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如下:
1.春節《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爆竹聲中舊的壹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這是壹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2.元宵節《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譯文: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壹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
3.端午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譯文:端午節從什麽時候開始?又為什而設立?前人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可笑即使那浩浩蕩蕩的汨羅江水,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為民間“壹年三節”之壹。相傳此日為我國第壹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壹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沈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幹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