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看待傳統節日和洋節ppt

如何看待傳統節日和洋節ppt

 如今年輕人之所以熱衷於過洋節,同我們近年來對外較為廣泛的文化開放與交流及媒體的自由、開放是分不開的。壹些西方洋節的“乘虛而入”也是符合年輕人求變、求新的心理和思維的,於是“洋節”受寵就在所難免了。過洋節的人是自得其樂,不以為然者則視之為“崇洋”,然而用“崇洋”二字概括未免膚淺簡單。年輕人喜過洋節既是時尚,更是壹種文化現象,它體現著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選擇和價值追求。

造成西方節日“入侵”的緣故,壹方面與西方較強的經濟與文化大背景有關,這種甜頭在盛唐時代我們中國也嘗到過。另壹方面則是由於市場把這些外來的充滿新鮮感的節日,當做商機,大力炒作,捧為時尚。另壹方面是由於過去幾十年過分地強調生活的政治內容,而片面地強化政治性節日,淡化了民風民俗的節日。如今社會生活歸返正常,人們的口袋和時間都富裕起來了,此時就需要壹個個節日帶來生活的情趣與高潮,結果發現我們的節日早已變得貧乏、有限,難以應付人們的需求,於是出現了空白。

中國的節日遵循的是自然節氣,以家庭為準形成閉合空間;西方節日則屬於大社會的東西,超出家庭範圍。兩種節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團聚所必需的,它適應中國社會。現在所保留的大規模節日都有家庭團聚的濃厚意義,而“二月二龍擡頭”等少有團圓氣氛的節日則逐漸淡化;後者是人際交流的產物,它更註重與非血緣者的接觸,中國人日益喜歡洋節就是中國社會結構轉變的必然。隨著中國社會的城市化,這種以“洋節”作為人際聚合方式的交際應越來越流行。

各國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融合與碰撞是當今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有納百川之胸懷,中華傳統文化中也不乏外來的東西。但是,洋節蜂擁而至,大有越俎代庖之勢,經歷數千年風雨的傳統節日傳承至今,為何反而走了下坡路?

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中國人許多東西,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壹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明的痕跡與民族的認同。但可惜的是現代中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有人認為這是洋文化入侵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必然,但卻少有人想過,我們中國人自己對保護這些傳統習俗做出過什麽貢獻?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歷史,我們從來沒有在正式制度層面上承認過中秋、端午、重陽是國家法定假日,可以說除了農歷春節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整個中國人被來自我們自己政府的強大力量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隔離開了。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沖擊和強有力的挑戰,在這場中西方文化的正面交鋒和對陣當中,我們如何才能把握好吸收西方文化精華與繼承中國特有傳統的“度”?在這次碰撞中,我們如何站穩腳跟,堅守住自己的經典,昭顯出中華民族深沈厚重的文化“底子”?

實際上,中國的文化有著極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文化價值更加開放,更易被人接受。我們要考慮的是充分提升這種潛在的文化內驅力。妥善處理傳統文化的延伸與豐富,並以此為基點,找到壹個新方案打開出路,合理地構建良性的、嶄新的民族文化心態與內涵,從而為民族素質的提升提供健康的土壤,做壹些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都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節日作為各民族特定文化傳統的集中表現,其盛衰總有古今內外多種社會原因。隨著社會發展,中國的節日也必將“在變化中生存”,有的淡化,有的更濃郁,而有的則被賦予新的意義和內涵。當然,這種變化是老百姓選擇的結果,是社會生活壹點點繼續積累的結果。

  • 上一篇:服裝上的花邊有多少種?
  • 下一篇:天熱孩子食欲不振,哪8道家常菜,好吃又下飯,上桌孩子就吃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