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先陸路貿易,後海路貿易。原因:其壹,是西北少數民族政權的阻隔,如西夏。其二,陸上絲路本身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點。陸上絲路位於我國西北,地處內陸,只能向西運輸商品,而我國傳統的外銷商品如絲綢、瓷器、茶葉等的產地都在東南沿海。陸路西運,遠離商品產區,既不經濟,又不方便。何況對於環太平洋各國,陸上絲路無法到達。陸上絲路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要越過蔥嶺和戈壁沙漠,風沙彌漫,行程艱巨,又只能靠駱駝運輸,運輸量有限,而且時間久,運費高。其三,與當時主要外貿商品有關,漢代對外貿易中絲織品占很大比例,而兩宋時期陶瓷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適合於陸上長途運輸。其四,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地位提高,尤以海運為主。其五,宋代航海業和造船業的發展,航海經驗的積累。如南宋時,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促進了航海業的發展。②外貿政策由開放到閉關。③官方貿易不以營利為主,而以加強友好往來為主。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帶去的都是我國最精美的工藝品、絲綢和瓷器,雖然暢銷,但有不少是相贈送的,返航時不僅帶回貨物,而且常有外國使臣搭船來中國訪問。④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西亞商人帶來了西方宗教,中國科技相繼西傳。⑤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國定居,長期與中國人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在元朝時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壹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壹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裏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壹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