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大量征兵。黃繼光在村裏第壹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黃繼光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壹次戰鬥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壹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董朗(1894.4.24-1932.10),原名董嘉智,號仲明。四川省簡陽縣(今屬成都市)平安鄉董家河村人。1919年到上海,受愛國反帝群眾鬥爭的影響,入大中華紗廠做工,並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924年在黃埔軍校加入中國***產黨。中國工農紅軍早期領導人之壹。 大革命時期,1924年3月到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壹期,畢業後留校,在教導團任排長。10月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鬥。1925年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以及平定軍閥楊希閔、劉鎮寰叛亂的作戰。11月調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後通稱葉挺獨立團)任參謀,並擔任中***獨立團黨支部幹事會成員、組織幹事。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參加汀泗橋、賀勝橋等重要戰鬥。1927年春調任國民革命軍第24師70團1營營長。5月在河南參加大敗奉軍的上蔡戰役,戰後升任70團團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南下途中指揮所部參加會昌戰鬥。起義軍在潮汕失利後,與24師黨代表顏昌頤率余部1000余人到惠陽中洞,在中***東江特委領導下,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2師(又稱紅二師)第4團,先後任團長、師長兼團長。10月底,在農民武裝配合下,攻占海豐、陸豐縣城,取得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1928年1月,率兩個團出擊紫金、五華,拔除地主武裝據點,開展土地革命,擴大紅色區域。5月率部與紅4師壹起反攻海豐縣城。7月任中***東江特委軍委委員。同年冬,海陸豐鬥爭失利,1929年初離開東江,經香港赴上海。6月奉中***中央指示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任中***湘鄂西前委委員,負責軍政訓練班的工作。1930年10月任紅4軍參謀長,後調湘鄂邊革命根據地,任教導1師參謀長、獨立團參謀長,中***湘鄂邊特委委員,與王炳南等率部堅持湘鄂邊遊擊鬥爭,參與指揮湘鄂邊反“圍剿”作戰。1932年9月,率部掩護湘鄂邊特委機關突破敵軍重圍,到達湖北省洪湖革命根據地的江陵、沙崗壹帶。10月在“左”傾機會主義者推行的肅反中被誣陷錯殺,時年38歲。 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誌願軍壹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縣(1997年後屬重慶市)關建鄉的壹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誌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壹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裏,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雲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誌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誌願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雲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誌,被中國***產黨誌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正式黨員,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於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誌願軍壹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壹級國旗勛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同誌永垂不朽。”
邱少雲紀念碑
[編輯本段]邱少雲的戰友講述被歷史遺漏的細節
在所有關於英雄邱少雲的文章中,都沒有提到擔任邱少雲所在的3班副班長、所在的1排排長的曾紀有,而他恰是與邱少雲最“親密”的人。 邱少雲之弟邱少華看望哥哥生前所在連隊
初春時節,在南寧市長堽路的烈士陵園,擔任該園顧問已離休多年的曾紀有接受了記者采訪,談起了那段與邱少雲***同戰鬥的歲月。作為邱少雲的排長,他的回憶與公開報刊媒體所說的邱少雲卻有些不同。
1946年9月,剛結婚不久的曾紀有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從此離開故裏,轉戰南北。1949年4月在與解放軍作戰時,已是國民黨軍隊排長的曾紀有率12名士兵投誠,從此成了壹名解放軍戰士。隨著解放大軍節節勝利,曾紀有所在的10軍壹路南下、西進,到達四川。四川解放後,駐紮在簡陽縣(今簡陽市)的部隊(29師87團3營9連)改為簡陽縣大隊,負責在簡陽剿匪,曾紀有在這支部隊裏擔任9連1排3班副班長。
“1950年3月的壹天,我從醫院看病回來,”曾紀有向記者回憶說,“連隊的壹名幹部將三個小夥子領到我面前說,部隊招了壹批新兵,這三個分到妳班裏。其中壹個就是邱少雲。邱少雲那時18歲,他說是簡陽縣養馬河山茶村人。他壹米六五左右的個子,壹臉肉疙瘩,人長得很結實,但不愛說話,在班會上有時要點他的名才發言說幾句。”
新兵入伍要參加培訓,沈默寡言的邱少雲表現不算很積極;在參加勞動時還有些自私,拿著壹把好鐵鍬就不願跟其他人換,有壹次因跟壹名老兵爭鐵鍬,竟打了起來。見此情況,作為副班長的曾紀有要拉他壹把,就將他列為自己的“幫扶對象”,經常給他開“小竈”,談心。漸漸地,邱少雲紀律性有了很大好轉。
壹段時間培訓後,邱少雲便參加了剿匪鬥爭,曾紀有把他帶在自己身邊。5月的壹天,曾紀有領導工作組外出執行任務,途經山茶村時,發現村旁有壹座奇怪的屋子,屋頂壹半是瓦壹半是草,屋前壹位中年婦女拉著壹名10多歲的男孩站著。曾紀有心生懷疑,問邱少雲:“這房子怎麽這麽怪,會不會是土匪的觀察哨?”邱少雲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這是我的家。”曾紀有有些驚訝,說:“是嘛,那婦女是誰?男孩又是誰?”“是我媽和我弟。”“妳爸呢?”“我爸已死了。”“想不想回家看看?”曾紀有問,邱少雲答‘想’,但曾紀有沒答應他,因為剿匪時期,不宜暴露家人目標,以避免遭到報復。曾紀有看到邱少雲眼裏溢滿了淚水,他也只有在心裏嘆壹聲氣。
當年10月,在朝鮮戰爭爆發後,第10軍改為誌願軍第15軍,師以下編號不變,從簡陽開進朝鮮參戰。此時曾紀有改任1排排長。
采訪曾老之前,記者收集了不少有關邱少雲英雄事跡的文章,記者註意到,曾老的回憶與這些文章有很大差異。“很多文章說邱少雲是重慶市銅梁縣關濺鄉(今少雲鎮)人,他怎麽是四川簡陽人?而且邱少雲紀念館也是建在銅梁縣。”記者問。
“這我就不知道了,多年來我也幾次尋找過這個謎。”曾老說。
邱少雲烈士使用的沖鋒槍親眼目睹邱少雲壯烈犧牲
火在邱少雲身上燃燒了半個小時,他壹動不動
進入朝鮮後,部隊加強了訓練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革命的大熔爐裏邱少雲進步很快,他對武器特別有悟性,部隊裝備的蘇式武器如轉盤沖鋒槍、爆破筒、莫洛托夫手雷,他壹摸就會,成為了壹名標兵。
1952年10月,誌願軍決定打響上甘嶺戰役,給敵人以沈重打擊。而要取得戰役勝利,必須炸掉敵軍增援必經的康平橋;要炸掉康平橋,又必須先拿下391高地。391高地半山腰敵軍布下了壹個加強營,不僅火力強大,還構築了堅固的地下碉堡,強攻是不可能的。指揮部決定派壹支部隊秘密潛入敵軍後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時,壹旦進攻時間到,迅速搶占391高地。曾紀有所在的壹排擔起了這個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時,我軍向敵軍陣地猛烈發射炮彈,趁敵軍慌亂之機,1排52名官兵(本為48人,上級臨時增加4名醫護及話務人員)渾身插滿蘆草匍匐前進,三小時後,部隊靜悄悄地進入預定地點,我軍炮彈也停止了。
“這次行動特別重要,上級對我們的要求也十分嚴格,進入陣地後,我們只能臉埋在地上,雙手趴在地上,壹動也不能動地待命。因為我們只距離敵人陣地30米左右,稍發出點聲響,弄出點動靜,就可能被發現。即使敵人發現了我們中的哪個,誰也不能有任何動靜,更不能反擊。”
50多年過去了,但曾老對那場戰鬥記憶猶新。“那天,剛下完壹場雪,萬物蕭瑟,大地壹片寂靜。也許是太沈靜了,敵人反覺得不安,懷疑我軍搞什麽名堂,可是又不敢出來巡邏,就不時地對周圍地帶進行騷擾。先從碉堡裏打出十幾發煙霧彈和毒氣彈,我們戴上口罩,敵人沒弄著我們,反嗆著了自己,我們能清楚地聽到他們咳嗽、罵娘聲。下午2時左右,敵人又向周圍打出數百發炮彈,其中不少落在了我們的潛伏區,壹些人受傷了,也有人陣亡了,但我們還是紋絲不動。”
“邱少雲不是妳們犧牲的第壹個戰士?”記者問。
“不是。”曾老接著說,“約下午4時,敵人又打出來數十發燃燒彈,其中有4發落在了我們埋伏區,頓時火熊熊燃燒起來。其中壹發正落在了邱少雲身邊,火很快燒著了他身上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後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心提到了嗓子口,因為邱少雲是尖刀班戰士,負責戰鬥打響後剪斷敵人的鐵絲網,所以埋伏較靠前,在第3排,離敵軍鐵絲網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動壹下,就有可能被發現,整個排也就會被發現,整個行動也就失敗。但是英勇的邱少雲同誌自始至終沒有動壹下,任由全身在燃燒。我看到他的手指深深地抓進土裏,想著他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心裏想:邱少雲,妳是最堅強的戰士!我當時心裏說不出有多急,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愛的戰士生命垂危,卻不能救他,可是軍令如山,我們每壹個人都不能動。現在想起來,我的心仍在顫抖。戰鬥中免不了犧牲,如果是壹槍過來,中彈身亡,讓人還好受點,可邱少雲是被大火活活地吞噬生命啊。火在邱少雲身上燃燒了半個多鐘頭,我眼睜睜地看著邱少雲由壹個活生生的人慢慢變成壹具焦體,心裏難受得像刀在剜。”
邱少雲在烈火中 “有些文章上說邱少雲身邊有壹條水溝,他若滾進溝裏就能活命。是這樣嗎?”
“不是這麽回事。我們在半山腰,哪來水溝,有水溝,在那寒冬也沒有水。”
“有文章說,當時有些士兵為救邱少雲,向連長程子英請示打響戰鬥……”
“這是不可能的,當時陣地上最高指揮官就是我。我們的任務就是埋伏待命,誰也不準亂動,話也不能說壹句。”
戰鬥的時刻終於到來了。下午5時40分,我軍向敵人陣地發起了猛烈地炮擊。將1排前方的陣地轟炸5分鐘後,轟炸轉移了,1排在炮火轉移的5分鐘內迅速占領了391高地主峰。因為5分鐘後炮火將轟炸他們潛伏的地方,以斷敵人增援之路。在敵人的幾次“騷擾”中,1排出現了嚴重傷亡,但戰士們鬥誌高昂,冒著槍林彈雨沖了上去。占領主峰後,曾紀有向空中發射了三顆傳達勝利的信號彈。突然壹個暗堡裏射來壹排子彈,曾紀有中彈倒下了……
“很多文章裏說,當時妳們有壹個營500多人潛伏到敵方前沿陣上,怎麽才52人?”記者問。
“那是錯誤的,就52個,也不是潛伏到敵方前沿,而是後山腰。”曾老拿出筆,給記者畫了壹張當時的地形圖。“這項任務極為秘密,不可能派那麽多人去。我是這支隊伍的最高指揮官,師部單線直接和我聯系,除了我和師部領導,誰也不知這項任務。當時師部還派了壹名幹部來協助我,可惜還沒進潛伏地就被敵人的燃燒彈投中,犧牲了。”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壹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壹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壹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壹顆樹擡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壹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裏,終於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誌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
在朝鮮的日子裏,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壹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壹扔,壹彎腰,直沖過去。他壹邊跑壹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接著跳進了冰河裏。過了好壹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鉆進水裏。又過了壹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壹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壹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壹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劉傳文烈士,原名劉堅,羅浮徐東鄉笠石人。他為人勇敢剛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親劉觀英,母張氏,有兩姐壹弟壹妹,全家七口,生活貧苦,難以度日。
他在小學讀至十三歲時,因家貧輟學,爾後,跟他叔父劉鏡淵(國民黨軍劉誌陸部下當副官)在部隊當勤務員,經過三年的部隊生活,看出國民黨政治腐敗,軍心渙散,感到長此下去,沒什麽前途,便離開部隊,回家耕田,農閑磨豆付,做付竹出賣。以後,又在徐田村謝自瑤手下當民團,因謝在徐田村設卡抽稅,苛捐繁重,傳文對重稅甚感不滿,對客商則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經抽稅的客商給予放行。後被謝自瑤發覺,即把他開除,於是他私帶駁殼壹支,憤然離去。當時,革命烈火已燃燒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蘇維埃政府。傳文與***村的劉王妹、劉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蘇區跟從劉光夏、劉靄環等參加革命工作。傳文參加革命隊伍後,英勇善戰,積極工作,經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門、上下畬等地進行革命活動,後提升為駁殼隊排長。
1927年間,由於謝自瑤在徐田村設卡抽稅,勒索群眾,早已使傳文不滿,他看在眼裏,恨在心裏,義憤填膺,心抱不平。因此,有壹天指曉,他親自持槍到謝自瑤家,當場打死謝自瑤、謝泉芳、謝泉深三人。以後,他又到羅崗霞嵐把練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參”,解決當時革命活動經濟困難的問題。
1928年,他帶領紅軍、赤衛隊攻打巖前地主賴乾古的新屋和羅浮義興當。是年冬,又攻打嶺峰丹竹樓的民團,繳獲槍彈後,又率領赤衛隊攻打羅浮橋雲當。他曾經帶領紅軍攻打羅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經常對戰士說:“打仗不要怕,俗話說:耕田吾怕屎,當兵吾怕死,我們為窮人翻身鬧革命,就不怕殺頭,萬壹為革命而犧牲,也是光榮的。”因此,他屢建戰功,提升為連長。出征時,他經常騎馬或騾子,身先士卒,有個醫生王森雄也騎騾子跟隨同行。
自從傳文同誌參加革命後,興寧的反動頭目,對他又怕又恨,如陳堯古兩次帶領軍隊到笠石村,揚言放火燒屋,抓走他的鄰居,結果人將傳文老屋內的賞田三鬥種賣掉,贖回被捉去的八人。傳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僅存兩間爛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蘇區紅軍由營長張國標率領,聯合赤衛隊***約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羅崗。劉傳文連長帶領赤衛隊從左翼鐮子寨進發,但當時陳堯古的部隊聯合由羅崗頑畬上的敵人,已趕到鐮子寨,阻擊我左中兩翼部隊前進,由於敵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僅有粉槍、土炮等,結果在無法取得勝利時,我軍下令撤退。當進,劉傳文同誌為了掩護赤衛隊後撤,阻止敵軍追擊,他使用兩支駁殼槍靠在大松樹下與敵人激戰,結果,在敵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卻壯烈犧牲了,那時他年僅22歲。 黃洋界保衛戰
1928年8月,湘贛敵軍乘紅四軍主力在湘南失利,欲歸末歸之際,大兵進犯,侵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平原地區,最後又以四個團的兵力進攻黃洋界,企圖壹舉侵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聽到敵人即將進攻的消息,壹營營長陳毅安率壹營的壹、三兩個連急行軍回到黃洋界下的小井,召開會議,布置戰鬥,並進行了緊張的戰鬥動員。後方醫院的輕傷病員紛紛要求重返前線,兒童團、少先隊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也全部動員起來,赤衛隊、暴動隊、青年婦女也積極組織起來,準備配合紅軍作戰。紅軍和地方武袋還建造了竹釘陣、鐵絲網、籬笆、滾木擂石、掩體工事,在黃洋界哨口築起五道防線。整個井岡山嚴陣以待,準備狠狠打擊來犯之敵。
8月30日,雲霧散後,湘軍吳尚部和贛敵王均部***四個團開始進攻黃洋界。紅軍指戰員和地方武裝憑借黃洋界天險,利用石塊、滾木擂石、竹釘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敵人四次沖鋒。下午四時許,敵人不甘心失敗,重又組織了規模更大的進攻。就在這時,紅軍戰士把二十八團留在茨坪紅四軍軍械處修理的壹門較好的迫擊炮擡上了黃洋界,安放在紅軍指揮陣地附近。當時,只有三發炮彈,由於受潮,前兩發炮彈成了啞炮,這時,第三發炮彈出膛了,只聽“轟隆”壹聲巨響,炮彈在敵群中炸響了。這時,埋伏在各個山頭的少先隊、兒童團紛紛點燃了煤油桶裏的鞭炮,在樹梢上掛起紅旗。壹時,黃洋界上槍炮齊鳴,紅旗招展。敵人原先得到情報,是紅軍主力不在井岡山,這時,看到這種陣勢,以為我紅軍主力已回到井岡山,嚇得魂飛魄散,連夜逃回酃縣境內去了。
事後,紅軍戰士套用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唱腔填詞,編了壹段唱詞:“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忽聽得山下人馬紛紛。舉目擡頭來觀看,原來是蔣賊發來的兵。壹來是,農民鬥爭少經臉,二來是,紅軍主力離開了永新,妳既得寧岡、新城多僥幸,為何敢來侵占大小五井?妳既來把山來進,為何在山下紮大營?妳莫左思右想心計不定。我這裏內無埋伏,外無救兵。妳來,來,來,請到山上來談談革命。”在黃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計》。毛澤東在率領紅四軍主力回井岡山途中,行至黃坳,聞聽黃洋界保衛戰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筆,揮毫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著名的詩篇,贊揚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毛委員送棉衣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壹開創起,就處在敵人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之中,紅軍和根據地老百姓的生活異常艱苦。毛澤東在1928年11月寫給中央的報告說:"現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麽人都是壹樣苦。"
冬天,井岡山上格外寒冷,紅軍戰士沒有棉衣和棉被,只有兩層單衣和薄薄的線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鹽柴錢,吃的是粗糙的紅米和沒油鹽的南瓜湯,晚上,沒棉被就靠蓋稻草取暖。毛委員在上井岡山當年的冬天,就指示工農革命軍在桃寮和茨坪辦起了被服廠。用打土豪得來的棉花、布匹自己生產軍服。
壹天,部隊發下新棉衣,毛委員領新棉衣回到八角樓,走在房東謝槐福的面前說:妳壹家五口人,沒有壹件棉衣,妳就把這件棉衣穿上吧!謝槐福見毛委員身上只穿了三件單衣,想起毛委員寒冬的晚上只披著壹件線毯,還經常工作到深夜,怎麽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員反復給謝槐福做工作的情況下,謝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員就是這樣與人民群眾同甘苦、***患難,戰勝了嚴寒的冬天,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愛戴,取得了井岡山鬥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