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春聯的擡頭白,有風俗的痕跡,意為高雅。
古代人為了表示壹種風雅,將對聯的頭尾都留壹些空白,是為了讓更有才華的人在上面簽名或修改其中的字或詞,以示尊敬。
遺留至今,人們習慣性地都會保留這個傳統,但也有很多地方己經放棄或遺忘了,然而這並沒有減少春節的歡樂。
擴展資料
起源
壹說春聯來源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誌》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壹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另壹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壹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據說這壹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雲:“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