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小孩兒小孩兒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壹宿;
初壹、初二滿街走。
每年壹進臘月便有了年味兒,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特別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時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麽好東西,可是到了過年的時候,父親母親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給孩子們準備壹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時候,只要壹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壹天壹個花樣,年也就越來越近。
二、糖瓜祭竈,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襖。
祭竈是過年時的舊俗,壹祭完竈,離年就更近了。這時候,孩子們不僅可以吃到關東糖,還可以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鞭炮。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點上燈籠,可以盡情地玩耍。放過了鞭炮之後,子夜時分吃過了餃子,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了。
三、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這時候,孩子們都變得很乖,壹個挨壹個地給老人們磕頭。老人們則笑容滿面地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個要發給壹個小紅包,以求孩子們平安吉祥,這紅包裏裝的便是壓歲錢。
擴展資料:
童謠的特點:
壹、具有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
即兒童的思維特點、心理特點、語言特點,還有兒童的遊戲特點和情趣特點等。如大膽、怪誕的想象力,正象皮亞傑說的“兒童的設想所涉及的現實遠比我們的現實要浮動得多,它不斷地從觀察的對象變成想象的對象,又從想象的對象變成觀察的對象”。
二、在內容上,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大多反映兒童的生活
兒童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至動物花草和食品等無不可以詠唱而成歌謠。至於形式則或用諷刺,或用嘲笑,或僅屬滑稽性質,或只是描寫實狀,或但求音韻和葉,短的兩三句,長的數十句。
兒童的生活與成人的生活具有不壹樣的生活特性,因兒童的生活具有原初性、適應性、遊戲性和完整性,所以生活中任何壹個物象都會成為他們的娛樂對象和歌詠對象。
三、在兒童中廣泛流傳
的歌謠在內容和藝術上雖然沒有兒童的特點,但卻在兒童中廣泛流傳也歸入童謠範疇。例如生活謠中所涉及的內容與兒童沒有直接關系,但由於在兒童中廣泛流傳就把它算作童謠。
四、口口相傳,沒有具體可考的作者?
童謠作為歌謠的壹個分支,和歌謠壹樣是口頭文學的壹種,是口頭創作,口頭流傳,口頭保存。大量的童謠都是以方言俚語為載體的,所以又被稱作方言文學。
用於作者的不可考,就很難說哪壹個地方的版本為最先,哪壹個是原創的,而且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會發生或多或少的壹些變化,但總體的主題和精神是不變的。
百度百科-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