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的父親李格非又娶了狀元王拱辰的孫女王氏。幸運的是,這位王氏知書達理,為人和善,將李清照視如己出,照顧入微。
李清照出生的家庭可謂是書香世家:她的父親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寧年間進士,曾當過刑獄、官至禮部員外郎。他酷愛讀書,家裏藏書豐富,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得意門生,不僅精通詩詞歌賦,而且還專門研究過儒家經典,著有數十萬字的《禮記說》。他文筆優美,為人正直,行文如為人,頗受蘇軾賞識。她的繼母王氏,也是壹位從小接受過文學藝術熏陶的女子,很有文學修養,據《宋史.李格非傳》記載,“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
也許是天賦使然,也許是命運安排,她這壹生,註定要與毛筆相伴,與文字結緣。
周歲那天,按照當時的習俗,家裏人為她舉行了抓周儀式。在面前的眾多物品中,她抓起了毛筆。家人將這些物品順序調換後,她抓的仍舊是毛筆。也許,這就是她在無意間為人生埋下的伏筆。
在飄著淡淡書香的幸福家庭中,李清照壹天壹天地成長著。
五歲那年的她,就對自己的繼母王氏說出了自己的心願。她說她不喜歡做女工之類的事,她喜歡讀書寫字。這樣的願望,在她身處的那個家庭,自然是很容易實現的。何況,她的父親還是壹個特別開明的學者呢?
美好的讀書時光就這樣來到了她的身邊。都說幼年時人的心比較純凈,沒有什麽雜念。所以讀起書來,就會格外專註,記得也會格外牢固。尤其是愛讀書又聰慧的李清照,她對書十分癡迷,幾乎對看過的書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地步。
見她如此好學,她的父親頗為驚喜,專門給她挑了許多書,供她閱讀。當時,尋常人間的女子,包括她的姐姐們,都是守在繡房,學習刺繡女工。唯有她,對這些毫無興趣,常常只身躲在書房,在無言的時光的陪伴下,徜徉在美妙的詩詞歌賦裏。
這樣壹來,她就慢慢地養成了獨處的習慣,在旁人眼裏,則成了清高,或是不合群。
然而,事實上她的內心,其實比誰都向往美好,比誰都單純善良。只是,她過於癡迷於文字,無法從文字的世界裏走出來,去迎合世間的悲歡離合。
聰穎的她,就這樣日復壹日地在與書相伴的日子裏,走過了她的童年,迎來了她的少女時代。
如果說童年時期是她才情的萌芽階段,那麽少年時代就是她才華的爆發階段了。尤其是像李清照這樣在整個童年時代都壹直讀書的聰慧女子,腦海裏積聚了海量的知識,勢必會在壹定的時機,靈感如泉湧,才華如瀑流。
妳看,在那個時光清淺的夏日的午後,她出門了。她去了那個叫西亭的地方,小酌了幾杯酒,然後滿心歡喜地劃著小舟,徜徉在碧水荷塘中,吹著帶有淡淡荷花香的爽風,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悠然地前行著,前行著。不知不覺,竟然睡著了。醒來後,才發現小舟誤入了荷花深處。看著自己被出水芙蓉甜蜜地包圍著,她變得興奮起來,將小舟再次劃起來,劃向更深更遠的地方。不壹會兒,竟吵醒了無數的鷗鷺。那壹聲聲叫囂,響徹了荷塘,響徹了她的心扉……
過了些年,她突然回憶起這個場景,倍感有趣,於是壹首流傳千古的小詞《如夢令》就這樣鮮活地來到了人間。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寥寥數語,如詩如畫,盡顯才女風華。
隨性的她自然也是喜歡這樣的日子的,無憂無慮,遊山玩水,飲酒作詞。
可是,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不守深閨,不學女工,還飲酒,在當時是非常不合時宜的,是尋常女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李清照之所以能夠如此灑脫,如此任性,源於她的父親十分開明,對她的教育也非常開放。
所以,這時候的她,過得是十分逍遙自在的。
1098年冬,獨自在京當官的李格非想念家人了,於是讓妻子王氏帶著李清照和弟弟李迒壹起去京城生活。
聽了這個消息,李清照十分興奮,因為她早就在書中聽聞過京城。在她的腦海裏,京城繁華如夢,滿是文人墨客。她覺得似水的人生,就該在如夢的地方度過。
至於她的家鄉明水,她心中自然也是深愛的。只是,這個地方畢竟太小,她在這裏能看到的畢竟太少。更何況,飽讀詩書的她,早就對汴京充滿神往了。
在焦急的等待中,李清照終於踏上了離鄉的行程。壹路舟車勞頓,她不覺得累,反而滿心歡喜。
終於,她到達了汴京。映入眼簾的是數不清的來來往往的車馬和行人,他們穿梭在熱鬧的古色古香的街市中,琳瑯滿目的小商品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李家在壹條清幽的小巷裏,離太學不遠。這是壹個典型的充滿古色古香的北方院落,大門朝南,北面有三間正方,中間是客廳。東面是李格非的臥室,西面是李清照的住所。院子內外,種了許多蒼松與翠竹,還有許多花花草草。
李清照自然是十分喜歡的,她的心中壹片明媚,就如這冬日的暖陽。
其實,她的父親就像是她的太陽,壹直溫暖地呵護著她。來到這裏後,父親為她和弟弟準備了許多適合他們閱讀的名家作品,供他們姐弟二人學習。並囑咐王氏多多教導他們。而且,只要有空閑,李格非自己會親自指導。
壹家人,沈浸在詩詞歌賦中,其樂融融,幸福得妙不可言。
李清照的少女時光,就是這樣溫暖地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