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加入起義軍之前就是壹個窮小子,父母在的時候就很窮,朱元璋小的時候還放過牛,後來旱災、蝗災和瘟疫壹起到來,十七歲的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和兄長,窮的連給親人置辦棺材的錢都沒有,也沒有壹塊地用來作為親人的墓地。
當時朱元璋實在沒有辦法就求到了地主劉德那裏,想求壹塊地來將父母和兄長埋了,但是劉德不願意拿出壹塊地來給朱元璋用。就在朱元璋走投無路的時候,劉德的壹個哥哥劉繼祖主動給了朱元璋壹小塊地,作為其父母和兄長的埋骨之地。
關於這段悲慘的往事,《高皇帝禦制文集》中有記載,朱元璋在為明皇陵撰寫碑文的時候,寫過這樣壹句話:
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裏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這裏的田主德就是地主劉德,而伊兄就是劉繼祖。朱元璋登基的時候,劉繼祖已經去世,後來朱元璋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至於劉德後來怎麽樣了,正史中並沒有任何的記載。
不過野史中和影視劇中,關於劉德的故事卻不少,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朱元璋偷牛吃的故事。說是少年朱元璋自小給地主劉德放牛,朱元璋家裏窮,整天餓得慌,有壹天,朱元璋在放牛的時候,就和幾個小夥伴將其中的壹個小牛犢給宰了,然後小夥伴們各個回家拿了家夥什回來煮牛肉。
朱元璋和小夥伴們將小牛犢給煮著吃了,然後回去告訴劉德丟了壹個小牛犢,劉德並不相信,他認為是朱元璋偷了牛,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朱元璋。要知道在農耕時代,牛是很重要的牲畜,說起來要比少年朱元璋要值錢的多,所以當劉德發現少了小牛犢後簡直氣瘋了。
而朱元璋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來誆騙劉德,這其中有好幾個版本。比如明朝王文祿在《龍興慈記》中的記載:
殺小犢煮食之,犢尾插入地,誑主者曰:?陷地裂去矣!?主者拽尾轉入地中,真以為陷也!?意思是朱元璋為了誆騙劉德,將牛尾巴特意留了出來,然後插進了地裏,說什麽小牛犢遁地而走,只剩壹截牛尾巴露在外面,劉德趕緊去拔牛尾巴,結果卻怎麽也拔不動,牛尾巴反而迅速陷進地裏不見了。
這可真是神奇,難道朱元璋為此還做了壹個陷阱?所以牛尾巴壹拔反而掉進了地裏?但即便如此,劉德作為壹個地主,不會被這樣的小把戲騙了吧?這個記載大概率就是為了神化朱元璋。
當然也有記載說朱元璋將牛尾巴插進石頭縫裏了。電視劇《神機妙算劉伯溫》中還記載了壹個版本,說是朱元璋和小夥伴們將小牛犢烤來吃了,然後回去就和劉德說丟了,劉德不信,所以第二天就報了官,狀告朱元璋偷牛。
但劉德還是晚了壹步,因為朱元璋第二天就跑了,進了皇覺寺出家,所以劉德報官後只抓了那幾個小夥伴,壹頓板子下去,小夥伴們就把實情說了出來,只是偷牛吃的正主是沒辦法懲治了。再加上劉德不肯借地給朱元璋,兩人算是結仇了。
等到數年之後,朱元璋居然稱帝了,而且還要回到家鄉去看看,劉德知道後世坐臥不安,吃不香睡不飽,就怕朱元璋到時候找他麻煩。而且朱元璋對鄉人的賞賜裏唯獨沒有劉德的,這更讓劉德驚懼不安,看來朱元璋還是記仇的。
不過好在朱元璋在回家鄉之前,先讓劉伯溫等人到他的家鄉去了,劉伯溫到了之後就開始搜集龍興故事,然後就知道了這個偷牛的小故事,劉伯溫覺得這個故事好啊,不是有那麽壹句歌謠嗎??八個小孩壹頭牛啊,日月同行照九州啊
這個故事不就是這個歌謠的最佳詮釋嗎?然後他就找來劉德,對劉德交代了壹番,告訴劉德到時候就這樣告訴朱元璋:
牛丟了之後,自己曾去山上找過牛,正好遇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指了指壹個方向,自己看過去,正好看到小牛犢鉆進了石頭縫裏。說時遲那時快,劉德趕緊跑過去,正好將牛尾巴攥住,但是牛還是跑了,只剩下怎麽也拽不出來的牛尾巴,後來這牛尾巴就變成了石頭,而這山坡也就成了牛尾坡。
朱元璋微笑著聽完,心裏門清,這不過是為了給他這個皇帝遮掩偷牛的事情,真正的事實如何,他這個皇帝最清楚了。不過,既然都這樣說了,自己也不能太記仇,於是就不再為難劉德。當然這些都只是野史記載,未必是真的。
倘若歷史上朱元璋真的在放牛的時候和小夥伴偷偷地烤了或者煮了壹個小牛犢,大概率是被劉德抓住了,壹頓皮鞭子是少不了的。也或許朱元璋真的想出了這麽壹招對付劉德,說牛鉆進了石頭縫裏,而為了看起來更像是事實,所以朱元璋將牛尾巴插進石頭縫裏,特意弄的很結實,但是作為孩子的朱元璋和小夥伴們拔不出來,而劉德真的會拔不出來嗎?
很顯然是不可能拔不出來的,所以朱元璋受到處罰幾乎是肯定的了,很可能還為此失去了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