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是將楊祿禪成拳和傳拳的那個年代(大約在1800~1900),拳架的風格特點歸為壹類。比如楊班侯傳老架十三勢108個動作,其特點是快慢相間,高低相錯,剛柔相濟,動若江河,靜若山嶽。整個架子偏低,很費力氣,適合青少年時練習。楊少侯255式拳架,亦稱小快式,架子偏高,步子偏小,進步跟腳、退步收腳,動作靈活緊湊,快慢相間,招法連用。這些拳架重復的動作較多,時間較長,費力氣,往往壹套打不下來就得休息再打。當然,這些拳架先師們當年是怎麽練的、現在傳得真不真都很難說。但是,沒見過不等於不存在。自古拳技都是靠民間言傳身教,不可能有現代化的錄像手段。這些拳架在河北永年還有人在沿傳。還有壹些專門用來練功用的高低架,壹式高壹式低,用來練功夫。還有低架在桌子下練,高架在桌子上練。再有專門練腿發力的踢腿架等。凡是這類拳架我們統歸為第壹類,為楊家早年拳架。
第二是以楊澄甫早期傳拳和定型拳架後經其傳人演變而成的太極拳類型。這第二類和第壹類有時難以劃分。據說楊澄甫19歲就開始教拳,他受祖伯父輩的影響,早期的拳架與晚年的拳架也不盡相同。即便是他晚年所教的門生後來打得也不盡相同。比如他的高足鄭曼青的打法就與其他弟子有明顯不同。楊澄甫所傳“太極長拳”是楊式太極拳的用架,但也因傳授先後不同,拳架名稱順序也不盡壹致。但是,這類拳架的招式名稱相對壹致,套路長短相對適中,拳架的風格趨於平緩。鄭曼青傳楊式太極拳,楊振銘傳太極長拳,董英傑創楊式快拳,都屬於這壹類。
第三類是楊澄甫先師的定型拳架,是傳統楊式太極拳的代表拳架,也是楊氏幾代人研習的結晶。其特點是:柔和緩慢、圓活連貫、結構嚴謹、速度均勻、身法中正、虛實分明、內外相合、上下相隨、輕靈不浮、沈穩不僵、綿裏藏針、柔中寓剛、松靜自然、舒展大方、體用兼備、老幼鹹宜等。已故第四代代表人物有崔毅士、李雅軒、董英傑、牛春明、傅鐘文及趙斌等。當代還健在的代表人物有楊澄甫的次子楊振基、三子楊振鐸、四子楊振國等。其它的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