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鳳鳥圖案源流及其民俗性
內容摘要:中國原始先民通過卵生觀念把鳥的生育與人的生育聯系起來,太陽鳥造型源於上古時期人們用動物表時令、時辰的觀念,多繪於墓室,借以表達初民對生命延續的追求。其中鳥蛇同繪的樣式反映了部落文化的融合,由此誕生了鳳凰這種吉祥和平的想象之鳥。鳳凰被譽為“美麗的神鳥”,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藝術載體上,表現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由於鳳鳥圖案蘊含吉祥長生的美好寓意,因此被普遍應用於各類民間繪畫形式當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表現得愈加民俗化。
關 鍵 詞:鳳鳥圖案 吉祥 民俗
壹、鳥紋源流
鳥的形象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陶紋上,同時也是鳳形象的雛形,和龍蛇壹樣,是中國古代民族的圖騰。在中國的創世紀神話中,以鳥作為始祖的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以鳥卵為生命本源、宇宙本源的思想在先民眾多部族中,如殷商、滿族、先秦等都相繼出現過。與創世紀關聯緊密的是生殖觀念,因為生殖關系到人類的存亡問題,這種崇拜必然是全民性的。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麽先民會在陶器、玉器等物上描繪那麽多的鳥形。卵的生殖意義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在民間的習俗中廣為流傳,比如許多地區流行女婿到嶽父母家作客,嶽母要做荷包蛋給女婿吃。再如,看望分娩“坐月子”的婦女以雞蛋為主要禮品,都是此種生殖觀念的遺風。
鳥的圖案在上古以及花鳥畫之前,除了以鳥魚結合的圖式表示生殖外,還將太陽與鳥結合,借以表達時間,強調生命的永存。據考古發現,太陽鳥繪制的直接原因,是源於人類對生命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往往是由於人類面對死亡所發生的。先民認為死亡的人在陰間是不見天日的,他們希望死後能夠像活著的人那樣享受太陽的光輝和溫暖,所以太陽鳥的神話就出現了,而且多出現在墓葬儀式中。鳥與樹枝可構成太陽鳥的意義,並顯示某種具體的時辰。從出土的戰國到漢代的墓室中,處處可以見到這種太陽鳥的不同形象,作為壁畫、帛畫和陶器的圖紋。另外,墓室繪畫中的日月必有鳥(朱雀、金烏)與蟾蜍,這表達了死者飛升成仙的觀念。出土於四川邛崍縣的漢代畫像磚上的羽人像,完全能夠表達人們對於死者所寄托的這種想象。圖中人物呈人首鳥身,頭戴冠,腹部是壹輪太陽,其中有飛鳥,姿態與人物同。羽人與太陽鳥的結合,表達了死者飛升成仙的觀念。從人物面含微笑的表情和自由舒展的身姿來看,完全是理想的境界。
在花鳥畫科出現之前,鳥的圖形還有壹種普遍的表現形式,那就是鳥蛇並列而繪。這種圖式在學術界似乎已經定論成為原始部落鬥爭的圖騰標誌。如芮傳明、余太山先生在《中西紋飾比較》中認為,鳥蛇圖是***工(水神)與高辛民(鳥神)部落之爭,是上古圖騰禽蛇鬥爭的母題。陳勤建先生在《中國鳥文化》中也持類似的觀點,而且他引證得更加具體,認為炎帝、蚩尤都是太陽鳥部落的成員,他們與黃帝分別進行過殊死的搏戰。文中引《史記·五帝本紀》正義雲:“……天下擾亂,皇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①於是此風在後世成為流俗。其實皇帝借蚩尤形象並非宣傳蚩尤,而是借蚩尤來招降其原部落地域的眾人,或者以自己戰勝蚩尤的偉績來威脅眾人,以求天下太平。皇帝作為蛇崇拜的代表,又是勝利者,以蚩尤的形象感召民眾,只能是臨時的手段,他在更長的時期內,必定要大力宣揚自己。然而,現存的鳥蛇圖紋,其***同點都是以鳥為主體,似乎是勝利者的神氣,而蛇形體弱小,似乎是配角的身份,或是受損害者的形象。那麽,勝利者緣何不占優勢呢?仔細分析後就可看出,鳥蛇形紋在最初時期,完全有可能作為部族圖騰對立鬥爭的象征而出現,特別是在戰事頻發的氏族社會。但氏族社會結束之後,戰爭不以氏族圖騰作為積聚民心的號召,這種圖紋會依然存在上千年而不變嗎?如果存在,這期間必定會產生與時代相關聯的變化。從戰國到秦漢這壹階段的繪畫來看,鳥蛇相兼的造型已成某種定勢,它們並不代表具體部族,這是部族消亡、文化融合的結果。由於圖騰的消失、畜牧業的發展,進入文明時代的人們與鳥禽親近而遠離蛇獸,所以在繼承鳥蛇圖式的基礎上,往往站在鳥禽壹邊,並逐漸建立起“鳥善蛇惡”的觀念。這時期,鳥蛇相爭經常是人們自身力量的寄托。
二、鳳紋源流
在圖騰時代消失後,人們開始對傳統的圖騰形象加以改造,鳥禽被改造成鳳凰的形象,這種鳥中之王的產生,不僅象征著皇權觀念,同時也是對生死的化解,鳳凰是變化再生之鳥。又是對戰爭的化解,鳳凰是祥和之鳥。從此,中國的鳥信仰觀念進入了穩定時期,而作為自然形態的花鳥畫中的鳥也隨之產生。當然,蛇的圖騰轉化為龍的形象,與鳳並列延續至今。
鳳的原始形態,是作為神鳥出現的,但形象並不具體清晰,是壹種由火、太陽和百鳥的復合。關於鳳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壹種是玄鳥圖騰說。詩曰:“天生玄鳥,降而生商。”所謂玄鳥即是鳳鳥。就是說天上神鳳降臨而商朝出現。新石器時期的原始社會彩陶上描繪的壹些鳥紋,就是鳳的形象的雛形。另壹種是彩鳥祥瑞說。此說源於《山海經·南次山經》:“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註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②《異物誌》也說:“其鳥五色成文,丹喙赤頭,頭上有冠,鳴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則見。”後世人便壹直認為,五彩鳥如果壹出現,就是鳳無疑,它象征祥瑞,如《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及《晉書》中都曾記載五彩鳥出現之事。古記稱,“有鳳來儀”“鳳凰於飛”,讓我們知道,這種理想的靈禽,被人民和當時貴族統治者當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和愛情的比喻,也是來源已久,早可到三千年前,至遲也有二千七八百年。③
鳳,盡管是壹種不存在的生物,卻壹直是中國古代先民崇拜的對象,人們認為它象征光明、祥瑞,它的出現可預兆天下太平,又是“百鳥之王”,美麗無比。因此,數千年來,中國人壹直把鳳看作是美麗和幸福的化身。由此而來的鳳紋,便更加是壹種人造藝術,壹種神化了的想象生物。事實上,鳳的形象是人們匯集了各種禽鳥中最美的富有特征的部分,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加以綜合和統壹,融匯成壹個和諧美的典型,象征和平、安寧、幸福和祥瑞。從色彩上看,它不是單壹色彩的鳥,而是五彩繽紛,史書記為“五彩之鳥”。從形體上看,它體有鱗片,與水族有關,頭足部似猛禽類,尾部如孔雀。它的步態像雞,但並非家禽中的雞,而是錦雞、雉的變化。鳳的整體形象是各種鳥禽並結合蛇的形象的想象組合。
新石器時期的河姆渡文化象牙蝶形器上,刻畫了壹組對稱的鳥紋,可認為是壹對鳳紋樣。它們相對朝著壹個光圈形,昂首揚尾,神采奕奕。畫中雙鳳歡欣喜悅的向往和追求的神情,可說是我國原始先民對美好願望的表現和寫照。《詩經》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而在民間流傳至今的“丹鳳朝陽”圖案,正與此詩寓意相通。
商代禮器“玄鳥婦壺”上鐫刻了壹幅奇特的圖像,研究者初步定為“玄鳥婦”三字的合文,認為神鳥銜鳥卵,與《殷本紀》中說商人女祖簡狄吞鳥卵生契的記載有關。但是仔細觀察後,可得出鳥嘴所銜並非鳥卵之形,而是蠶形。因此在裝飾的“鳳鳥向陽”圖案這裏完全可以解釋為以蠶化表變化的抽象意義,這可以看作是鳳凰的初步造型。商周時期,鳳凰被看作是壹種神鳥,故這壹時期玉器和青銅器上的鳳紋刻畫,突出表現了統治者的“天命”觀念。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勇武健碩的情態。這時的鳳紋完全是鳥類的神秘化和藝術的誇張。形象多為側面,在青銅器上則多作對稱式的排列。鳳冠有多齒冠、長冠和花冠三種,凡有鉤喙的鳥體都可稱之為鳳,且絕大部分鳥喙呈閉合的彎鉤形。頭部的眼大多為正圓或橢圓形,鳳體都作鳥體或雞體形。長短的比例常常根據裝飾的部位而有不同的變化。鳳紋變化最多的是尾羽,有長尾、垂尾、分尾和對稱尾等形式。長尾鳳紋的尾部最長的可達鳥體的四分之三,誇張的手法令人贊嘆。商周時期的鳳紋,大多以雄渾、肅穆、穩健見長,顯示了奴隸制社會的等級森嚴、凝重保守的風氣和當時的審美情趣。戰國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且諸子百家爭鳴,鳳紋展現了秀麗、柔美、多姿的新風格。
秦漢以來,鳳鳥的形象就多是這種神化的美麗巨鳥。漢代的《山陽麟鳳碑》上刻有鳳凰形狀,下面註曰:“天有其鳥,名曰鳳凰。”四川出土的“鳳凰出”磚,在長方形磚體上鐫刻壹只娟秀美麗的長尾大鳥,“鳳凰”兩字在頭部前方,“出”字在尾後下角處,生動地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見到鳳凰出現的善良願望。這壹時期,除鳳凰形象的描繪以外,還有朱雀、鸞鳥、亦鳥、長離、鵬等各種神鳥,形象大小異同,都是鳳鳥的變體和異化,是鳳紋豐富多彩的不同表現形式。漢代對“四靈”有兩個說法:壹個是麟、鳳、龜、龍,另壹個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凰或朱雀均為“四靈”之壹,代表南方方位。《春秋演禮圖》中說:“鳳為火精,在天為朱雀。”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鳳,南方朱鳥也。”可見,鳳凰、朱雀、朱鳥實際上指的是同壹種神鳥。
由於鳳凰、鸞鳥、朱鳥、朱雀等壹類神話的瑞鳥紋飾能給人們帶來祥瑞和兆慶,漢代的各種工藝品和裝飾物上多采用這些圖案。這時的鳳鳥圖案註意動態與氣勢,表現出整體的容量感、線形的速度及變化的力量。風格雄偉而不強悍。到了魏晉南北朝,由於佛教的盛行使得鳳鳥形象有了新的精神理念。裝飾題材擴大了,花卉纏枝紋樣廣泛應用,鳳紋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圖案之中展翅飛翔之形象,風格瀟灑飄逸,輕盈曼妙。唐代鳳鳥紋裝飾的形式感就更加強烈了。造型更加“鳥體”化,許多銅鏡上的鳳紋,都輕歌曼舞、生機盎然,充滿愉悅快樂情趣。成雙成對的“鸞鳳”,嘴上銜著壹條打有“同心結”的飄帶,和鳴祝頌,象征著美滿幸福。這自然與輝煌盛唐的物質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反映出升平的氣象。另外,我們從唐代頭飾及敦煌石窟中出現的鳳鳥圖案上,可看到唐代鳳紋進壹步與人們的生活情趣相結合的現象。如女性頭部裝飾的金釵花冠上,鳳紋以特有的豐腴容姿,反映出時代的品位和愛好,中國瓷器工藝的發達使鳳紋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宋元兩代鳳鳥裝飾紋樣多表現在瓷器上,線條柔和,風格優雅。在觀念形態上偏重寓意,表達吉慶如意的民俗思想願望和氣息。而到了明清時期,鳳紋裝飾已經成為壹種特定的造型,無論在圓形、方形或各種各樣的裝飾形體內,紋樣構成都各具其內在形式,而鳳紋的***性形態,也進壹步規範化。
三、鳳鳥圖案的民俗性
所謂民俗,其實是壹種民間創造,又是在民間代代相習、傳承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在社會上則表現為世代傳承的各種民俗事象。“俗”指民間的自我教化,是壹種“人相習,代相傳”的東西。民俗是壹個民族文化精神的體現。傳承千載的民俗文化,像生生不息的壹泓清泉,是我們民族化不掉的根。④盡管民俗事象看上去似乎很瑣碎、很膚淺、很通俗,但實際上其中蘊含的文化意味卻很博大、很深刻、很重要。因為生活就是由這些所謂表面的東西構成的。壹個民族真正的文化精神,正是溶解在大多數人這種最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中。古老的民俗之所以代代傳承延續下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適應各個時代人們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而成為壹個民族***同的精神文化財富。
鳳鳥圖案的民俗性在明清時期表現最為廣泛。南京織造雲錦的老藝人,在長期的實踐設計中,總結出壹套畫鳳口訣:“鳳有三長,眼長、腿長、尾長”。並要“首如錦雞,冠似如意,頭如騰雲,翅如仙鶴”。這代表了明清工藝美術品上鳳鳥紋樣成熟的裝飾特征。⑤這壹時期裝飾藝術中,最富有生氣的作品就是大量的民間工藝品。民間的藍印花布、刺繡、挑花、木雕、石雕、磚雕和民間剪紙等作品中,形式感更加強烈,手法也更為豐富多樣。比如在民間,鳳凰圖案與牡丹這壹花中之王,在藝術形式上有了新的結合。由唐代的雲鳳轉成“鳳穿牡丹”“丹鳳朝陽”,並反映到工藝圖案各部門,因此逐漸獨占春風,象征光明、幸福、愛情和美好,等等。形式上也越來越秀美華麗,同時又成為人民吉祥圖案中的主題畫時期。⑥在20世紀中後期的民間繪畫中,應用極為普遍。
鳳鳥圖案由遠古神秘傳說發展到為民間廣泛普遍運用的題材,自然是由於其所蘊含的生殖崇拜和吉祥美好的寓意,符合民間繪畫樸素、祈福的創作意圖,因此自然地融入民間,在人們心中紮根落戶,成為幸福美好的永恒象征。被廣泛地運用於器物、建築、服飾等當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民間,為了表示愛情幸福,會贈給情人手帕和抱兜,其中繡鳳穿花更加常見。至於民間俚曲唱本,則開口離不了鳳凰。“魚水和諧”“鴛鴦戲荷”“彩鳳雙飛”同屬民間刺繡主題,深入人心到不易形容。鳳的圖案已不是封建主所獨有,早成為人民***同的藝術主題。正是因為鳳接近人民,人民因之豐富了鳳的形象和內容。鳳給廣大人民以幸福生活的希望。事實上,鳳早已融入人民感情,特別是在民間婦女刺繡中簡直是賦予其無限豐富的藝術生命,使之不朽,使之永生。俗話說鳳凰不死,死後還會再生。這個傳說極有意趣。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的東西,盡管歷史悠久,總會在新的時代,和廣大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得到不朽和永生。⑦據筆者2005年2月實地考察所見,鳳鳥圖案在陜北榆林地區的家具裝飾畫中運用極為普遍。作品大多以紅色或深紅色為底,構圖飽滿,設色濃艷,造型誇張生動。比如有意識縮小鳳鳥頭的比例,而誇張地表現其尾羽的華美,藝術風格樸拙靚麗。另外,鳳鳥圖案在建築裝飾彩繪中也體現了較明顯的民俗化風格。筆者2008年4月在考察陜西昭陵博物館時,發現其正門建築裝飾彩繪中的鳳紋圖案極具民俗風格。構圖分側面和正面兩種形式,采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其足部和尾羽,造型稚拙生動,設色柔和淡雅,運用勾線平塗和暈染相結合的技法表現,藝術風格秀美優雅。這與傳統古建彩繪中和璽彩繪的鳳紋圖樣,在藝術風格上有明顯的不同。突破陳規舊俗,表現得更加生活化、意趣化。這種繪畫作品藝術形式自由、奔放,表達了現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精神的追求不再受傳統因襲的束縛,而是大膽追求樸素、本真的美,表達自己對幸福生活的純樸向往。
鳳鳥圖案隨著不同歷史時代的文化演變著,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不斷創造著新的形式,最終成為壹個被民眾廣泛接受和認同的民俗化符號。這些嶄新的鳳鳥紋樣不僅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同時也保存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更具有旺盛的民族生命力。
註釋:
①陳勤建.中國鳥文化.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頁.
②濮安國.中國傳統藝術——鳳紋裝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頁.
③沈從文.龍鳳藝術.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第69頁.
④蒯大申,祁紅.中國人的民俗世界.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
⑤同②第33頁.
⑥同③第71頁.
⑦同③第72頁.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
/msgview/1717/145865013.html
銅飾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