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有誰能給"中國E商"下個定義?並分析壹下"中國E商"的現狀和未來!謝謝

有誰能給"中國E商"下個定義?並分析壹下"中國E商"的現狀和未來!謝謝

中國商人群體與猶太商人的比較

1、經商技巧

潮商:技巧性很強,更多的是經驗性的延續 。

浙商:經營手法平實,不重形式技巧 。

晉商:善於理財

徽商:比較穩重

猶太商:善於借助政府和國家政策

2、創業早期心態

潮商:敢拼敢闖

浙商:敢於冒險犯難

晉商:勤儉吃苦

徽商:靈活善變

猶太商:勤儉斂財

3、守業中晚期心態

潮商:經營趨於保守

浙商:堅持穩健經營作風

晉商:堅持穩健的作風 趨於保守

徽商:喜棄商從政

猶太商:比較謹慎,但時刻在尋找新的商機

4、對待學習的態度

潮商:不善於再學習,特別是不喜歡理論知識,有輕文重實際觀念

浙商:善於吸取別人的壹切長處,善於學習

晉商:也很善於學習,但更重實際

徽商:比較善於學習,儒商並舉

猶太商:時時刻刻註重學習,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民族

十五、猶太人的用人技巧

天堂是什麽?英國人當警察,法國人當廚師,德國人修車,瑞士人當秘書,意大利人當愛人。

地獄是什麽?德國人當警察,英國人當廚師,法國人修車,意大利人當秘書,瑞士人當愛人。

同樣的壹群人,放的位置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對企業同樣適用,對企業而言,什麽人都可以用,只要用人所長,企業可以是天堂。進壹步研究表明,人惟有先了解自己是什麽樣的人,這樣壹來看待自己和看待別人才能客觀,被人雇傭和用人的時候都會是適得其所,才會和諧、流暢、快樂。

十六、猶太人成功的十大法則

十七、教育是創造財富的根源

1、猶太人愛書、愛讀書是為了求知識,增智慧。猶太賢哲曾這樣教導猶太人:讀過很多書的人,如果他不會用書上的知識,仍可能是“馱著書的騾子”。

2、根據猶太人的統計,壹個高中生壹生比初中生多掙10萬美圓;壹個大學生要比初中生多賺25萬美圓。早在11世紀猶太人就已經消滅了文盲,而當時歐洲的基督徒絕大多數是文盲。因此猶太民族在近代歷史上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以色列經濟繁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擁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如果妳想擁有財富,就必須先擁有知識。

十八、《塔木德經》

1、《塔木德》是壹部猶太律法的百科全書,內容包羅萬象(公平競爭、正當利潤、公平價格,全書***分24部約300萬字),它指導猶太人工作、經商、生活、學習、思考。《塔木德》是由2000名學者用了近1500多年的時間以討論和研究的方式寫成。是許多猶太學者的智慧結晶,妳可以同意這個學者的觀點,也可以反對另壹個學者的意見。它是猶太民族智慧的基因庫,同樣是猶太商業智慧的基因庫。

2、根據許多猶太大亨的體會,只要能夠理解《塔木德》中的5句話,就必然能夠成就壹個偉大的事業。猶太民族被稱為“壹本書的民族”,可見《塔木德》已經成為猶太人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是猶太人的靈魂和頭腦。

十九、猶太拉比

猶太人在猶太教這個基石上以拉比為自治中心緊緊地聯系在壹起的,並且度過兩千年離散的歲月。

二十、“掌握自己的命運”法則和案例

只相信自己是形成獨立意識的基礎,因此猶太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頑強的生存下去。同時這種惟我可信的做法,使猶太人很少上當受騙。具有獨立意識是改變自己命運的第壹步,另外對妳最重要的是自強不息。

猶太人把每次生意都當成第壹次,與人接觸時都當成初交,避免把第壹次交易獲得的利益,在第二次交易時因受騙而損失。

二十壹、“信守契約的精神”法則和案例

據聖經記載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之民”,猶太人出生的第八天要做“割禮”作為上帝和猶太人之間契約的證明。所以他們重視契約和聲譽,契約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如果不遵守契約就會有災難。因為,誠實是最高的商法,平等的交易、公正的執行,可獲得最多的實際利益。

二十三、“談判法則”和案例

下面是壹個在猶太人中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

有人把壹個橙子給了兩個孩子。於是,這兩個孩子便為了如何分這個橙子而爭執起來。此時那個人就提出壹個建議:有壹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壹個孩子先選橙子。結果,兩個孩子各自取了壹半橙子,高高興興回家了。第壹個孩子回到家,就把果肉挖出扔掉,橙子皮留下來磨碎,混在面粉裏烤蛋糕吃;另壹個孩子把果肉放到榨汁機上打果汁喝,把皮剝掉扔進垃圾桶。

從上面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壹半,可是他們的東西卻沒有物盡其用,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這說明,他們在事先沒有聲明各自的利益所在,從而導致了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的利益並未在談判中達到最大化。

假如兩個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即便是其中壹個孩子即要批做蛋糕,有想喝橙子汁,也僅僅是創造新價值的問題。於是,想要整個橙子的孩子說:“如果把整個橙子全給我,妳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還了。”其實呢,他的牙齒蛀得壹塌糊圖,父母上星期就不讓他吃糖了。另壹個孩子也很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剛從父母那裏要了5元錢,準備買糖還他。如果雙方協商成功,5元錢就可以用來玩遊戲了。

二十五、喬-吉拉德的競爭力

喬.吉拉德,1928年11月1日出生於美國底特律市的壹個猶太人家庭。9歲時,喬.吉拉德開始給人擦鞋、送報,賺錢補貼家用。喬.吉拉德16歲就離開了學校,成為了壹名鍋爐工,並在那裏染了嚴重的氣喘病。35歲那年,喬.吉拉德破產了,負債高達6萬美元。三十五歲以前,喬.吉拉德是個全盤的失敗者,他患有相當嚴重的口吃,換過四十個工作仍壹事無成,甚至曾經當過小偷,開過賭場;然而,誰能想象得到,象這樣壹個誰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壹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競然能夠?D

壹般人以為成功者的過程是這樣的:擁有系統(工廠,網絡,人員等)——去行動——成為大家看到的成功人士。

實際上所有的成功人士的模式是相反的:心態思維精神面貌上強烈的成為了夢想中的人物——去行動——擁有了系統

妳想,哪個成功創業者創業前什麽都擁有?有經驗?有資本?有關系?這些都是努力得來的,而不是創業之前就必須的,如果已經有了,還談創業嗎?所以,個人創業不需要資金和經驗,重要的是妳要選擇壹條符合時代趨勢的道路!這比什麽都重要!舉些例子,1900年 ——1950年,這期間世界的主旋律是什麽?戰爭!除了美國其他地方都在打仗,所以妳要當兵就是跟上了時代主旋律,或許成就壹番事業,如果經商,那就是找死!二戰起來的企業都是在美國,因為美國不打仗。1950年到1990年呢?時代的主旋律是什麽?和平和發展,經濟建設為主,咱國家結果還是以階級鬥爭為主,所以很糟糕。而日本,意大利,德國這些戰敗國呢?經濟迅猛,因為除了發展經濟沒別的事能做,美蘇軍備競賽,戰敗國是不能這樣的。美國提早發現這壹壹趨勢,轉型成功。我國80年代初在偉大的鄧小平領導下也開始經濟建設,救了中國。所以,80年代只要做個體戶堅持下來就能成!對吧?不管妳做什麽!不管妳有沒有資本和經驗!1990年到現在和未來的很長歲月,時代的主旋律是什麽?學習和創新。只要妳能跟著走,壹定會成功的!什麽開個小店慢慢來,簡直是胡說八道!現在都什麽年代還以為是80年代啊?妳仔細觀察,國家的政策法律的出臺壹般都會預示著未來的發展,什麽行業是有前途的,都可以從中壹窺端倪!

中國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經商十訣

中國人經商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商業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商業活動中逐漸培育出中國商人“秘而不宣”的經營謀略,歸納起來為“經商十訣”。

壹、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兵法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可見地形對作戰之重要,為將者不可不察也。經商如作戰,商場如戰常經商者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智慧的將帥往往會占據有利的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範蠡,更是深諳此道。他以戰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遂選陶地為營銷點,果然,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成為世賈,“陶朱公”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以後,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於買賣,商業易於發展。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這種“不惟任時,且惟擇地”的觀念已為後世商人所接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江蘇揚州,地處南北要沖,交通發達,水運便利,貨往頻繁。其地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眾多商人紛至沓來,壹時商賈雲集,秦商、晉商在這裏定居經營。有名的徽商也就是從這裏開始起步,稱雄江湖。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範蠡和商祖白圭認為,“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強調商人要善於捕捉商機,把握時機,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商業的利潤源於買賣的差價。壹旦發現買賣的時機壹到,則要“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當機立斷。魏文侯時,國人註重農耕,而白圭卻樂於觀時機的變化。糧食豐收時他買進谷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他曾說:“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執法那樣說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舍,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所以,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我也不會教他的。”這段話,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時斷”與“智斷”闡述得淋漓盡致。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後世商人所稱道。他憑著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饑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苦心人,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這裏越王勾踐作的是壹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壹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範。《夷堅誌》載,宋朝年間,有壹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壹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築材料。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管中窺豹,略見壹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幹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壹。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郁離子》中記載: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壹起經營同壹種商品,其中壹人降低價格銷售,買者甚眾,壹年時間就發了財,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結果獲的利遠不及前者。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壹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壹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壹樣貨。

五、雕紅刻翠,留連顧客

《燕京雜記》中載:“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繡戶。”有的店鋪招牌高懸,入夜家家門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張掛名人書畫,附庸風雅。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位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還有些茶肆、飯館、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裏,只要顧客壹進店坐下,夥計立刻前來問顧客所需,“盡合諸客呼索指揮,不致錯誤”。經營者們深深懂得豪華的裝飾,反映壹個店鋪的實力,於是店堂設計畫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輝煌,極盡鋪陳之能事,以迎合達官巨賈、貴婦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費心理。在服務上進門笑臉相迎,出門點頭送行。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貴典雅的裝飾,使眾多顧客“如坐春風”,“壹見鐘情”,從而留連忘返、百顧不厭。

六、以義為利,趨義避財

清朝年間,有壹商人名舒遵剛,精榷算,善權衡。經商之暇,喜讀《四書》、《五經》,把書中的義理運用於經商之中,他曾說:“錢,泉也,如流泉然”。他還說:“對人言,生財有大道,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國且如此,況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誡他的繼承者說:“財自道生,利緣義齲”以此嚴於律己,做到“視不義富貴若浮雲。”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義取利,德興財昌,舍義取利,喪失了“義”也得不到“利”,為商者應深以誡之。“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壹個經營者有長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會用惡劣、卑鄙之手段去獲利;用惡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終將會失去已獲的利潤。

七、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韓非子?五蠢》中說:“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這裏強調了壹個“善”字。資金不足,必須善於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獲利,唯有資金與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潤滾滾而來。對待商品要做到“務完物”,即貯藏的貨物要完好,“腐敗而食之貨勿留”;處理資金要做到“無息幣”,即指貨幣不能滯壓,“貨幣欲其行如流水”,貨幣和商品流通了,買賣就活了。宋代的沈括舉例說:十萬元資金倘不周轉,“雖百歲故十萬也”,如果貿而流通,加快周轉,“則利百萬矣”。

八、奇計勝兵,奇謀生財

兵家常說:“將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爭利”,“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書中還列舉了賣油脂的雍伯、賣肉制品的濁氏等商人,他們都是掌握壹技之長,經營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後世的“張小泉剪刀鋪”亦然。清代山西太谷縣壹個曹氏商人,有壹年看到高梁長得莖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覺得有些異樣,隨手折斷幾根壹看,發現莖內皆生害蟲。於是,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梁。當時壹般人認為豐收在望,便庫存高梁大量出手。結果高梁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卻奇計獲利。

九、居安思危,處盈慮方

《書經》有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漢書?息夫躬傳》有言:“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頭木屑之微,無不名當於用,業以日起,而家遂燒”。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節為儉”,要求家人“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古人關於經商理財的記載中還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由此可見,經商者居安思危,勤儉為尚。“處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壹些安樂,多壹份憂患,將使經商者進入佳境。

十、擇人任勢,用人以誠

孫子曰:“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故善戰者,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勢”。春秋戰國時期,有壹位齊國的商人叫刀閑。當時的商人壹般都不願雇用頭腦靈活的人做事,惟獨刀氏專門使用這種人,並給以豐厚的報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膽地讓他們去幹,這些雇工幹得十分賣力,也非常出色。明代蘇州有個叫孫春陽的雜貨店,其店分為南北貨房、海貨房、腌臘房、醬貨房、蠟燭房,“售者由櫃上取下壹票,自往各房發貨,而管總者掌其綱。壹日壹小結,壹年壹大結。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間二百多年,子孫尚食其利,無他姓頂代者。”像蘇州這個店鋪林立之地,孫春陽的雜貨房生意竟然能興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奧秘當得益於用人以誠,店規之嚴。清道光年間的黔商胡榮命在江西經商50余年,由於他以誠待人,童叟無欺,名聲大著,晚年罷業回鄉,有人要求“以重金賃其肆名”,他壹口回絕,並說:“彼果誠實,何籍吾名也!”可見,“誠信為本”是中國人經商的傳統美德。

外商的經商奧秘

1995年,上海華聯第壹批連鎖超市開業後不久,壹位日本商界人

士道出了奧妙:大商場和超市不壹樣,大商場那龐大的標誌性建築就

給人壹個方位感和信號。“超市”在小街小巷,跟諸多店家連在壹起。

同樣的“門臉”就讓人很難區別。在日本,所有超市門頭都非常亮,

適應人們在快速開車時立刻就產生壹個印象。後來上海華聯超市門頭

都改了。

真正吸引老百姓的還是店堂中的燈光。壹塊塊預冷肉放在同壹冰

櫃中,不同的燈光照耀下,新鮮度的感覺完全不壹樣。在比較亮的燈

光下,紅的更紅,白的更白,光線壹改,跟農貿市場裏的感覺壹樣,

不像新鮮肉;新鮮蔬菜在弧型燈光的照射下,蔬菜碧綠,七成新鮮西

紅柿看起來九成新鮮。在日本不同的海鮮采用不同的燈光。據了解,

利用好燈光藝術可以提高商品20%的附加值,刺激購買欲。

我們應該研究商品和人的關系。洋快餐的收款臺壹律為92厘米高,

這正好適合了壹般人站立的習慣;“麥當勞”、“肯德基”都不像我

們把飲料倒在杯子中等著人們買,而隨賣隨倒,這之中的原因在於飲

料在零上4℃時口感最好,並且其吸管口的面積最接近母乳的感覺。

(《新華日報》99.5.3管雲林曹介森文)

  • 上一篇:春節蒸花兒饃是哪裏的風俗習慣?為什麽要蒸花兒饃?
  • 下一篇:檔案櫃的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