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細地品讀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麽妳真的懂得怎麽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整理的曾國藩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讀後感1看了《曾國藩》後,實際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國藩就是壹個集中國傳統文化於壹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著民族和文化的負載,並且他的經歷也給我們這樣壹個啟示:處在變革時期浮躁不安的現代人,依然渴求來自本族文化的滋潤,尤其期盼從這種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獲取某些啟迪,這啟迪因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更顯得親切、實用,也更有效。
在現代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年代,機遇良多,壹刻千金,人們再也沒有往日田園般寧靜的心境和經年累月足不出戶閉門讀書的悠閑,少了古人那種琴棋書畫的幽雅和內涵,更多的是壹種浮躁和空虛,如何讓忙於事功者在沈浮的商海中把握人生的航向呢?如何在喧雜的鬧市中保持壹顆純凈的心靈?
合上書本,壹遍遍地想:作為壹個個體生命,曾國藩以病弱之軀在短短六十年裏,何以做了那麽多有意義的事?他的超常精力和睿智的頭腦從何而來,作為壹個頭領,他白手起家創建了壹支體制外的團隊,在千難萬險中將這支軍隊帶到成功的彼岸,他的本事在何處?作為壹個父兄壹生給子弟寫信數以千計,即便在軍情險惡時仍對子弟不忘諄諄教誨,他的這種非同尋常、不計功利的愛心源於何處?作為壹個國家高級官員,在舉世昏昏不明的時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學習徐圖自強的構想,並在權力範圍內加以實施,他的這種見識從何而來?即使100年過去了,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仍令人回味無窮,成為人們研究的課題?
曾國藩曾說過這樣壹句話:“但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怎樣才能明強,他認為:壹是能自勝者謂強。二是從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說壹個人要註重自己內心的修養,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聖賢標準的道德品行。這樣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強。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也許讀懂這本書,便與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通了壹次話。通了壹次話,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覺擠壓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輕輕化解了。
也許讀得有點狼吞虎咽,還沒完全讀透。好書不厭讀,待有時間再細細品味咀嚼吧。
曾國藩讀後感2看完曾國藩《黑雨》,曾國藩死時黑雨滂沱,結果窗外就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是該寫篇書評。
其實在看曾書之前,我對這個歷史任務的了解只有歷史書上“帶領湘軍擊敗太平軍”,以及創辦“安慶軍械所”。最有名的是《曾國藩家書》,還記得初中的那位女歷史老師上課時常拿著壹本《血祭》,放在坐第壹排我的桌子上。還幼稚的我壹向崇拜強權,所以《血祭》著實令我向往。但在八年後,當我連續看完這三本書時,才知道唐浩明寫的曾國藩,真是著實是壹部歷史事件小說,幾乎沒有兒女私情,這點與二月河大相徑庭。
二月河的書看起來比較有意思,有趣味,那種君臣關系讓人崇拜。成功多於失敗,往往讓人拍案叫絕。
但唐浩明筆下的曾國藩卻是敗多於成,他的人生坎坷異常。我覺得曾有點象二月河筆下的雍正,人物性格較為正統、刻板,封建家族大家長式。但雍正身邊的人才較多,切人心所向。曾國藩身邊雖然也是人才濟濟,卻是各自打算盤,雖有極少數與曾壹條心,切崇拜其為人,如彭玉麟。這畢竟是臣與君的分別。
覺得“黑”特別適合曾國藩,這部書的書皮就是黑色,他先是崇尚程朱之學,然後經陳廣敷點醒,予以莊老處世《道德經》、《南華經》。
自古以來,手握重兵的臣子,都受到君主的猜忌,而無論他是忠或奸。“手握重兵”本身就是君家壹大忌,更何況是在滿人當朝的漢大員身上。因此當“剪滅長毛”後,曾主動“自剪羽翼”,裁撤湘軍。辦理津案,使他留下罵名;鎮壓太平天國又使歷史學家從各個角度稱辯他的利弊。美名有之,罵名亦有之。致使身在封建社會沒落這個歷史背景中的大人物,也變得晦暗不清,讓人無從評判。
但他是壹個忠於主上的大吏,這倒是最貼切的稱謂。另外他的聯及家書,還有書法也流傳下來,翰林苑學士之名還是有實。
康福本來我很看好,不知為什麽,我非常欣賞在大人物身邊忠心耿耿的子弟或家仆,如二月河傅恒的家仆、康熙身邊的臣子,故康福與曾之間的誤會到死未解,我很為之遺憾。
曾國藩家族弟及胞弟,才能都太差,沒有能接替他、輔佐他的,憎國荃稍微強點,但我不喜歡他。
這裏我還是喜歡彭玉麟,是個奇男子。
曾國藩讀後感3《冰鑒》壹書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壹部傳世奇書,冰鑒的意思就是取以冰為鏡,能察秋毫之義,它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因其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鑒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喜愛。關於識人,於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示過,人最大的智慧在於能識人,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劉邵也說:“聖賢之所美,莫美於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有言:“世事洞明皆學問”。這些都表明了識人對於領導者也好,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難得的,曾國藩的《冰鑒》就是壹本教人識人的書。
《冰鑒》體雖小而思精,我讀完後感覺要真正掌握這些方法很難大家聽到這裏可能覺得這不就是封建的相術嘛,現在是壹切皆有可能的時代了,不值得壹信,沒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嘛,我認為其實是有的,書裏的內容在生活中很多都能得到驗證,之所以我們可以從壹個人的形體特征來識人是源於心理學和中醫學,人的性格,經歷,學識可以決定和改變壹個人的氣質神態,這個大家好理解,中醫學又是怎麽回事呢,舉個例子,中醫認為肺氣虛弱的人性格會多悲傷,如果調理得當性格會逐漸開朗,而肺虛的人在長相上會顯示出皮膚顏色蒼白,精神差,脾不好的人會膽小,成天擔驚受怕,長得瘦弱,耳朵又硬又小的人是先天腎氣不足,耳朵又肥又厚實先天腎氣足的表現,腎氣足精神勁才足,所以身體狀況對壹個人的心裏狀況也是很有影響的,比如我們要幫助壹個自卑的孩子建立自信時,除了心理的輔導,不妨也關註壹下他的身體健康,相信會事半功倍的。這算壹本工具書,我們可以說,《冰鑒》表面上是壹部鑒人識人之專著,本質上卻是壹本成功指南、勵誌奇書。他的作用可以歸結為兩點:識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我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對於領導人,多了解壹些識人用人的方法;對於個人自己,我們通過冰鑒中的理論反觀自己的外在時能夠找到自己內在的缺陷,找到改進的方向,我想在學習識人時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其實正確認識自己才是最困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鑒可以做為壹面鏡子,讓妳更好的了解自己:對於父母和老師,通過此書的學習,多壹種觀察認識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曾國藩讀後感4我們生活在壹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壹個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對神的崇拜早已轉為對人的崇拜。可還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缺了點什麽。
讀完《曾國藩家書》,我找到了答案:我們不乏時代弄潮的勇氣,卻缺少對優秀文化傳統的堅守。
曾國藩在寫給父母及後輩的家書中無不流露出對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遺訓,溫柔敦厚的家風和實用有效家訓,讓他在雲譎波詭的近代社會屹立不倒,對家族的堅守和責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興旺延續的方法,並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倔強風骨,也能很好地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的趨勢,從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領導者。
曾國藩教育兒孫“士人讀書,第壹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這是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時他身處的時代的重新解讀。他告誡兒孫要有誌,存圖強報國之誌;要有識,要放眼世界,廣學博覽;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氣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滅了韌性。這既是曾國藩對傳統士人精神的堅守,又對其賦予時代精神的體現,可以說,這是壹種順應時代潮流變化的文化自信,也是壹種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國藩身處的時代,那是壹個如分娩般劇痛與希望並存的時代;凝視當下我們自己的時代,不也同樣是超越與危機並存的時代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而又如何不被時代裹挾,“從自己身上超越這個時代”?這是值得每壹個當代人深思的問題。
我想,那就是要堅守優秀的文化傳統,要以壹種創新的不迂腐的態度去堅守和傳承,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方得始終。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為了擺脫過去,想象另壹種命運。”此言道出了人類渴望超越過去的態度,但或許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也需要在其中沈澱壹些如金子般珍貴的東西,以壹種宏大的歷史觀活著,人才不至於在新時代洪流中被淹沒或埋汰。
讀《曾國藩家書》,回望歷史,立足自身,堅守優秀的文化傳統,我們更能在無限延伸的時代裏找準自己的價值和定位,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
曾國藩讀後感5兒時,粗略翻過幾頁曾國藩家書,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書櫃。再讀的緣由很偶然,去了壹次曾國藩故居,聽導遊講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於壹個普通耕讀家庭,短短十年時間,就躍升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過人之處,於是又拿起細讀。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在為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他崇尚堅忍實幹,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幹,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在治軍用人方面,他主張以禮治軍,為使官兵嚴守紀律,愛護百姓,他更是親做《愛民歌》以勸導官兵;在戰略戰術上,他認為戰爭乃死生大事,應“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在用人上,講求“仁孝、血誠”原則,選拔經世致用的人才,選人標準是“崇實黜浮,力杜工巧之風”,曾國藩的幕府就是壹所人才培訓基地,李鴻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事。
深讀《曾國藩家書》,必定會被書中濃厚的親情所感染,曾國藩不負“道德文章冠冕壹代”的盛譽,壹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現代社會,這樣濃厚的親情尤顯可貴。
有多久沒靜下來寫壹封書信了?有多久沒陪父母好好說說話了?有多久沒和兄弟姐妹聚在壹起了?繁華浮世,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可通過讀《曾國藩家書》,我從曾公身上學到不少可貴的品質,最可貴的即是孝悌。給父母打個電話,為父母買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遊……在物質與情感方面盡可能滿足父母,父母事無小事,其實無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們愛我們壹樣愛他們,已是足矣。
曾國藩讀後感6《曾國藩家書》收集、整理了曾國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間信件往來的精華部分,書中通過教導讀書、研究學問、修身、立誌、堅持……等方面,讓我們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國藩的“真”,從而對曾國藩有了更深壹層地了解。
讀其家書,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但要想真正做到這“三不朽”卻不是件易事,而曾國藩用他的實際行動像我們述說了。然而要做到這那該需要多大的決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來,曾國藩是壹個好哥哥,也是個孝順的兒子。他總是告誡弟弟們要好好讀書,認真研究學問。他認為自己能夠幫助父母親教育好弟弟們是壹件盡孝道的事情,也就盡心教導弟弟們。遇到問題時,他總能夠先從自身找錯,反省自己的缺陷。在與兄弟間發生矛盾時,他感到很難過,但卻不會意氣用事去追究對方的過錯,而是冷靜處理,仔細維護兄弟之間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他曾對其弟說,“凡兄弟有不是處,必須明言,萬不可蓄疑問。如我有不是,弟當明諍婉諷。我若不聽,弟當寫信稟告堂上。”我覺得就是要這樣子的。家人之間有什麽問題就應該打開天窗說亮話,有什麽都說出來。如果有問題而不說,壹味地埋藏在心裏,那又有誰會知道呢?這樣只會讓之間的矛盾更加的尖銳,壹旦矛盾激發,只會讓彼此收到的傷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書中,我們看到了曾國藩對長輩的尊敬。凡有什麽都會先跟長輩商量或告訴長輩壹聲,而不是自作主張,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應該有商有量,這樣才有助於事情更好的解決。曾國藩的父親曾在書中對其弟說過,“境遇難得,光陰不再”。是啊,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人的壹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夠成為壹家人是極其不易的,能夠成為和睦家庭中的壹員,有人關心,有人呵護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現原來自己壹直苦苦追求的東西,壹直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壹直以為是理所當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遠遠不只這些,我還需要好好的學習。
曾國藩讀後感7學會舍得,就是學會如何選擇,懂得放棄,知本分,懂舍得真義的人往往是小心謹慎的人。曾國藩在為官處事方面,常懷“謹慎、敬畏之心”。
《管子》說:“其所謹慎者小,則其所立亦小;其所謹慎者大,則其所立亦大。”大儒朱熹認為:“真正大英雄,卻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若是血氣粗豪,卻壹點使不著也。”
曾國藩生性謹慎,以“慎”字掌人生之舵。他曾做過壹幅對聯:“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從中可以看出曾國藩的處事哲學。曾國藩的謹慎也體現在各個方面,如為官謹慎、作戰謹慎、交友謹慎、用人謹慎、謹言慎行,時時反思自己,力圖避免壹切缺點,從不授人以柄,以使別人無暇指責。在動蕩的晚清王朝,位極人臣卻全身而退,保全自己。他倚重過穆彰阿、肅順、奕忻,這幾位大臣彼此有不***戴天之仇且最後都不得善終,而倚重他們的曾國藩卻巋然不動。正是曾國藩運用“心有靈犀,不露痕跡”的謹慎之策而獨身事外。
“謹慎”即有所畏懼,只要有所畏懼,辦事就會認真,會多加準備,會考慮周詳。而“敬畏”是壹種尊重和珍惜,是對人生的透徹領悟,對生命的倍加呵護;是對客觀世界和人類***性的真切認知。
曾國藩曾說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在家書中時常告誡家人“長存敬畏之心,不要以為家裏人做官就欺負別人;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學問就恃才傲物。長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曾國藩的敬畏讓人看到了他潔身自律、清醒的頭腦、謙虛的態度、謹慎作風、強烈的危機意識。有這樣的敬畏之心,壹個人才能戒驕戒躁,永遠把自己放在學習者的位置上,永遠保持實習生的態度,這樣就能有所顧忌,有所遵守,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曾國藩在為人處事中始終“知足”、“知本分”。他曾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他的地位和成就足可以讓他有資格和實力盡享榮華富貴,然而卻選擇了壹生清貧、勤儉持家。
知足常樂,壹個人名利心切,俗見就重。欲望過大,就會被蒙蔽心智,不再客觀、冷靜地面對現實,於是差距就壹點點拉大,憤懣、不平、抱怨開始充斥身心,得到的是壹個失敗的人生。
曾國藩讀後感8曾經看過壹個這樣的故事:有壹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萬籟俱寂,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對壹篇文章重復朗讀很多遍了,還是背不下來。背不下來不能睡覺,他只好壹直誦讀此文。這時候,家裏來了壹個小偷,潛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只聽他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大聲說:“這種水平讀什麽書?”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曾國藩目瞪口呆:只見那賊人將那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壹遍,然後輕蔑地看了曾國藩壹眼,揚長而去。
平平資質,卻能夠達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通過讀《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壹個“恒”字成就了他。本書有別於壹般的人物傳記,作者更多地從人物的細節瑣事著手,較為真實地為大家還原了人物形象,中間同時夾雜著許多作者對於主人公的人物評述。
他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人生成就,觀其壹生,始終離不開“有恒”二字。這本書中曾國藩“有恒”的性格特征無疑是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曾國藩讀書有“恒”,他推崇“讀書不二”,壹本書未讀完絕不去讀另外壹本。除了讀書有恒,用兵打仗亦是若此,在做其他事情,他還是以恒為最高準則。
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堅持固定的日程,這樣求恒,自然是極為痛苦的。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麽辦?熬不下去也要熬,用強悍的蠻勁打通此關。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當極倦怠之時,他都會在日記中進行自省,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對於懈怠無恒的行為零容忍。
書中說,每壹個人不管天資如何,只要肯下得苦功夫,就能做自己人生的鍛造師,從混沌中幡然醒悟,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時說:人的壹生就如同壹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不能懈怠。人的.努力與天的栽培,會讓壹棵樹靜靜地長高,也會讓人慢慢地成熟。
雖然曾國藩的時代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不能忘卻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要發揚和繼承這種優秀的品質。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奮鬥!
曾國藩讀後感9和張小硯聊天,姑娘說:《曾國藩全傳》是壹本值得壹讀再讀的書。她說這話的時候,我才看了壹半,“血祭”看完了,“野焚”讀了壹半,“黑雨”還未打開。我不知道張小硯說的是不是我看的這本《曾國藩全傳》,因為在百度上搜索這個書名,妳會發現,有多個版本。
我讀的這本是長篇歷史小說,作者唐浩明,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為血祭、野焚、黑雨三部;另外還有人物傳記《曾國藩全傳》,作者蔣星德,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為曾氏侄兒的親筆撰述;嶽鑫、張弘編寫的《曾國藩全傳》包含曾國藩正傳》、《曾國藩演義》、《曾國藩逸史》《曾國藩別傳》四部,是最大部頭的壹部,京華出版社出版,價格870元。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前兩套,等讀完手頭這壹套後,可以再買來另壹套讀。
曾國藩有三點過人之處:曰自律、曰識人、曰馭人。
自律,就是對自己嚴格要求。為此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寫日記,對自己進行剖析,進行學淋淋的自我批評,從點滴之處進行自我約束。“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制矣”這是嶽飛所言,也是曾氏原則。作為文武統帥,曾國藩以身作則,“勤”“儉”修身,恪守“慎獨”,嚴守自己的品行,只有這樣的領導才能夠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帶領壹支有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隊伍。
識人,就是識別人才。曾國藩著有《冰鑒》壹書,現在可以買到。此書據說為面相識人之大成者,雖言過其實,但終究面由心生,生理和心理的相互轉化影響是有道理的,此書可以買來壹讀。
馭人,就是是通過賞罰、教化、交流、***事等方法讓人才為我所用,這是壹門微妙的學問,值得壹生學習。我曾說過,最美的風景在人的心裏。可以借鑒卡耐基《人性的弱點》。
識人只有和馭人互相配合才有其意義,只懂其壹,不足成事。識得人才,但是不能為我所用,那又有什麽意義呢?人有些人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不能為我所用,比如左宗棠者,只能順其發展,取其自然,合理利用,沒有必要在這些人身上多費工夫;那些心地醇厚、具備突出才能、同時又可克服的缺點的人才是有價值的,識別人才後,加以鼓勵,加以培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持久,比如李鴻章者。
其實,自律和識人馭人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嚴於律己,才能耳清目明,識得人才,並讓人才聚攏在自己的人格魅力之下,並且駕馭他們為我所用。
曾國藩讀後感1011月某日網上看見消息說,河南文藝出版社新推出唐浩明《曾國藩》全集,是唐先生唯壹自己作序並重新校對的全本書,另外湖南朋友近期微信圈曬唐先生,於是便毫不猶豫買了壹套。此書熱時,買過若幹套(自己看和送友人),也讀過兩遍。收到書後便迫不及待的讀了第壹本,到是有序,是為短序,所謂全本和過去沒有什麽區別,河南人民言過其實了,不過書的質量和紙張不錯,拿在手中閱讀的感覺很好。
近幾年有幸加入了壹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湖南微信朋友圈,先先後後與若幹位湖南人近距離接觸,前年也深入了壹下湖南。湖南人的確性格鮮明,人才濟濟,和我們陜西人似乎有相通之處,區別可能在於壹個受古風影響多壹些,壹個受近現代影響多壹些。由於朋友圈的關系,或許是有相通的地方,想帶家人或與三五好友去湖南遊歷壹下竟成了我近兩年來的心結。
曾國藩,壹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的社會精英,正常情況下行走朝廷、衣錦還鄉是他們的畢生追求。可曾國藩生活在壹個風雲變幻改朝換代的時期,成就壹番事業是他們內心的吶喊,但身處亂世,世風日下,社會落後,朝廷岌岌可危,潛規則盛行,想做事無事可做的無奈、苦悶,成就壹番事業過程中的激越、糾結、挫敗,做大事不拘小節不拘手段的氣魄,對改朝換代內心深處的掙紮,壹個個鮮明特點的人物,在唐先生窮盡八年的書寫下,壹本豐富鮮活引人入勝近些年難得的好看的大氣的書出爐了。
再讀‘血祭’有以下幾處印象深刻,壹是對左宗棠這個人物的刻畫,尤其是助張亮基守長沙巡撫衙門中的洪門宴壹節中不多的筆墨,便使壹個活生生的左宗棠躍然紙上,讓我覺得有身邊熟人的影子;二是世無艱難何來人傑壹節和之後兩節,把曾國藩出山前的糾結顧慮描寫叫壹個透,今後誰有什麽事想不明白了,看看這三節,會大有收獲的;三是對塔布齊、康福、彭玉麟的使用,對羅澤南金松齡青麟的處理,與劉蓉的相處,皆是經典之處。另外,有幾句話印象深刻,如:當文官的不愛財,再平庸亦是良吏,當武官的不怕死,再粗魯亦是好將;讀書人附逆匪,則匪逆有可能成大事——。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曾國藩傳讀後感曾國藩全集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