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就單手啦
。。。
記得簽名 拿糖 尊重別人
還有合影 和新郎新娘
座位。。也有安排
最好聽從安排入座
以下貼
婚嫁是人生的壹件大事,是建立壹個新的家庭的開始,所以特別為人們所重視。由此而生化出來的種種婚嫁習俗,自古以來,繁復頗多。我生活在廣州,長這麽大也親身經歷過幾次婚禮,也得以從中窺探到廣州婚嫁的壹角,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節奏的加快,廣州的婚俗也相應進化與簡化,不過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婚俗總是熱鬧、吉祥、歡樂的,其中的意味頗值得壹研。
壹、 廣州的新、舊式婚俗對比
廣州的舊式婚俗壹直貫穿著中原的古代傳統婚俗,而中原古代婚俗則是沿襲《周禮》之六禮而來,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六個環節,既繁瑣又不能有絲毫的輕待,廣州民間的舊式婚禮順序大約是這樣進行的:
(壹)、送年庚古代稱“問名”即女子的庚貼,俗稱“問八字”。男家托媒人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時,女家接到庚貼後,用紅柬寫上“坤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生”,由媒人帶回男家,男家將女家的庚貼放在祖先案前或米缸內3-7日,如果家裏沒有打破器物和發生不吉利之事,就將女庚和男庚同時交給算命先生推算,若男女“八字”相配,即將男子年庚亦用紅柬寫上“乾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生”托媒人交給女方,如彼此合意,即擇日下定。如遇“八字”相沖,婚事就到此為止。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廣州的知識青年開始崇尚自由戀愛,基本沖破了單純由父母包辦、媒酌之言的封建枷鎖,青年男女經媒人引見後,可以直接相見(相睇:相親之意),如雙方合意,男方即要封“利市”(紅包之意)給媒人表示答謝之意。時至今日,雖然男女的交往比以前贈多,可是由於很多大齡男女的存在,讓相睇在廣州還是沿襲到今,媒人只不過是牽針引線,讓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刻相遇,也算是壹種功德之事,並不是在乎那封媒人利市。
(二)、小聘即男女雙方的家庭經過交換年庚後,把“雙造八字”寫在龍鳳禮書上,和聘禮壹起交由媒人交給女家決定婚約,至此,姻親關系也就算成立了,今日廣州此做法相當於定婚的儀式,有些青年男女比較註重,定婚儀式也鄭重其事,擺酒宴請賓客。
(三)、大聘即結婚前兩家親家互送聘禮的儀式。男方向女方送去的聘禮應有禮金、禮聯、魚肉、鴨蛋、海味、香煙、禮餅、糖果、檳榔等;女方回以響糖、棋子餅,以及新郎所穿用的衣帽、錢包、鞋襪等物。此過程是不能疏忽的,還有壹些細節要註意:
1、哭嫁待嫁新娘此時便被“軟禁”起來,叫“住閣”或稱“上閣”。請壹些年齡相仿的女友相陪(伴閣),開始“嘆情”即哭嫁,壹般多為嘆父母的恩德,舍不得離開父母以及痛罵媒人割斷父母和女兒之情等,此俗在各省各地都比較流傳,譬如湖南土家族姑娘的哭嫁,那才是堪稱壹絕,有的長達兩個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不僅是壹種離情別緒的傾訴,也是壹種聰明才智的顯露,出嫁當日要放聲大哭,旁人常被感動得潸然淚下,可見哭嫁是壹種歡慶的體現,可是到現在廣州基本上是淡化了此俗,出嫁女依依不舍之情是有的,可是在喜慶之日歡樂吉祥才是最濃厚的色彩,現今姑娘待嫁是笑口吟吟,甜得入心入肺,哪還有哭俗的存在?
2、安床男方在迎親之前,將新房粉刷壹新後,安置新房是壹道重要的程序,這關系到男女雙方在婚後是否能夠幸福、生兒育女、瓜瓞連綿。因此安床要選擇良辰吉日,邀請家境富有、兒孫滿堂的“好命婆”來主持儀式,在新房內擺上各種供品,安置好新床,念四句“百年偕老,福祿鴛鴦,琴敦瑟好,牙笏滿床。”這裏有個習俗最為可喜,若在安床時,放壹個小孩童,如果恰逢小孩童能在上面拉壹泡童子尿就更加吉祥如意了。
(四)、送嫁妝這是壹項非常繁雜的送嫁禮儀,諸如日常生活用品,除了睡床之外,都壹應俱全,盡顯女家的豐厚,俗話有說“貼身家嫁女”(賠盡全部財產嫁女兒之意)壹點都不假,嫁妝的豐厚顯示了女方日後在夫家的身份地位,時至今日,在男女雙方趨向平等地位的歷史大環境下,嫁妝也沒有絲毫地含糊,大致有金銀珠寶(象征性的壹兩件即可,代表父母長輩的祝福)、四季衣服、被褥帳簾、錦繡花枕、火鉗、剪刀、盅盂碗碟、臺椅箱櫃、漆器盆盒、刀尺針指等,其中有壹件物事是決不可少的就是“子孫桶”(便桶),此桶外邊漆成紅色,桶內裝有紅線穿連的銅錢、百果等,桶面上蓋上兩塊紅綠布,在親友中找壹個男童開蓋,放在新人房榻側,代表子孫連綿。時至今日,此桶用紅色的高腳毯盂來代替,但此俗決不能免除。
(五)迎親禮這是整個婚禮中最惹人註目的儀式,古時男家要預先聘請專業儀仗隊,大致有高燈、大燈籠、彩亭、彩旗、八音鑼鼓、花轎等,現如今已經用高級豪華的轎車代替,通常都是在良辰吉時到達女方家門,在門外大聲叫門,門內的伴娘與女友們則緊閉大門,大索“開門利市”,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鬥誌鬥勇的戰爭”。這開門有兩道門,壹道為大門,另外壹道則為“閨房”之門,大門特別難以叫開,女友出盡方法“刁難”新郎,有的讓新郎做壹百個俯臥撐,有的要新郎唱歌傳情達意,有的要新郎跳舞盡顯新人的身手敏捷,場面非常熱鬧,而此時,能說會道的伴郎與伴娘則增添了不少的樂趣,他們充當著“鬧事者”與“調節者”的雙重身份,既不讓場面冷淡又不讓場面鬧得不可開交。“開門利市”是免不了的,通常取其吉祥的意味,“八八八”、“六六六”、“二八八”、“壹六八”都不等,女伴的本事越高,得到的利事就越高,由女伴***同分取。“閨房之門”也不是那麽好開的!男方要全家的尋找翻遍,尋找女方的鞋子,然後找到之後門才能開,由新郎親自為新娘穿上新鞋,兩人幸福美滿地手拉手步出閨閣,也算是保存了古代“出閣”的傳統。
接著新郎與新娘拜別父母,新郎要對嶽父母說放心將女兒交給我吧,然後新郎抱著新娘壹直抱進新車,不讓新娘沾地是自古以來都應牢記的道理。娘家的父輩要送女兒到半路才回家,如果新娘有胞弟,則胞弟需要陪著姐姐到新郎家,俗稱“舅爺仔”。說到此處還有壹個說法,就是“舅爺鞋”、“姨仔裙”這兩樣東西決不能含糊,必須由男方出錢為女家的胞弟、胞妹購買新鞋子,新裙子,也算是男家的門面光輝。
接新娘的轎車選擇的路線都很長有講究:廣州人無論遠近都喜歡兜路壹定要經過:吉祥路、恒福路、長壽路等寓意吉祥富貴的路。接新娘的轎車來到男家門口,新郎必須還得做體力運動,將新娘壹直抱到家門口。兩人要跨過放置在門檻上的火盆,登堂與新郎並排向外拜天地,轉身向內拜祖宗,然後夫妻對拜。還要特邀請“壽星公”為新郎新娘祝福,舉起玉如意向新娘輕揚三下,口念:“多福多壽多男子,大富大貴大吉祥。”祝福完畢後,由禮生(現稱司儀)高喊贊禮:“梁鴻配孟光,五世得其昌,***挽同心結,牽紅如洞房。”接著交壹條長紅布給新郎牽著新娘擁進洞房,現在這些程序上已經簡化,但是並沒有消除。緊接著要舉行“撒帳”儀式,新郎新娘並排坐在床沿,放下簾帳,由“好命婆”向帳前帳後撒紅筷子,意祝新娘“快生貴子”,撒畢,再由“好命婆”向新郎與新娘餵食蓮子羹,意為“連生貴子”,交杯酒也是保留的傳統的節目。
然後由男家宴請雙方賓客,稱為“新抱”宴,大宴賓客,大家酒酣暢快,喝“新抱茶”。如今男女平等顯示在雙方聯姻的行為上,婚宴由雙方***同宴請,場面更加浩大。宴畢,鬧新房是必不可免的,多為新郎新娘的姑表兄弟姐妹朋友同學等,發展到今日,鬧新房已經有外挪到卡啦OK的趨勢,既方便了大家盡興,又不妨礙新婚。
婚禮最後壹項目就是三朝回門,回門又稱“歸寧”,即新郎新娘陪伴新娘三日之後回娘家,送金豬以示感謝女家培養了如此優秀的媳婦給男家之意。
這些習俗雖然很繁瑣,雖然時代變遷,儀式簡化了不少,但還是很累人,不過人壹生結婚只有壹次,即使再累也是值得的,現今結婚,全過程都有攝像機拍攝,刻錄成VCD值得壹生的留念。
以上是廣州的新舊的婚禮習俗的變更,大體上還是沿襲以前的古俗,但無論如何變遷,吉祥、歡快、幸福還是主旋律。
以下要說的幾個婚俗基本上已經消失,但在廣州的民俗中是不得不提的壹些風俗舊貌,在此簡略描述且權作緬懷昔日風情民俗。
二、“公雞代婚”
以前廣州有壹種陋習,即用公雞代替新郎與新娘拜堂成親,它是壹件不平等婚姻的體現,其歷史根源為廣東地區多僑居國外的子弟,到了當婚年齡希望在家鄉找壹女子為妻,以便照顧年邁的父母,於是“公雞代婚”的陋習就產生了,壹切過程都與正式的婚禮相同,可是新郎卻是公雞。女子的悲慘命運只是開端,有的女子結婚壹輩子都是守著活寡,於是有了“螟蛉子”的產生,此種婚姻是可悲的,是封建和貧窮的產物,是壹種不平等的婚姻,到現在已基本上消失了。
三、 冥婚
相對於“公雞代婚”的不平等的婚姻來說,冥婚則顯得活稽,是過去廣州婚姻陋俗中壹宗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所謂冥婚或鬼婚就是雙方家長為未婚先死的兒女締結姻緣。日期壹般選擇在三月清明、七月盂蘭節(鬼節)、九月重陽節進行,手續比較正式的婚禮較簡便,此陋俗在建國後就已基本消失。
四、 阻頭、跨頭與貞女
因兄姐未娶嫁而延誤弟妹的婚期者被稱為“阻頭”;若弟妹先於兄姐婚娶的則稱為“跨頭”。廣州地區有“阻頭不便,跨頭不詳”的忌諱,但時至今日,此忌諱就用送新褲子來避邪擋災,也就過去了。
過去廣州的婦女最重視貞潔,到處出現節婦、烈婦、貞女,究其根源產生的原因有三:
1、 夫死後不能再嫁,再嫁則不容於人。
2、 守寡後,不能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否則招來殺身之禍。
3、 有種認為與人同房為羞辱之事者,逃婚或幹脆離家讓丈夫另娶小妾,落得自身“幹凈”,1958年之後新的婚姻法開始頒布實施後,婚姻自由使到婦女有了平等自由的婚姻。
五、 自梳女與不落家
自梳女與不落家是封建制度下於清代後期興起的壹種畸形的風俗。大家可能對於八十年代港產電視《紅頭巾》的記憶猶新,裏面描述的就是自梳女悲慘經歷,基本上可以說是壹部自梳女的悲壯人生的真實史記。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自梳女逐漸消失。
廣州是珠江三角洲的經濟中心,特別是順德、南海、番禺、中山等縣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尤其是繅絲業的昌盛,造就了獨立自主的新壹代女性,他們為了避免結婚後在男家遭受苦累與生兒育女的折磨,自食其力後便發誓永不嫁人。“姑婆屋”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就是自梳女的居住地方,自梳女在經濟上獨立,通常都有自己的壹門看家本領,能夠在經濟上獨立自主,而不依靠男人。
“不落家”與自梳女有相同的背景,無法“梳起”就在朋友的幫忙下避免與丈夫同房,然後“三朝回門”後就獨身,名曰已婚,實則獨身,俗稱“不落家”。這些風俗在建國後就逐漸消失,在男女趨向平等的今日,相信不久的將來“自梳女”“姑婆屋”都會成為歷史的沈澱之物。
六、 重行花燭
廣州尚有壹個很有意思的奇特風俗,即老夫妻結婚滿60年時,再舉行壹次婚禮,俗稱“重行花燭”,或稱“再行金婚”。即是夫妻結婚期滿60年之外還要符合以下條件:
1、 妻子是原配。
2、 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外孫齊全。
3、 老夫妻身體健朗。
4、 家庭經濟寬裕。
因為要具備以上條件的人確實不多,因此顯得特別的珍貴,其儀式舉辦得比初婚還要隆重,熱熱鬧鬧,皆大歡喜。
不過時下流行的什麽“銀婚”、“鉆石婚”、“銅婚”、名目繁多,不過無論什麽形式都只是對婚姻的壹種尊重與慶祝與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與期待。
結婚是人壹生中重要的時刻,傳統風俗妙趣橫生,為婚禮增添了無限歡樂,在如今男女趨向平等地位的同時,我們要憑著平等、自由的原則尊重婚姻,締造婚姻,維護婚姻。
我相信婚姻,我熱愛婚姻,我期待著婚姻,雖然知道在婚禮中要承受繁雜風俗風情,但我願意承擔這壹切甜蜜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