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的傳統節日:
1.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壹般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參舞者少則百多人,多則幾千人,從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其間舞者跳累時可自動退場憩息片刻,而後又繼續登場舞蹈。
目瑙作為壹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瑙”。每逢目腦節日,村村寨寨的景頗人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入目腦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歡快而不失莊嚴古樸的特色。
2.撒種節和嘗新節
撒種節和?嘗新節,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隴等縣?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
相傳在遠古時代,阿昌族人民中有個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獲季節,她總是不厭某煩小心翼翼地將各種谷物良種選留下來,轉送給各村寨的人民。由於幫助大家提高了耕種技術,她受到人們深沈的愛戴和尊重。
壹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獲前逝去,為了彌補老人未能穿新、嘗新而逝的最大遺憾,人們在她靈前敬獻香噴噴的飯菜和新衣。以後,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獲的糧、菜、瓜果做飯,這樣就形成了嘗新節。來年春天人們又將她留下的種子撒到地裏,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種節。
3.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歷八九月間,當田裏稻谷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
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 高德重的長者講述谷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谷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於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谷子茁壯豐茂。
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後才給老人吃。新米節這天,人們壹邊飲酒談笑,壹面和主要總結 農事,討論下種的適當時機。泡田水的使用。 栽秧的技藝,旱地播種的方法和時限,開荒的設計。輪種的學問等。
4.采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 吉達”、“寧打”等,壹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壹起,帶著粑粑絲、米飯、 雞蛋等食物,壹同上山找壹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遊戲。
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余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同煮食。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後,大家唱歌跳舞,壹同玩樂。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約,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調,盡情娛樂,直到深夜。
5.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壹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 萬物生長,辛勞壹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壹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
節日裏,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壹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擴展資料:
景頗族,?中國少數民族之壹。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少部分散居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交界山脈,總人口130212人(2000年),包括“景頗”、“載瓦”、“勒期”、“浪俄”4個支系,其中“載瓦”支系占了景頗族總人口的80%左右。
景頗族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 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景頗族素以刻苦耐勞、熱情好客、驍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稱。他們有句家喻戶曉的成語:“要像獅子壹樣勇猛。”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長刀與惡勢力作鬥爭。
景頗族的 口頭文學發達,尤其是集詩、歌、舞於壹體的創世史詩《勒包齋娃》,包含了人們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認識,深受本民族群眾的喜愛。
除了長篇敘事詩外,景頗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豐富。 山歌分為大聲唱的“直麽”和小聲唱的“直作”。舂米歌即勞動歌,景頗支稱為“月魯”,載瓦支稱為“谷阿崗”或“谷統直”,多由壹人主唱,壹人伴唱,形成合唱。?風俗歌中以“臘磨羅統”最富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