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壹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
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
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使宰相不罷,自得以古聖哲王之行摩切(註:規勸)
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從也。
——摘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材料二中國近代,可以說經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壹次是對“華夷之辨"觀念的
突破,第二次是對“道”“器”觀念的突破,第三次則是對傳統文化束縛的突破……由於第
壹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時間,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
了20年的時間,使得中國人民無力確立自己的獨立道路,中華民族第壹次騰飛的機會徹底
喪失了。
壹壹摘編自張玉福《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進程及啟示》
材料三 30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壹個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在這
個過程中,有兩次大的思想交鋒。第壹次是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另壹次是上世紀90年代
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標準。
壹壹摘自沈寶祥《新時期解放思想的歷程》
社會轉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變遷,反過來具有前瞻性的社會思潮與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會
轉型的先導和催化劑。
壹壹摘自楠升(<多維視野中的社會轉型》
(1)依據材料壹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之際進步政治思想的特點。(8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內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華民族第壹次騰飛
的機會徹底喪失了”?(10分)
(3)依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次思想解放成為“社會轉型的先導和催化劑”的表
現,分析這壹時期與前兩個時期思想解放運動在推動“社會轉型”方面產生巨大差異的
原因。 (12分)
(1)特點:抨擊君主專制,帶有鮮明的民主色彩;托古改制(答主張學習古
人治國經驗也可);未提出未來社會建設方案,沒能跳出傳統儒家的藩籬;看待歷史有偏激和絕對化傾向.(8分)
(2)核心內容:“中體西用”,學習西方器物;通過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反對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學。
理解:在三次思想解放影響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連續失敗;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漸加深(10分)。
(3)表現: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推動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擺脫姓“社”姓“資”束縛,為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提供輿論準備。(4分)
原因:
政治條件:前者處在封建社會末期,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者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領導力量:明清之際新的經濟處於萌芽狀態,新階級尚未形成,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始終未能獨立發展,民族資產階級極其脆弱;中***的正確領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思想本身:明清之際是借用儒家的民本思想,近代是西學東漸;後者始終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8分,任答兩點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