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簸箕是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蒸具,類似蒸包子蒸餃子的蒸籠,簸箕炊真正的主料是大米磨成的米漿,大米需要選用優質的好米,不能選陳米,好的大米磨出的米漿才有濃郁的稻香味,口感Q彈,爽糯有嚼勁。
以前的人們在做簸箕炊的時候,會把大米提前浸泡壹碗,讓米粒吸飽水,然後用手推石磨磨成米漿,這樣磨出的米漿非常細膩,做出的簸箕炊好吃又爽滑。
但是隨著 科技 的發展,人們為了追求效率,石磨代替了手磨,盛具也由簸箕改成鋁制的或不銹鋼的炊盆,有些人在磨制的過程中,還會加入壹定比例的澄粉,讓簸箕炊的口感更加爽口。
要說小麥覺得簸箕炊好吃嗎,答案是肯定的,以前大學舍友每次假期回來,都會帶上家裏做的簸箕炊給大家品嘗,現在還記得初見簸箕炊的驚喜,白嫩光滑,像極了厚厚的腸粉疊加在壹起,嫩嫩滑滑,嘗壹口,軟滑而不黏牙,加上秘制的醬料,味道香濃,又有層次感,那種味道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在廣東有超過1/3的地區,有簸旗炊這種傳統的 美食 。只是各地方言叫法不同,記得有的把它叫為糕籺,有的稱為鹹糕,或者白糕,目前知道的有這幾種叫法,其它的已經忘記了。
簸箕炊好吃麽?個人是認為挺好吃的!或許通過下面的介紹,妳也會喜歡上這種傳統特色小吃。
簸箕炊有點像北方的涼粉,不同的是口感比它韌爽。也有點像廣東的腸粉,原料皆是用米漿蒸熟,不過簸箕炊更厚,相對於十幾層腸粉疊加壹起。
對了,簸箕炊接近潮汕地區的糕粿,原料和制作工藝都類似,使用的烹飪工具和吃法又略差異。
前者簸箕炊使用的烹飪工具,是用竹子編制的壹種容器,類似於蒸餃子的蒸籠,但比它大幾號,密封性也更好!以此為基礎,倒入調制好的米漿,炊熟而成,也即是蒸熟,就成簸箕炊!菜名由此而得。
——米漿的講究
需要用到新米,而不是陳米,前者帶有米稻清香,蒸出的口感黏糯有嚼勁!
先浸泡壹晚吸足水分,隔天壹大早,用石磨推磨成米漿,其中水的比例是關鍵,少了則蒸出偏硬,多了則稀而不成型。
調制米漿時還需要加入少許的鹽,使其有底味,蒸出來韌爽性十足!隨後加適量的花生熟油增香,附帶另壹好處,成品好吃不粘牙!
——操作的講究
整過過程繁瑣,佩服昔日手工藝人的耐心,米漿並不能壹股腦倒入簸箕中炊熟,而是要少量多次,每壹次都是淋入薄薄的壹層米漿炊熟,才能再次倒入米漿,以此循環7~9次!
為什麽要如此執著死板呢?
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體現出極致的味道和口感,若是壹次放過多,不僅是難熟,還中間的米漿是濕粘粘的,吃起來口感粘牙。而多次放入,則是讓口感層次分明,保證每壹口都是美味的。或許這就是匠人精神!
——佐料汁的講究
蒸熟後色澤潔白如雪,層次分明,分割成塊狀,撒上熟白芝麻,金黃酥脆的蒜蓉,淋上生抽增加豉香,熟花生油潤色油滑,賦予醇厚香味!
入嘴能感到它的爽韌,帶著濃濃米香,然後是依次呈現出調料帶來的香味沖擊,在口腔綻放開來!
這裏用到的醬油需要是釀造的,或者是昔日的那種豉膏,味道更好。用的油必須是花生油,才夠醇香,是其它食用油不能比擬的。而蒜蓉可剁細碎,生拌勻芝麻香油,也可以添油炸金黃,兩種的味道天差地別,如何選擇,因人而異,不作強求。
——當下的做法很現實,在家也能輕松制作,味道雖比上傳統的,但還是挺可口的。
▲調米漿:不需要大米磨米漿,用粘米粉和生粉就能制作。兩者的比例是5:1,也即是說如果粘米粉是500克,則需要加100克的澱粉混合,再加入清水,量是粉的壹倍,最後加鹽、花生油調成米漿。
提醒:若是要做壹盤的量,兩種粉的量壹***為250克即可。
▲調醬汁: 需要把大蒜切末,放等量的花生油炸制金黃酥脆,連同油壹起倒入碗中,加入炒香的白芝麻,倒入生抽,蠔油、麻油拌勻。
▲ 蒸米漿: 不需要簸箕作容器,用大鐵盤抹油防粘,分為三次倒入米漿,每次的量同等。水開後,鐵盤裏倒入第壹次米漿,大火蒸2~3分鐘,時間到後,倒入第二次米漿開蒸,以此類推。
若是不怕麻煩的,分為5次以上蒸米漿,口感不是壹般的好。
▲淋醬汁: 蒸好後的籺放涼,用小刀分割成塊,淋上調好的醬汁即可。
佘小廚(完)
簸箕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壹,在茂名、電白、高州、化州、遂溪、廉江、吳川、雷州、徐聞、湛江壹帶非常盛行。因其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著稱,將放磨成槳的米粉於簸箕當中上鍋蒸煮,待壹層熟透後再逐漸添加,壹般都有三層以上。待米粉全熟後,用小刀將其剮成格狀,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與蒜蓉漿(即蒜雞油)。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那種味道絕對令人難以忘懷。
主要材料
大米、生粉,芝麻、秘制香油
1
粘米粉、澄面、鹽稱量,混合
2
加水攪至無幹粉顆粒,再加入花生油,攪拌均勻,蓋保鮮膜室溫靜置30分鐘。
3
鍋內加入半鍋水,依次放入蒸架、刷薄油的碟,蓋鍋蓋,大火燒開。
4
轉中火,開蓋舀1、2勺米漿從側邊倒入碟裏,用勺背攤平,蓋鍋蓋,蒸十幾秒。
5
米漿凝固後,繼續以上壹步做法,把所有米漿壹層壹層的蒸完為止。
6
倒入剩余米漿,凝固後繼續蒸制5-10分鐘。
7
蒸制完成馬上揭蓋,完全晾涼用刀子劃菱形格子塊。
8
小火炒制白芝麻,炒至稍變色,聞到芝麻香味熄火。
9
制作調味醬汁:芝麻香油1小勺、生抽1大勺、花生油1大勺混合均勻。
其實簸箕炊是廣東粵西地區的壹種非常特色的小吃,相信很多地方都吃過這樣的簸箕炊吧,因為它的味道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了。
吃過簸箕炊都知道它的口感是非常特別的,咬在嘴裏的時候是非常有嚼勁的,而且滿嘴的香味,簸箕炊上面撒上芝麻香油還有醬料就可以吃了,很多的醬料都是秘制的所以妳會發現去到哪裏吃的味道都會是不壹樣的。
配上醬料吃起來的口感是非常Q彈的,不過簸箕炊妳們有吃過炒的嗎,其實也是非常好吃的,那種味道叫壹個香啊,特別是就著辣椒醬壹起吃的口感才是最贊的,不知道妳們比較喜歡那種吃法。
不要小看這樣壹份簸箕炊做出來的味道是非常好的,鮮香的口感是再好吃不過了,還特別的爽口呢,不知道妳們有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簸箕炊呢,妳們喜歡吃嗎?
我有幸吃過壹回簸萁吹,還是上年去 旅遊 的時候吃的,感覺挺不錯,聽當地人說簸萁炊是廣東茂名地區,堪江地區,傳統 美食 ,他們小時候,可謂是零食中的奢侈品,童年美好的記憶。
為什麽叫“簸箕炊”呢?顧名思義,因為是用簸箕作為主要工具而制作出來的,所以取名“簸箕炊”。
簸萁炊的口感:壹口咬下去,口感有彈性,爽滑,沒有那麽膩,最好吃的莫過粘上秘制的醬汁。
相對於電磨,石磨的簸萁炊是最好的
看見簸箕二字,瞬間想哭的感覺。小時候家裏做簸箕炊,過年壹樣的隆重
所謂“簸箕炊”,就是就是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漿後,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蒸作成的“籺”,這種“籺”又稱“格籺”或“簸箕籺”。“簸箕炊"是兩廣人喜愛的以前的大米制品,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人。“簸箕炊"的制作也是有秘訣的,它品質保證主要是米漿。以前的米漿主要是人工磨的,這樣磨出來的粉比較細膩。現在人們追求效率用機器打米漿,追求高品質壹點的會用電動石磨。細滑米槳加壹定比例的澄粉後成品會更加爽口,而盛具也由簸箕改成鋁制的或不銹鋼的炊盆,而不論怎麽變,承載著我們童年美好記憶的這壹 美食 仍讓我們念念不忘。圩日看到有“簸箕炊”,總會毫不猶豫來壹碟,拌上蒜蓉辣醬,食指大動,在夏日裏,嘴巴腸胃壹下都妥帖了!
吃過,小時候的味道。就是大米做成的壹種小吃,撒著白芝麻,拌著花生油和醬油吃,喜歡大蒜的,也可以拌著大蒜。 小時候在家裏農村,沒有什麽零食吃,也沒有零用錢,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著攤販騎著自行車,兩個籮筐裝著壹個個竹盤的簸箕炊,自己偷偷到米缸裏偷半斤米來換的,偷偷吃完,還不敢讓奶奶知道,怕她罵。後來在城讀書 ,再到參加工作,再也沒有吃過,偶爾也挺懷念的,希望有機會再嘗壹下!
大學來了別的地方讀,雖然還是在廣東省內,但這個城市沒有這個 美食 。如今暑假了,又可以回到茂名吃這個了,好懷念。
我們茂名特色小吃,小時候常吃,現在長時間在外老想念家裏的味道[舔屏][舔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