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念與老傳統
“新”與“老”本是壹對相伴而生的概念,沒有“老”無所謂“新”,沒有“新”也不會有“老”,兩者形影相隨,相生相克。在人們的生活中,新觀念與老傳統看似互不相容,其實也有很和諧的壹面。需要我們用正確的眼光對待。
新觀念大多數是新穎的,富有創造性的,帶有豐富的時代特征與潮流色彩。正是由於壹個個新觀念的出現,人們才壹天天地更換新的思維,社會才壹步步地進步與發展。從第壹個猿人直立行走到現代飛行於天際的衛星,從第壹次在野火中取得熟食到營養豐富的現代佳肴,從原始的結繩記事到品種繁多的計算機……這些從無到有,從稚嫩拙劣到先進適用的創造,無不依賴於新觀念與新思想的出現,新興的觀念,總是能引起思想上和物質上的變革,但也正因為觀念太新,也就同時可能會缺乏思維深度,甚至帶來壹些不良的影響。比如說生活條件好了,隨之而來就出現了鋪張浪費,就是壹種因新的不好的觀念而引起的。新觀念沒有經過時間的沖刷和檢驗,自然容易攜帶壹些汙點,也容易腐化變質,所以新觀點也同時存在許多不足。
老傳統與新觀念喲很多不同,它是在經歷了無數代人沿襲繼承保留下來的,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正因為這樣,老傳統往往有著博大精神的文化底蘊,有著不可忽視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有著極大的民族傳統力量的支撐。老傳統總是使人倍感親切,也使人們烙上了種種明顯的民族印記,傳承著千百年來人們的智慧和文明。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物質生活遊樂長足的進步,壹些老的傳統由於其自身的封閉阻礙了社會的進步,這種離例子並不少見。封建迷信的盛行,等級制度的蔓延,無不從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封閉人的思想。所以老傳統的好壞,也不能壹概而論。
新觀念與老傳統都存在著其自身的優點與不足,不能單單推崇壹方面,而應兩者並重,使其相互融合,***同發展,老傳統中也能衍生出新觀念,新觀念也將成為老傳統,兩種力量平衡的支配,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
2. 關於更新自己 不斷進步的作文
我的優點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也不例外,我的優點有愛讀課外讀物;熱心幫助別人;講究衛生愛整潔;聽老師和家長的話;有好奇心;愛寫作文;會跳拉丁舞;按時認真完成作業;學習上有上進心等等。
愛看課外讀物,這是我最大的壹個優點,它讓我得到很多的快樂。只要有時間,我就抱著喜歡的書津津有味的看起來,連上廁所都不錯過。
有壹次,我去上廁所,偷偷地帶上了壹本《愛的教育》進去,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我聽見壹聲大叫:“不準看書!”我嚇了壹大跳,哎喲,媽媽正虎著臉站在我的面前,我趕緊結束“工作”出去了。愛看書讓我增加了知識,也給我帶來了煩惱,這不,我現在成了個三百度的“眼鏡女孩”。
除了看書,我也愛跳拉丁舞,妳要知道,我可在壹次文藝晚會上表演過哦!雖然我跳的不是最好,但同學們還是給了我熱烈的掌聲,這讓我倍感高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要學會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也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的長處,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壹個優秀的人。
3. 轉變觀念的作文從前有個老農守著祖宗留下的三十畝地含辛茹苦過了壹輩子,臨死前想把這三十畝地平均分給三個兒子。老農問大兒子:“妳有了十畝地用它來幹什麽呀?”大兒子說:“我把地賣了,用這筆錢開個水果店”。老農嘆了口氣,直搖頭。老農接著問二兒子:“給妳十畝地妳怎麽用它”。二兒子說:“賣了它買輛馬車搞運輸”。老農又是壹陣嘆氣。最後,老農問小兒子:“妳用十畝地幹什麽?”小兒子說:“種地,這是咱的組業,說什麽也不能丟”。老農聽後笑了,放心的閉上了眼。
後來老大賣了地,開了個水果店,由於老大誠實守信,店的生意越做越大連開了好幾家分店。老兒賣了地,買了輛馬車跑運輸,因為他勤勞肯幹,過幾年馬車換成了汽車,再後來又開了個運輸公司,也成了像他大哥壹樣的老板。三兒子守著祖宗留下的十畝地種田養家,由於本來種地收入就不高再加上遇到幾次災荒,家裏都接不開鍋了,最後沒辦法去和兩個哥哥借錢,他的哥哥都笑話他當初觀念太落後,才混成現在這個樣子。
鄉親們,我們不說老三的兩個哥哥笑他對不對,妳們說,如果老三當初觀念放開壹些不聽他爹的死守那壹畝三分地,和他兩個哥哥壹樣把地賣了幹事業,他會混到這步田地嗎?現在時代變了,我們的觀念也要跟著變,村裏搬遷改造,這是為了大家過的更好,是為了咱村將來的發展,咱村發展了,有錢了,大家要什麽沒有啊?何必死守著這幾間舊房子和自己過不去呢?。
4. 老觀念與新思想為題的作文提到“老規矩”,現代的年輕人都會嗤之以鼻,認為那都是陳舊的東西,沒有壹點實際的用處。
所以當今社會裏,“老規矩”正在不知不覺地消失,被我們漸漸淡忘。但“老規矩”其實並不是迂腐無用的“老古董”,而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壹筆寶貴財富。
每壹條規矩都是無數人的生活經驗總結得出的,裏面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學道理,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壹兩句話。比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這就是壹種最基本的禮節,是壹種尊敬長輩的表現,也是為了不讓長輩擔心自己出什麽事情。
比如去別人家做客時不要隨便動別人家的東西,也是從小就要讓小孩子懂得的禮儀。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都被爸媽寵著,要什麽就給什麽。
所以去別人家串門的時候,就經常會翻主人家的東西,好像是在自己家壹樣。主人礙於面子肯定不會說孩子,但心裏肯定會覺得這個小孩不懂事,同時也會覺得家長不會教育孩子。
老人經常跟我們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要求我們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姿態,做到舉止端莊、優雅,同時也告誡我們做人要正直。現在的小孩子很小開始就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就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韓國,也有很多“老規矩”。比如壹家人在吃飯的時候,長輩開始吃飯後,晚輩才能開始.這是表達尊敬的壹種方式。
但是如今壹些家庭中,小孩先吃,吃最好的,這壹類現象也越來越多,完全沒有了“長幼有序”的觀念。再比如晚輩向長輩敬酒時,晚輩要將杯舉得低於長輩的杯子,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就是失禮,晚輩還應該背臉並將雙手舉杯而飲。
現在的職場當中,下級向上級敬酒的時候也需要遵守這些禮儀。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些“老規矩”看起來麻煩死板,但它們蘊藏的含義都是我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禮儀。
孔子說“不知禮,無壹禮也”。雖然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這些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準則是不應該忘卻的,否則我們和那些不懂得什麽是禮儀的動物沒有什麽區別。
我們必須承認有很多的“老規矩”看起來是有些繁瑣和死板,但這不是我們應該拋棄它們的理由。相反,我們應該開動頭腦,想想怎麽把這些“老規矩”變成這個時代的“新潮流”,讓這些寶貴的智慧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5. 以觀念為話題的作文800字調整觀念 我是壹個很固執的人,總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辦事,不論是吃穿,還是玩樂,總是壹套壹成不變的規矩,例如:吃飯只揀肉吃,不吃蔬菜,睡覺前不能喝水,堅決 *** 雨衣等。
特別是在穿衣上,我是能少則少,夏天壹件短袖,冬天壹件外套就行,這就與主張實用的父母之間發生了矛盾。 上個星期,溫度突然下降,壹下子從秋天來到了冬天,最低氣溫跌到了3-4度。
戶外,草坪上已經覆上了壹層初霜,人們都穿起了毛衣,有的人連全副武裝的羽絨服都穿上了。而我們除了壹件外套,裏面只剩了短袖,因此父母想勸說我再添壹件衣服。
不論他們如何勸說,我總是置之不理,依舊是我行我素。早上出去,沒想到還真的有點冷,我只得裹緊了身子向前走。
可是為了自己這點面子,我還是在嘴皮上硬撐。 晚上回到家,媽媽問我:“今天感覺怎麽樣?”“很好……好呀”我似乎有些底氣不足。
“那明天要不要加衣服呢?”“不要,還沒到冷的時候呢”我又是壹口回絕!媽 *** 於無奈,又只得說:“改正還是靠調整觀念呀!如果我硬勸妳,妳自己不改變過來,還是沒有用的。” 就這樣,又過了兩天,我感到喉嚨十分的不舒服,又苦又疼,好像腫了起來,我借了燈光照了照嘴,壹看原來是扁桃體發炎了,立刻我意識到自己感冒了。
再壹想下午穿的壹直是壹件單薄的短袖,晚上騎車嫌熱衣服都沒帶,怎麽可能不感冒呢?就是身體再好的人也吃不消啊!想到前幾天與父母為多加壹件衣服急的面紅耳赤、劍拔弩張時,我不免得有些慚愧與後悔。 於是,我偷偷地從抽屜裏拿了幾件衣服穿,又吃了些感冒藥,只是希望保存自己的壹點面子。
終歸,紙還是包不住火,垃圾筒內越來越多的面紙和越來越多的嗽聲,還是讓母親發現了這壹切。 “妳看,妳總是吹噓自己不會感冒,身體好,可還是敵不過天氣!”媽媽笑道,“冷了就要多穿,熱了就要少穿,這就是自然規律,個人意誌是無法抗拒的。”
媽媽說的頭頭是道,令我內疚不已。“不過妳能主動的加衣服,就說明,妳還是調整了觀念的,別人再怎麽說也沒有用。
多聽聽大人的話,還是有用的。” 我聽了媽媽的壹席話,想來想去還真是對的。
觀念是壹個人內心真實的想法,只有想法發生改變,才有可能在行動上去指望改變。如此簡單的道理,我卻歷經了如此長的時間和波折才明白,真的應該改變觀念了。
6. 有關新舊觀念的作文,急需昔日的鮮花已開放,昔日那窮山溝裏出來的老王也終於在香港熬出了頭。為了賺錢,他已十幾年沒回家了。
山的外面是山,山的裏面也是山,家鄉就在那偏僻的山溝裏。那崎嶇不平的路,那竹木支撐的屋,叫老王怎放心得下那八十多歲的老母。
終於,老王又踏上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改革的春風如今已吹遍大江南北,而四周的大山卻擋住了它,老王的家鄉依然如故。
走到家門口,壹陣談笑聲蕩漾在耳畔。當老王走進屋中時,談笑聲戛然而止,時間仿佛停滯在那壹剎那。片刻,老王發著顫喊了壹聲:“媽!”老母哭了,與老王抱在壹起哭了。其他人都說:“母子團圓了,高興才是啊!”便陸續走了。是該讓這兩離別已久的人單獨相處壹會兒了。
老母含著淚說:“兒呀,妳可回來了!生活還好嗎?有孫子了嗎?”老王壹邊點頭壹邊說:“有,有,他現在還在上學,到今年夏天,我壹定帶他來看您。媽, 您在這兒生活好嗎?我接您過去行嗎?”老母嘆了口氣:“唉,老了,太遠了,身子骨挺不住了。”老王又說:“那這樣吧,我給您在海邊買壹所房子,請個保姆。海邊空氣好,而且挺幽靜的,還有。。”還沒等老王說完,老母就說:“不行,那得多少錢哪,留著錢給孫子買點好吃的好玩的。”老王帶著點哭音說:“媽,我多少年沒回來看您了,我得盡點孝心哪!”老母又絮叨起來:“養好我孫子,就等於孝順我了,妳看我不是挺好嗎”老母終究拗不過兒子,就勉強搬進了新家。
新家在海邊,家裏有彩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都是老王新買的。老王對母親說:“媽,我走了,這些東西保姆會教妳用,我夏天再來看您。”
天空晴朗,海風輕輕地拍打著礁石,壹輪緋紅的朝陽從海的盡頭躍了出來,噴薄出五彩的金光。余光灑在了每壹艘出海捕魚的小船上,映出了漁夫們那結實的臂膀。小船搖啊搖啊,像是喝醉了酒,晃動著身子駛向遠方。余光也灑在了海邊的別墅上,灑在了那張滿是皺紋的臉上。那雙深陷的眼睛望著遠方,眼中滿懷著期待。
幾個月後,老人便帶著未了的心願--見壹見孫子,離開了人世。當老王再壹次來到家中時,他懵了:屋中打掃得壹塵不染,電視、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都沒有拆封,而保姆也被解雇了,老王給母親的錢完好無損地放在抽屜裏 。
7. 新思想作文1200字[新思想作文1200字] 第壹篇:
書中文章,構畫萬千,帶妳文遊宏偉景色,讓妳更加驚心動魄,新思想作文1200字。
人活世上,終有結束。這是人不可避免的。人們通常到十二歲以上,才漸漸的知道。而後,人的內心世界,會產生壹種微妙的變化,是恐懼,還是克服。
人生在世,歲月漫長,死為何物。通常人們說到死這個字,都會被別人說不吉利。其實這是人們壹個逃避性的問題,因為死是個無知的世界,充滿恐怖。這也造成人們心理上壹個長期問題,這需要壹壹克服,有的人困擾壹生,難以真活。時間淡忘,時而想起。始終要面對,那麽,我們應該用什麽心態去看待死亡。
人有積極的心態,良好的心理素質,自然活得自在。而普通的心理素質,有的能克服,有的,會產生壹個長期的心理問題。
歸根到底,就是害怕,怕百年之後,自已不存在了,是什麽感覺,這種消極心態,在面對生活上的諸多壓力,甚至會得心理疾病。
本文意在對癥下藥。
第二篇:
死是因何而存在。
答:是因為人類的思想,思考。隨之而存在的。此種現象,若說是自然規律,倒不如說是人的壹種思考,死亡是來源人的大腦世界,大自然規律也是人類思想演變而來的。
人本來就是死的(例如兩千年前的秦朝,人們有何感覺。)而我們現在卻是活著(例如現代,那是歲月流逝,事物變化,進化,從死亡之中出現)在活著的每壹秒鐘。都是死給的恩賜,在離死的最後壹分鐘,請不用害怕,妳只是坐回原位,初中三年級作文《新思想作文1200字》。
生與死,死與生,有距離嗎。
第三篇:
無死,世界大亂。有生,代代相傳。
人生有許多事情,諸如名,利,親,友,愛,樂,憂,情,煩,欲,愁,喜,悲,善。仁,惡,對,錯,奸等等,還有死。它是壹扇門,而又如何了解死這扇門呢,打開進去看看,可是進去了,就出不來了,實難了解,不了解對方,真是可怕,站在門外,看不見,摸不著。
其實我們就在門裏面了,卻恍然不知,是悟性不夠,還是什麽。動用妳的智慧,破解心中迷惑,活出真我。
人無思考,哪來死亡,人若思考,便有死亡,停止思考,形同野獸。
人死後,還有什麽,讓我們去揭開那神秘的面紗吧。
人只有壹個世界,無論活著,還是死了,他仍然存在,不然,還能去哪。
第四篇:
本文宗旨,旨在弱化死亡給人帶來的恐懼,如何弱化,那只有壹條路走了,就是從思想上下手。
死到底有多可怕,其實這是人說了算,有些人勇氣比死亡強於三倍,這分為兩種,壹種是智勇雙全,另壹種是有勇無謀。有些人膽小怕事,更別說死亡。
每個人心中都想弄明白,壹個無形的存在,為何搞的我們焦頭爛額,因為這是壹個思想上的錯誤,人們應該把死亡,過世,離世,去世,永別,安心,這些習慣勢力,統統抹去,重新定位,換另壹種方式,程序,稱謂。本文提出壹個定位,就是思考,也可稱作思,引向思考,更有助於人們進步。
舉例:兩個人對話,死了,是妳在思考。
陳周池思想2012年。
還有第五篇,總結論文,正在創作中。
摘取第五篇中的壹些,如下:
人類思想所擬的自然規律,不夠完整,不夠具備,所以還需改進,才能提高人們的後天心理素質,生活才更加自在。廣東揭陽普寧市蓮壇中學初三:vk2359252
8. 以觀念決定人生寫壹篇八百字作文“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但在我們同學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
壹位名人說得好:“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個世界上,細節無處不在,它微小而細致,存在於每天的生活中,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它從來不會咤叱風雲,也不會立竿見影的改變某些東西,但細節的競爭,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有很多“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讓人深有感觸,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因為細節而成功了,或者失敗的經歷.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四位最偉大的建築師之壹,在被要求用壹句最概括的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只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他反復強調的是,不管妳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壹件好作品.細節的準確、生動可以成就壹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會毀壞壹個宏偉的規劃.
9. 思想觀念作文廣闊的大海缺少了暴風雨的洗禮,多麽美麗的蔚藍也是沒有生命的顏色;湛藍的天空缺少了白雲的飄揚,多麽溫和的綻放也是無際的空曠;人生的路缺少了壹點壹滴的步伐,多麽完美的目標,也只是劃過心間的壹道光亮,沒有停留的地方。
思想很優秀成熟的人,需要更多的行動力,或者說需要壹個行動力很強的對象去實踐他的思想,讓優秀的思想得到檢驗,並進壹步發展創新。
沒有思考的行動是魯莽的冒險,但卻有希望走到最後,而沒有行動的思考卻是純粹的虛度,只是壹直停留在起點。
現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在哈佛讀大學時“不務正業”,但他認識到了壹直鎖在這個地方學習不知何時才能出人頭地,才能給自己的頭腦揮舞的空間,於是他找到了和他壹起攻學的朋友科萊特,他告訴了科萊特自己的想法,不過科萊特卻認為自己學的知識還太少,還缺少許多抓住機會的條件,於是,他委婉地回絕了“不務正業”的“紅頭發”之邀請。之後,當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地學識,可以去研究和開發自己的夢想時,比爾蓋茨已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比爾·蓋茨和科萊特的根本區別,就在於蓋茨總是試圖用行動趕在思考的前面,而科萊特則總是跟在思考的後面。這壹前壹後,結局自然大不相同。
大部分成功的人的壹生只是用了30%的時間在思考,而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是在行動,在迸發,在實現自己的靈感。
如果愛迪生只是將自己的發明寄予紙上,而不是用雙手在壹次次失敗中探索,那麽我們過多少年才能徘徊在著燈光下;如果貝多芬只是將靈感搬到樂譜上,而不是突破自己去壹次次嘗試,那麽人類在過多少年才能尋找出這股黑白鍵間撞擊的弦律;在壹次次的災難面前,如果每個領導者只是在背後為大家鼓舞,而不是和大家壹起抗戰,那麽我們也許永遠都感受不到那種動人的力量了。、
口出智慧的語言並非智者,行出智慧方為真智者。人生路上,存在腦子裏得知是即使再多,說出去的語言即使在豐富,沒有具體的行動,這壹切都將是零。
所以,當我沒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放過每壹次可以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不相信自己的實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了,即使不成功自己的心也會很踏實,但是壹味的躲藏,希望永遠都是壹個幻想,躺著思想,不如站起行動!只要還停留在分析和規劃階段,就永遠達不到目標。
機會只會留在用雙手去抓的人手裏,讓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為完美的目標留下最圓滿的句號吧!
就像當年清朝壹樣,我泱泱大國為什麽要和妳這樣的小國交往,有失身份。就是在這樣的自負思想下,使我們的清朝壹步壹步封閉自己,使自己不斷落後於別人,最終進入了挨打的局面。我們現在很多學生也是這樣,認為自己具有了很高的知識,不願意和水平不如自己的但有實踐經驗的老人交流,看不起他們。其實這是多麽的可笑和幼稚。如果我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就不怕在能發揮自身的潛力但條件相對落後的地方去。條件落後並不等於觀念、信息也很落後。現在很多資源都是可以***享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所以只要我們有知識能力智慧,就不怕沒有機會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在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進壹步檢驗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並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讓自己在各種競爭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只有成熟優秀的思想,而沒有行動力是不可想象的,那樣只會讓自己成為壹個會說空話的而不切實際的人。這種狀況的演化的最終結果就是主觀唯心主義,以及壹些迷信,偽科學的東西。只有行動力沒有優秀成熟科學的思想指導,只顧盲目做事,不進行思考總結,不進壹步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只是無知的體力勞動罷了,這在將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必將逐步被淘汰,沒有任何生存的空間。
看看我們今天社會上很多年輕人,從小不願意吃苦,只是壹味地依賴父母,在思想上聽從父母的,沒有自己的任何主見,在行動上必將會顯得幼稚。在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還是這樣的。而不知道不斷形成自己的切實際的看法和成熟的行動力,這在未來的競爭力是很薄弱的。說到底,在知識經濟時代,我面臨很多挑戰也面臨很多機遇。如何把挑戰變成機遇,需要的是我們成熟的思想和優秀的行動力,二者缺壹不可。這兩者的完美統壹必將帶來未來的超強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