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有關古代誠信的故事

有關古代誠信的故事

1、“壹諾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壹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這就是成語“壹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壹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壹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曾子殺豬

曾子原名曾參,是孔子的學生。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壹。他博學多才,且十分註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壹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

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妳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裏的豬殺了煮肉給妳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裏的壹頭豬殺了。

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裏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妳怎麽當真呢。”

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妳欺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妳、欺騙別人;今天妳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妳,妳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麽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壹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3、桴鼓不鳴董少平

光武帝召任董宣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的仆人白天殺了人,因為躲進公主府,官吏無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時候,又叫這個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見到公主的乘 車走過來,就勒住馬紐叫車停下來,用刀畫地不準再走,大聲責備公主的過錯,喝令仆人下車,當場殺死。

公主立即回宮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大怒,召見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頭說: “請讓我說壹句話再死!”光武帝說:“妳想說什麽?”董宣回答:“皇帝神聖明智,使漢家 天下得到復興,可是卻放縱奴仆殘害良民,這又怎能治理國家呢?

我不須用杖打,請準我自殺!”隨即用頭撞柱子,流血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拉住董宣,叫他給公主叩頭認錯。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頭,董宣用兩只手支在地上,始終不肯低頭。 公主對光武帝說:“ 文叔當老百姓的時候,保護逃亡的人,官吏不敢進門抓人。

現在當了皇帝,還制服不了壹個 小地方官嗎?”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當老百姓可不壹樣啊!”於是賜予董宣為“強項令”,賞錢三十萬,董宣把它全部分給了下邊官員。

從此,他打擊豪強,那些豪強沒有不心驚膽戰的。京城裏稱他為“臥虎”,歌頌說:“桴鼓不鳴董少平。”?

4、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壹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壹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壹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壹了中國。

5、查道吃棗留錢

宋朝人查道,壹天早上和仆人挑著禮物去看望遠方的親戚。到了中午,兩個人都餓了,可路上沒有飯鋪,怎樣辦呢?仆人推薦從送人的禮物中拿壹些來吃。

查道說:“那怎樣能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樣能偷吃呢?”結果兩人只好餓著肚子繼續趕路。

走著走著,路旁出現壹個棗園。棗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棗子,十分招人喜愛。查道和仆人本來已經餓得發慌,更覺得饑餓難耐,便停了下來。查道叫仆人去樹上采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壹串錢,掛在采過棗子的樹上。仆人奇怪地問:“這是什麽意思?”查道說:“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給錢。”仆人說:“棗園的主人不在,別人也沒看見。

何必這樣認真呢?”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別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就應給錢。”

  • 上一篇:最適合中國情景的三種領導模型
  • 下一篇:有哪些電影作品三觀不正,讓大家無法直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