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渠四句”出自張載(世稱“橫渠先生”)的《橫渠語錄》,原文如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原句是“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作“為生民立命”)
“橫渠四句”的大意是: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後世開辟永久太平之基業。
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這是古代讀書人的人生終極理想和追求目標。由於其言簡意宏,壹直被人們傳頌不衰。
拓展閱讀:
1、“為天地立心”
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認為天地沒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還有壹種說法,認為“為天地立心”是指為社會建立壹套以“仁”、“孝”等道德倫理為核心的精神價值系統。
2、“為生民立命”
“生民”指民眾,“命”指民眾的命運。這涉及儒家壹直關註的“安身立命”問題。歷史上長期流行的是命定論,認為人只能聽憑命運的擺布。然而張載卻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夠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以意義。因此“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
3、“為往聖繼絕學”
“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儒家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指人格典範和精神領袖。“絕學”,指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理學家普遍認為,儒家學統自孟子之後就中絕了,所以要努力恢復。張載繼承“絕學”,卻並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創新,在他的學說中有不少內容是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的。
4、“為萬世開太平”
“太平”、“大同”等觀念,是周公、孔子以來的社會政治理想。到北宋,以範仲淹、李覯等人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過“致太平”的主張。張載不局限於當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問題。
葉采解:“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按:宋代理學家認為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了千載不傳之學。故稱“為往聖繼絕學”。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作“為生民立命”。