和對照組的結果差距就是培訓的效果。對照測定雖然比較復雜,但是由於它的正確性比較高,比較有說服力,因此值得我們推廣使用。

  • 上一篇:摸妳窮是什麽意思 摸妳窮意思是什麽
  • 下一篇:杜牧的過華清宮與赤壁有何不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