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告訴我,我將跨往何方?
不可否認,時尚文化,像壹個高大的巨人,正大踏步地,昂首挺胸地向前邁進。不管妳贊美它也好,鄙視它也罷,它像壹股滾滾的洪流無法扼制。
新生的力量總有它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時尚文化亦是如此。現在的我們,被學習、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時尚的文化為我們找到了壹個釋放的出口。它可聽,可觀,可讀,像壹個花枝招展的小精靈,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壹抹亮彩。當我煩心時,“加菲貓”,“流氓兔”會“嗖嗖”地從屏幕上跳下來,晃著它們胖滾滾、毛絨絨的身體,逗我開心;當我興奮的時候,便肆意地在沙發上跳上跳下,嘴裏哼著《雙節棍》——“哼哼哈嘻!”
時尚文化,是壹抹燦爛的朝陽,它灑在我的身上,變幻出斑斕的色彩。
然而,時尚文化中,也有糟粕,也有垃圾。
赫爾岑面對年青人熱衷的流行文化,曾不屑壹顧地說:“流行都是好的。怎麽,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嗎?”
的確,大眾的文化品味,並不壹定是高品味。時下,壹些花裏胡俏(梢),令人眼花繚亂的快餐資訊撲(鋪)天蓋地,“占領”了青年人的眼球。它們,將熱辣身材,漂亮臉蛋為賣點,以文化人,娛樂界人士的隱私為嘩眾取寵的標簽,大張旗鼓,“名正言順”地進軍市場。而壹些以思想內容為“資訊”,堅守自己經典文化品味的雜誌期刊,卻像壹個散佚的遊子,寂寞地擺在書壇上,靜待人們領他們回家。這又不得不讓我們憂心沖沖(忡忡):
“夜鶯的歌聲,會淹沒於急於覓食的麻雀的啁啾聲中嗎?”
我聽到冥冥中,自己心靈的壹聲響亮的回答:“不會。我不會。”
是的,我將把握好自己對文化追求的方向盤。在心靈中永遠繞著壹縷香煙,不會被塵世的紛紛擾擾所幹擾。
我會讓愜意的清風吹動我的發絲,輕聲吟唱《同桌的妳》,羞澀地聆聽心靈地悸動;
也會勇敢地拒絕濃妝艷抹的時尚信息,留給心靈壹片寧靜,任時尚的潮流,潮起,潮落。
哦,我不再是那只迷途的小羊羔了。我將長大。
“我的文化我作主。”我輕聲而有力地說,然後微笑。
時尚,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定義。南唐後主李煜酷愛小腳,裹小腳成了當時女性的時尚,並壹直延續到上世紀初;今天,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LV的包包、保時捷的跑車、壹擲千金的燈紅酒綠成為了壹種時尚。但這種時尚僅僅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構成的新的物質而已,經不起人們的品味,虛華時尚的背後是更加空虛的心。真正的時尚應該猶如壹壺上好的觀音,經得起沸水壹遍又壹遍的沖泡依然能夠沁人心扉,耐人品味。人世間,千變萬化而又亙古不變,最枯燥乏味而又最經得起品味的莫過於歷史了。王侯將相也好,山野村夫也罷,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滄海壹粟。時尚在變化著,不變的卻是歷史,品味歷史便是品味最長久的時尚。
我夢想有壹天能走進哥薩克的故鄉,看壹眼由因為不願意世界上再出現第二座類似建築而被沙皇挖掉雙眼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克裏姆林宮,親吻壹下半個世紀前把成千上萬優秀的俄羅斯兒女直接送上前線的紅場。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克裏姆林宮美麗依然,紅場上似乎還回蕩著雄壯的《莫斯科保衛者之歌》,伏爾加河默默地記錄著這裏所發生的壹切。只有流淌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伏爾加河在向我們靜靜地訴說著拿破侖的大軍是如何倒在莫斯科的嚴寒之下的;博克元帥又是如何從莫斯科退去的,雖然他和他的中央集團軍群已經看到了克裏姆林宮的尖頂。她又在向我們訴說著蘇聯紅軍的19次斯大林突擊,從莫斯科到基輔,從華沙到維也納,從貝爾格萊德到柏林,壹百萬的蘇聯紅軍長眠在了異國的土地上。壹百萬優秀的蘇聯兒女帶來的是大片慘遭戰火蹂躪土地的解放,帶來的是紅場上19次的禮炮,帶來的是壹個從戰火中重新站立氣啦的蘇聯。
我夢想有壹天能走近尼布甲尼撒大帝,走進古代巴比倫王國,走進號稱世界八大奇跡之壹的空中花園,在底格裏斯河上烤著剛從河裏釣上來的魚,吃著巴格達盛產的椰棗,呼吸者從歷史深處刮來的風。雖然今天的伊拉克戰火不斷,雖然生活在厚重歷史之上的伊拉克人民每天在為生存而掙紮著,雖然揮舞著軍刀的尼布甲尼撒大帝的手臂已在戰火中灰飛煙滅,但伊拉克人民的鮮血和淚水依然記錄著她的歷史。
我夢想有壹天能走進耶路撒冷,看壹眼這座誕生了世界兩大宗教的聖城。走進阿克薩清真寺,探究穆斯林心中那股強大異常的宗教力量,感受伊斯蘭世界齋月的肅穆。還要走進飽受苦難的猶太人心中的聖地——哭墻。感受能夠將全世界猶太人凝聚在壹起的巨大力量,感受能夠在五次中東戰爭中都能反敗為勝的神奇力量,還要走進辛德勒的墓地,感受猶太人的知恩圖報。耶路撒冷,猶如從歷史中走來的老者,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在互相殘殺,留給後人的只有千年壹嘆。
歷史是永久的時尚,是最經得起品味的時尚,是亙古不變的時尚。我夢想有壹天能走近尼羅河、泰姬陵、瑪雅人的金字塔、撒哈拉腹地的原始部落,去品味歷史,品味時尚。
品味時尚
當我們將剪了無數個洞的牛仔褲,放進衣櫃底時,這種往日的時尚已經過時了;當我們把80年代的老歌拿出回放時,這種往日的時尚已成經典。 同是時尚,為何就有如此大地差別?關鍵是壹種時尚經歷了眾口品味後,還剩什麽。所以—— 時尚需要我們去接近。沒有實踐沒有發言權。同理,也只有當我們親身感受體驗時尚,才能摸清此時尚的脾氣。邊騎車邊塞個耳機大聲放著音樂,外表看上去特青春,但身邊的危險也漸漸逼近;阿迪的服裝、耐克的品牌,那個顯眼的標誌就是年青人的資本。而身後的父母卻在含辛茹苦地早出晚歸。如果身邊太多的時尚現象我們不去接近、去認識,或許自己也會擠入追求“時尚”的大軍中。 時尚需要我們去感悟。畢竟時尚是青春的代名詞,追逐潮流成了我們80後、90後的法寶。也不能否認,有些時尚也有著明顯的多利少害性。《百家講壇》是壹個近幾年才開辦的央視欄目,而請去開講座的名師也是大學、中學校園的佼佼者。他們生動形象、睿智而又耐人尋味的講課,不僅滿足了全社會感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也將各方面文化知識大眾化普及,而這些教授也成為了眾多觀眾追捧的“明星老師”。人們從他們身上學習其余娛樂明星少有的文化修養和待人處事,而壹些學生也開始重新規劃人生,非某某名牌大學不上,因為那個大學裏有他的偶像。我也是此時尚的追星族,感悟此種時尚,讓我又多了份信心與希望,何樂而不為? 時尚需要我們去沈澱。大千世界對我們這些人生閱歷空缺的中學生來說,身邊充盈著各種誘惑,難免盲從去跟風、去追求個性自我。將所有的時尚壹概接受,將自己攪得和汙水壹樣渾濁不堪。其實時尚本身沒有好壞,需要看哪些適合我們成長,靜下心來耐心思考,學會將有用的吸收,沒用的毅然決然地排斥沈澱下來。當我們通過壹系列的過濾、洗滌後,我們便從純凈水變成了礦物質活性水!有益時尚讓我們更有內涵。 接近、感悟、沈澱……時尚這東西也給我們品味完全了。別人的時尚未必是我們適合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品味時尚,讓我們成為礦物質活性水!
兩代人的時尚距離仿佛有壹光年。起碼我媽的時尚在我眼裏是“老掉牙”,我的時尚在媽眼裏是“走火入魔”。
在公交車上,我撫摸了我好不容易長出的頭發。唉,茂密的草原要夷為平地了。等待我的又是平頂頭。
這是我住宿後第壹次回家。
到了門口,我就聽到家中放的鄧麗君《甜蜜蜜》的旋律。但當我的鑰匙插在孔裏時,我聽到曲調變成了壹個我熟悉的,但又忘了名的曲調。我打開門後,媽很驚異地說:“兒子,比妳說的到家時間早壹刻鐘啊!”我此時無心回我媽話,因為我發現電視上竟放著我的最愛———林俊傑的新歌《醉赤壁》!
難怪曲子這麽熟,我在同學的手機裏聽過壹次。我詫異地問媽媽:“妳怎麽會買他的CD?”我媽竟然吐了吐舌頭說:“我最近漸漸迷上他了。嘿,歌還不錯吧?”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過四十的老媽居然會愛上我的偶像。
我和媽媽坐下來,邊聽歌邊聊最近的事。我發現媽媽知道的“八卦”新聞竟然比我還多!我媽真的“返老還童”了?
下午,我媽帶我到壹個發型設計店,我聽到媽對師傅說:“留點短的劉海”時,我差點暈倒。
晚上,我撫摸著帥氣的新發型,想著:媽怎麽變得這麽時尚?難道她對時尚換口味了?她不是喜歡那種清靜平淡的類型嗎?但是現在……
“裝了壹天嫩好累啊!”“妳也老大不小了,怎麽還陪兒子玩時尚!”“值了,妳沒發現兒子離我越來越近了嗎?壹天突擊娛樂新聞換我兒子快樂的壹天,值了。”“妳打算壹直裝下去嗎?”“兒子樂意有我這個時尚老媽的話……”
我心中的感動凝成壹種晶瑩的液體在眼眶中泛起、滾動。媽媽,妳對我真是太好了。
第二天,媽媽在客廳看著我。因為我正在放鄧麗君的《甜蜜蜜》。“妳今天沒事吧!”媽媽用手碰碰我的額頭,又摸了摸自己的。
“這叫品味時尚!妳不知道現在流行復古風嗎?”
嘿,其實仔細聽聽,鄧麗君唱得真的也很好聽啊。
甜蜜蜜,我心中真為有這樣的“時尚老媽”而甜蜜。
我並不是個迂腐至極的“老夫子”“老古董”。我也喜歡時尚,與“時代***同至尚”,但我卻難以舍棄那些為時間過濾後的時尚———經典文化。
十裏洋場,燈紅酒綠,風流韻致……隱約在這大上海風月中的還有曼妙的身姿,仿佛能看見那壹個個身穿旗袍的花容月貌。這就是張愛玲壹生鐘愛的旗袍,那個舊上海時代的風尚。將滿人的服飾加以剪裁,依著女人的身材,貼合每壹寸肌膚,那似乎已不是壹件衣裳而是壹支勾勒出女人婀娜身形的畫筆。這樣“露骨”的服裝在那個講求“禮義廉恥”“三從四德”的時代,卻有些膽大包天,然而當它成為壹種時尚,受人青睞和追捧,進而迅速蔓延時,壹切禮教似乎都不管用了。
如今,很少有人穿旗袍了,想要感受那種女性的嫵媚和嬌柔也只能通過那些老舊圖片和電視劇大飽眼福,現代人有當代的“時尚”如:迷妳裙、低胸衣、補丁褲……那些漂洋過海,歷經長途跋涉而至的歐美時尚和順風吹來的“韓流”。
我並不是壹味否定這些時尚,它們固有其存在的道理,然而它們又能存在多久,它們只是大海吹拂的波浪壹浪接壹浪,然後幻作泡影淡出歷史舞臺。
我在尋找像旗袍這樣經典的時尚,它能長久地存在,從未被人遺棄,那些沈睡的經典似乎在等待,當壹個個奇思妙想和創新的箭射中它們,它們定會再次刮起經典的時尚之風。這樣的時尚總值得人去品味,猶如壹杯經典的咖啡:香醇,美味,令人回味無窮……
在重金屬充溢的時代,誰還會為壹把二胡嘆息,為壹首二胡曲而掬壹把廉價的眼淚呢?人們壹窩蜂地追求潮流、流行文化,而視古典文化傳統如草芥。其實,我們都深陷追求時尚的“迷網”中而不懂得品味時尚。
還記得壹首《二泉映月》曾經打動多少人的心,浸潤多少人的眼……六朝金粉,王謝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聲色犬馬,那不是二胡弦上開放的花,三秋桂子、十裏荷塘有太多的綺麗繁華,那不是二胡弦上奏的音韻。二胡是屬於平凡人開心時的工具,潦倒時的支撐。
就這樣壹種沈澱下來的經典時尚,屬於普通人的時尚,為什麽時至今日,它會如此蒼涼。
在文化交流頻繁的今天,我們似乎更需要靜下心來品味“時尚”,為傳統文化尋壹片天空。
那是壹個繁華到極致的街口,以轉角的軸為中線,有兩家店。壹家是國際聞名的服裝品牌在此城的旗艦店。旗艦店旁邊轉角過去,有壹個小鋪坊長年埋藏在黑暗的角落,小小的木質門扉,還沒有旁邊旗艦店四分之壹大的店鋪。
壹位帶著鑲邊眼鏡的老人始終坐在離店門最遠的那個角落的臺子邊,專心地給壹兩件剪裁精致的旗袍刺繡的花瓣上鑲邊。店鋪的側墻上,掛著壹個久年未擦、覆著灰塵的銅牌。
無人問津這家小刺繡店,盡管她裏面蘊藏著無數精美的手工藝品,人們往往目不斜視地走進隔壁的旗艦店,精心挑選,滿載而歸。全城的人都將穿著這個品牌的衣服作為時尚,男男女女,誰要是有能力進這家店購物就是壹種能力。這種攀比,儼然成為市民的壹種時尚。
每日清晨旗艦店的清潔工“嘩啦——”壹聲將水全部向那刺繡店的門口沖刷而去,臟兮兮的水流了壹地。然後是汽車尖銳的剎車聲,旗艦店的總銷售經理神情孤傲地沖店門口恭候的助理冷漠地微微致意,自動玻璃門將壹切繁華又隔絕在店門裏頭。工商局不止壹次來訪並暗示刺繡店的老人,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這裏將被能付起更高地租、帶動更多客流量的另壹家國際品牌旗艦店所取代。
終於有那麽壹天,規劃局請了馳名外省的壹位美專家過來勘察這條商業街的發展前景。美專家的眉頭壹直鎖著,慢慢踱過壹家又壹家規模宏大的商鋪,又踱過壹扇又壹扇錚亮的櫥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壹行人走到轉角處的店鋪,美專家的臉色放光了許多。周圍的人立馬會意,有壹西裝革履、油頭粉面者上前恭維地笑道:“先生果然好眼光,這轉角的國際旗艦店就是拉動本城高端客戶消費的頭號品牌,這裏地段繁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大家立馬要擁護著專家進店。專家的神色很嚴肅,只是略略點了點頭,邁開腳步不顧旁人失望的目光接著向前走。
走過刺繡店的門口,除了專家,所有人無視這家店繼續向前走。但是專家這壹核心人物的腳步倏地停下了。他凝視著不大的店門和裏面昏暗的擺設,駐足良久,邁進了店門。老人正在專註地給壹件精美卻無人知曉的旗袍滾邊,此時沈穩地慢慢擡起頭,露初那張滿是皺褶的、帶著鑲邊眼鏡的臉。沒等大家明白過來怎麽回事,下壹秒,專家的手和老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壹起。專家嚴肅的神色裏竟似閃著壹絲淚光。
“老師!”壹聲深沈的呼喊,驚醒了所有人。原來專家嘴裏幾年來談到的那位神龍不見首的恩師,就是這位常年無人知曉的店鋪的主人!據專家幾番提及往事時說,當年他只是空有稟賦的研究生,是這家店鋪那精挑細選的上好蘇州絲綢,精湛的滾邊技術,細膩的刺繡圖案,使他從中悟到了美的精髓,最終有了當今的成就。這番回來,也是特地來重新尋找當日的恩師。
第二天報紙的頭版頭條,這幅畫面連帶小小的刺繡店驚動全城,標題是“人們該如何品味真正的時尚?”
半年之後,這裏變為了時尚步行街,周圍仍舊是琳瑯商鋪,只是轉角最繁華處被古色古香、窗明幾凈的壹整家刺繡店所占有,赫然是這裏的時尚地標。
人們終於將目光投向這家規模宏大的刺繡店,並逐漸發覺它貌不驚人的沈澱著的時尚。太多的人走進了這家店,有錢人在這裏購買絲綢手帕、布藝鞋;高端的客戶紛紛訂單,高層party上掀起旗袍風。大街上拎著刺繡店特有的木制小包成為最新的時尚。
那銅牌仍舊掛在側墻上,被擦得錚亮。那上面赫然寫著“蘇州薛家第xx代刺繡真傳”,其刺繡工藝作為文化遺產被得到保護。不知道那家不甘心地被迫遷址的旗艦店的經理,可曾明白這店為何代替了她的旗艦店,成為永恒的時尚為人們所品味、保護
“我送妳離開,千裏之外,妳無聲黑白……”壹首《千裏之外》唱遍大江南北,把周傑倫這個演藝界的大眾寵兒又壹次推向了時尚的最高潮。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眼前總會閃過壹張充滿活力的年輕臉龐。但是妳知道嗎?還有壹個與此形象大相徑庭卻又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曾演繹過這首流行音樂——著名的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裏是中央電視臺……”每天晚上七點整,那親切的面容總是準時出現在熒屏上,那熟悉的嗓音總是回響在億萬觀眾的耳邊。他的莊重、大方、不茍言笑的播音風格,牢牢地抓住了無數人們的心。
這個廣受人們愛戴的播音員,其實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另壹面。08年1月20日,綜藝節目《歡樂中國行》中,壹貫嚴謹的羅京壹展歌喉,大唱《千裏之外》。將這首時尚的歌曲演繹得酣暢淋漓。看著他那投入的表情、醉人的微笑,儼然是壹個追趕時尚浪潮的“時尚達人”。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那個嚴肅的播音員嗎?驚訝之余,我才想到:原來他也和我們壹樣,擁有壹份感知和追逐時尚的熱情。
我們看到了壹個嶄新的羅京、壹個與往日熒屏上截然不同的羅京、壹個同樣充滿活力的時尚的羅京。但是,他的工作不允許他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壹時間,各種各樣的批評潮水般湧來。是啊,他是國家形象的代表,華夏之音的傳達者。這份沈甸甸的責任,不允許他做出哪怕壹絲的改變。
於是,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他又變回從前的那個莊重嚴肅的羅京了。直到08年8月31日,從那天之後,他就徹底從電視上消失了。壹道不幸的消息傳來:因為身患淋巴癌,羅京不得不離開《新聞聯播》的播音室,入院治療。
10個月後,把自己的壹生都獻給播音事業的優秀播音員羅京與世長辭,永遠地離開了他所鐘愛的播音事業,離開了億萬喜愛他的廣大觀眾。
羅京就像壹首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嚴謹得幾近刻板。是真的缺少貝多芬的狂放、肖邦的寫意、爵士樂的自由、拉丁音樂的奔放嗎?壹曲《千裏之外》,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因為工作和公眾形象的原因,他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今天,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看著浩如煙海的悼念和祝福,我突然意識到:羅京那般的沈穩、嚴謹、勇於犧牲和隱忍,其實壹點也不遜於周董之流。希望這種精神,可以永遠成為激勵我們積極向上的新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